适用于L形地形的双层升降横移型智能停车库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500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适用于L形地形的双层升降横移型智能停车库及使用方法,它包括沿着小区原有L形地块布置的整体呈L形的L形立体车库框架体;所述顶部框架的顶部铺设有横向轨道,所述横向轨道上通过滚动配合支撑有交叉轨道转运装置,所述交叉轨道转运装置的顶部支撑有用于抓取提升汽车的停车机器人;所述顶层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顶层车位相连通并与横向轨道垂直交叉布置的纵向轨道;所述交叉轨道转运装置在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上转运,并带动车辆在顶部框架的顶层移动。此停车库能够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中停车位有限的技术难题,进而大幅度增加了小区停车位,缓解停车压力,降低停车难度,提高了停车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L形地形的双层升降横移型智能停车库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L形地形的双层升降横移型智能停车库,属于智能停车库
,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中停车位的扩容。
技术介绍
老旧小区由于其建造的年代比较久远,在其初期设计过程中并没有预设地下车库或者地下车库的停车位数量有限,通常只预留有少量的地面车位,这就导致老旧小区停车位数量缺口较大。同时还导致夜间道路车满为患,影响道路交通,引发邻里纠纷,堵塞消防车道,造成一系列治安隐患。为了缓解停车压力,很多小区开始改造,建设立体车库。虽然,现有关于立体车库的申请有很多,例如,本公司申请的CN105937320B,中公开了一种智能停车库,其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汽车种类繁多,而目前的立车车库,通常只能适应于某一种特点型号的车型,其使用存在不便,而此车库通过自动引导的方式可快速准确采集汽车相关数据;引导不同车型的车辆分类停放,无需人工判断,大大的提高了停车效率。但是此立体车库,采用多层结构,需要有足够的布置空间和安装基础,而且其取车机器人布置结构要求比较高,无法适应于老旧小区车库的改造使用。再例如,CN105937323A中公开了一种智能停车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其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立体车库需要将车事先停放在托盘上,在对其进行提升,需要驾驶人员有较高的驾驶技术,但是,此停车机器人采用悬臂结构,所占用的空间比较大,无法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在对一些小区的原有地面停车位改造过程中,有L形的地块,其不同于单排车位,在对其改造过程中,有段车位需要停放双排双层汽车,就需要设计相应的停车库,保证汽车能够自由的在顶层L形车库顶部行走,进而实现汽车的停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L形地形的双层升降横移型智能停车库使用方法,此停车库能够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中停车位有限的技术难题,进而大幅度增加了小区停车位,缓解停车压力,降低停车难度,提高了停车效率;而且其能够适应于L形地形,进而保证了其能够完成汽车的正常停放。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适用于L形地形的双层升降横移型智能停车库,它包括沿着小区原有L形地块布置的整体呈L形的L形立体车库框架体;所述L形立体车库框架体采用双层双排立体结构,其中一排的长度小于另一排的长度,而且两排的其中一个端头平齐,进而组合构成整体呈L形结构;所述立体车库框架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上层车辆支撑的顶部框架;在所述立车库框架体的底层预留有多个用于抓取底层车辆的专用停车入口;所述顶部框架的顶部铺设有横向轨道,所述横向轨道上通过滚动配合支撑有交叉轨道转运装置,所述交叉轨道转运装置的顶部支撑有用于抓取提升汽车的停车机器人;所述顶层框架的顶部,并位于顶层双排车库的重叠部位设置有用于将顶层车位相连通并与横向轨道垂直交叉布置的纵向轨道;所述交叉轨道转运装置在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上转运,并带动车辆在顶部框架的顶层移动。所述交叉轨道转运装置包括能够沿着横向轨道滑动的对接轨道组件,所述对接轨道组件包括轨道对接车架,所述轨道对接车架上安装有轨道轮轴,所述轨道轮轴的两端安装有第一横向轨道轮,在轨道对接车架的两侧固定有用于和纵向轨道对接的对接轨道。所述对接轨道组件可拆分的设置在纵向轨道小车的底部,所述纵向轨道小车通过升降结构设置在横向轨道小车的底部;所述横向轨道小车包括横移车板,所述横移车板的底部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二横向轨道轮,所述第二横向轨道轮与横向轨道构成滚动配合,所述第二横向轨道轮与横移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并传动动力。所述纵向轨道小车包括纵移车板,所述纵移车板的底部两侧对称安装有纵向轨道轮,所述纵向轨道轮与纵向轨道构成滚动配合,所述纵向轨道轮与纵移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并传动动力。所述纵向轨道小车包括设置在横移车板底部的纵移车板,导向杆与横移车板上的导向套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纵移车板的顶部固定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能够与横移车板相配合,并带动整个纵移车板升降。所述纵移车板的顶部对称固定有用于将其与横移车板锁紧的电动推杆。所述横向轨道的高度小于纵向轨道的高度,所述对接轨道的高度和纵向轨道的高度相等。所述立体车库框架体的底部每隔三个车位等间距布置有多根中间立柱;所述L形立体车库框架体采用双排双层立体结构,而且两排车库的长度相同,进而整体构成矩形立体车库结构。所述交叉轨道转运装置的顶部支撑有支撑桁架体,所述支撑桁架体的顶部预留有用于对车辆提升之后缓存的顶层预留空位。所述停车机器人包括固定在交叉轨道转运装置顶部的机器人基座,所述机器人基座的顶部固定有机器人框架体,所述机器人框架体上固定有平行布置的纵向滑轨,所述纵向滑轨上通过滚动配合安装有卷扬机固定座,所述卷扬机固定座的底部四角固定安装有纵向轨道行走装置,并驱动其沿着纵向轨道移动;所述卷扬机固定座的顶部固定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的输出轴安装有卷杨筒,所述卷杨筒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取车抓手相连,所述取车抓手上安装有轮胎加持机构。所述机器人基座的顶部固定有用于防雨的的顶罩。所述取车抓手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旋转动力装置。任意一项所述适用于L形地形的双层升降横移型智能停车库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在停车过程中,首先,将车辆停放到专用停车入口,在启动停车机器人,通过卷扬机驱动卷杨筒,再由卷杨筒带动钢丝绳,再由钢丝绳带动取车抓手,再由取车抓手对汽车进行抓取;然后,待其提升之后,将其悬停在顶层预留空位,再由交叉轨道转运装置驱动整个停车机器人,并带动悬停的汽车横向移动,进而将其停放到顶层空余车位,最终实现了顶层面避让停车;当需要对顶层的汽车进行取车时,通过停车机器人将其吊起,吊起之后再通过专用停车入口对汽车进行停放;当需要对汽车在顶层的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移动过程中,当其移动到与纵向轨道交叉的位置时,通过下放对接轨道组件,实现纵向轨道的对接,再下放纵移车板,使得纵移车板停放在纵向轨道的顶部,并通过电动推杆将横移车板锁紧在其顶部,然后,启动纵移电机驱动纵向轨道轮,进而通过纵向轨道轮驱动整个小车沿着纵向轨道移动,实现横向向纵向的转运,同样的方式将小车停放在L形车库的另一排顶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够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中停车位有限的技术难题,进而大幅度增加了小区停车位,缓解停车压力,降低停车难度,提高了停车效率。2、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双层智能停车库,其利用老旧小区原有的停车位,由于采用双层结构,其在满足增加停车位置的同时,不会对小区的采光产生影响。3、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智能停车库,其采用轨道行走装置,以及停车机器人,其设备的实际运行噪声低于65分贝,夜间对居民也无打扰。4、由于其采用停车机器人,在停车过程中,只需要将汽车停放在专用停车入口,然后通过停车机器人完成停车,进而保证了停车的便捷性。5、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智能停车库,在原停车位上进行改造,不需要专用土地,降低了成本。6、通过设置顶层预留空位能够保证停车机器人在吊起汽车之后悬停在顶层预留空位,再由横向轨道行走装置驱动整个停车机器人,并带动悬停的汽车横向移动,进而将其停放到顶层空余车位,最终实现了顶层面避让停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L形地形的双层升降横移型智能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着小区原有L形地块布置的整体呈L形的L形立体车库框架体(2);所述L形立体车库框架体(2)采用双层双排立体结构,其中一排的长度小于另一排的长度,而且两排的其中一个端头平齐,进而组合构成整体呈L形结构;所述立体车库框架体(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上层车辆支撑的顶部框架(3);在所述立车库框架体(2)的底层预留有多个用于抓取底层车辆的专用停车入口(5);所述顶部框架(3)的顶部铺设有横向轨道(20),所述横向轨道(20)上通过滚动配合支撑有交叉轨道转运装置(7),所述交叉轨道转运装置(7)的顶部支撑有用于抓取提升汽车的停车机器人;所述顶层框架(3)的顶部,并位于顶层双排车库的重叠部位设置有用于将顶层车位相连通并与横向轨道(20)垂直交叉布置的纵向轨道(21);所述交叉轨道转运装置(7)在横向轨道(20)和纵向轨道(21)上转运,并带动车辆在顶部框架(3)的顶层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L形地形的双层升降横移型智能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着小区原有L形地块布置的整体呈L形的L形立体车库框架体(2);所述L形立体车库框架体(2)采用双层双排立体结构,其中一排的长度小于另一排的长度,而且两排的其中一个端头平齐,进而组合构成整体呈L形结构;所述立体车库框架体(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上层车辆支撑的顶部框架(3);在所述立车库框架体(2)的底层预留有多个用于抓取底层车辆的专用停车入口(5);所述顶部框架(3)的顶部铺设有横向轨道(20),所述横向轨道(20)上通过滚动配合支撑有交叉轨道转运装置(7),所述交叉轨道转运装置(7)的顶部支撑有用于抓取提升汽车的停车机器人;所述顶层框架(3)的顶部,并位于顶层双排车库的重叠部位设置有用于将顶层车位相连通并与横向轨道(20)垂直交叉布置的纵向轨道(21);所述交叉轨道转运装置(7)在横向轨道(20)和纵向轨道(21)上转运,并带动车辆在顶部框架(3)的顶层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L形地形的双层升降横移型智能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轨道转运装置(7)包括能够沿着横向轨道(20)滑动的对接轨道组件,所述对接轨道组件包括轨道对接车架(22),所述轨道对接车架(22)上安装有轨道轮轴(24),所述轨道轮轴(24)的两端安装有第一横向轨道轮(23),在轨道对接车架(22)的两侧固定有用于和纵向轨道(21)对接的对接轨道(25);所述对接轨道组件可拆分的设置在纵向轨道小车的底部,所述纵向轨道小车通过升降结构设置在横向轨道小车的底部;所述横向轨道小车包括横移车板(33),所述横移车板(33)的底部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二横向轨道轮(30),所述第二横向轨道轮(30)与横向轨道(20)构成滚动配合,所述第二横向轨道轮(30)与横移电机(34)的输出轴相连,并传动动力;所述纵向轨道小车包括纵移车板(29),所述纵移车板(29)的底部两侧对称安装有纵向轨道轮(28),所述纵向轨道轮(28)与纵向轨道(21)构成滚动配合,所述纵向轨道轮(28)与纵移电机(26)的输出轴相连,并传动动力;所述纵向轨道小车包括设置在横移车板(33)底部的纵移车板(29),导向杆(32)与横移车板(33)上的导向套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纵移车板(29)的顶部固定有电磁铁(31),所述电磁铁(31)能够与横移车板(33)相配合,并带动整个纵移车板(29)升降;所述纵移车板(29)的顶部对称固定有用于将其与横移车板(33)锁紧的电动推杆(2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L形地形的双层升降横移型智能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轨道(20)的高度小于纵向轨道(21)的高度,所述对接轨道(25)的高度和纵向轨道(21)的高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L形地形的双层升降横移型智能停车库,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华杰李远明王磊刘翔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智象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