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泵总成、发动机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730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油泵总成、发动机和车辆,该机油泵总成包括泵体和泵盖,所述泵盖上形成有泵盖出油腔,所述泵盖上形成有用于对所述泵盖与发动机缸体的安装面进行密封的密封油槽,所述密封油槽与所述泵盖出油腔连通。密封油槽在泵盖与发动机缸体的安装面上形成油封,能够阻绝空气从两者的安装面进入到机油泵总成的出油腔内部,从而能够有效减少进入机油泵总成的出油腔内部的空气进入量,进而达到降低出油压力波动的幅值,减少噪音源、以及降低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等零部件产生疲劳破坏风险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油泵总成、发动机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机油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机油泵总成、具有该机油泵总成的发动机以及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技术介绍
机油泵作为发动机机油循环的重要零部件,为发动机提供适当压力与流量的机油以用于发动机的润滑。现有的机油泵因其结构设计,外界空气容易进入到机油泵的进油腔内部,导致机油泵泵出端机油压力因混入空气而产生较大波动,而机油压力波动带来的脉冲冲击容易导致与机油泵相连的其他零部件(例如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产生异响和疲劳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油泵总成,该机油泵总成能够有效减小机油泵总成出油压力波动的幅值。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油泵总成,包括泵体和泵盖,所述泵盖上形成有泵盖出油腔,所述泵盖上形成有用于对所述泵盖与发动机缸体的安装面进行密封的密封油槽,所述密封油槽与所述泵盖出油腔连通。可选地,所述泵盖的内部形成有连通油道,所述密封油槽和所述泵盖出油腔通过该连通油道连通。可选地,所述泵盖上还形成有泵盖进油腔,所述密封油槽包围所述泵盖进油腔和所述泵盖出油腔。可选地,所述机油泵总成还包括泵轴和齿轮,所述齿轮安装在所述泵轴上且位于所述泵体的外部,所述泵盖上形成有用于向所述齿轮喷油的喷油孔,所述喷油孔与所述密封油槽连通。可选地,所述机油泵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泵体上的限压阀,所述泵体上开设有第一限压阀泄油孔和第二限压阀泄油孔,所述第一限压阀泄油孔和所述第二限压阀泄油孔关于所述限压阀的中轴线对称分布。可选地,所述泵盖上形成有泵盖进油腔,所述泵体上形成有泵体进油腔和泵体出油腔,所述泵盖进油腔与所述泵体进油腔相对设置,所述泵盖出油腔和所述泵体出油腔相对设置。可选地,所述机油泵总成还包括泵轴、内转子、外转子和齿轮,所述泵体上开设有容纳所述内转子和所述外转子的转子容纳腔,所述泵轴穿过所述泵盖并延伸至所述转子容纳腔内,所述内转子安装在所述泵轴上,所述外转子套设在所述内转子上,所述齿轮安装在所述泵轴的远离所述泵体的一端。可选地,所述泵体进油腔具有用于引导机油流向所述转子容纳腔的导流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油槽在泵盖与发动机缸体的安装面上形成油封,能够阻绝空气从两者的安装面进入到机油泵总成的出油腔内部,从而能够有效减少进入机油泵总成的出油腔内部的空气进入量,进而达到降低出油压力波动的幅值,减少噪音源、以及降低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等零部件产生疲劳破坏风险的目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缸体和上述的机油泵总成,所述泵盖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缸体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机油泵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机油泵总成的泵盖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机油泵总成的泵盖的轴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机油泵总成的泵体的主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机油泵总成的泵体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机油泵总成的泵体的剖视示意图(与图5的剖视位置不同)。附图标记说明1泵体11第一限压阀泄油孔12第二限压阀泄油孔13限压阀的中轴线14泵体进油腔15泵体出油腔16转子容纳腔17导流面2泵盖21密封油槽22泵盖进油腔23泵盖出油腔24喷油孔25喷油管柱26连通油道3泵轴4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油泵总成,包括泵体1和泵盖2,泵盖2上形成有泵盖出油腔23,泵盖2上形成有用于对泵盖2与发动机缸体的安装面进行密封的密封油槽21,密封油槽21与泵盖出油腔23连通。安装时,可将该机油泵总成嵌设在发动机上的缸体上。机油从泵盖出油腔23中流入密封油槽21,并在泵盖2与发动机缸体的安装面上形成油封,以阻绝空气从两者的安装面进入到机油泵总成的出油腔内部,从而能够有效减少进入机油泵总成的出油腔内部的空气进入量,进而达到降低出油压力波动的幅值,减少噪音源、以及降低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等零部件产生疲劳破坏风险的目的。在本技术中的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泵盖2也可以不直接嵌设在发动机缸体上,而是先嵌设在一个支架上,再通过支架安装到发动机缸体上,机油泵总成具体安装方式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在使用支架的安装方式中,泵盖2上的密封油槽21用于对泵盖2与支架的安装面进行密封。其中,如图2所示,泵盖2的内部形成有连通油道26,密封油槽21和泵盖出油腔23可通过该连通油道26连通,以使得泵盖出油腔23向密封油槽21提供高压油。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泵盖2上还形成有泵盖进油腔22,密封油槽21包围泵盖进油腔22和泵盖出油腔23,即,密封油槽21将泵盖2与泵体1的接触面包围在内部,密封油槽21形成空气阻绝圈,以使得空气不会从泵盖2和泵体1两者连接的部位进入到机油泵总成内部。在本技术中,如图1所示,机油泵总成还包括泵轴3和齿轮4,齿轮4安装在泵轴3上且位于泵体1的外部,泵盖2上形成有用于向齿轮4喷油的喷油孔24,喷油孔24与密封油槽21连通。这样,由于密封油槽21与泵盖出油腔23连通,使得喷油孔24喷出的高压油能够对齿轮4提供润滑。在本实施方式中,机油泵总成采用齿轮传动,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可选用皮带传动、链传动等,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对齿轮4提供润滑,如图1和图3所示,泵盖2的背离密封油槽21的一侧形成有朝向齿轮4延伸的喷油管柱25,喷油孔24开设在喷油管柱25的侧壁上并与齿轮4的啮合面对应。通过设置喷油管柱25并将喷油孔24设置在齿轮4的啮合面附近,有利于提升对齿轮4的润滑效果。而且,由于喷油孔24的一端通过密封油槽21与泵盖出油腔23连通,另一端直接与外界连通,在新装发动机以及长时间未启动的发动机工况下,启动发动机时,喷油孔24和密封油槽21的设置有利于快速将机油泵总成内的空气排出,在节约空气排出时间的同时,减缓了相关零部件的磨损。在本技术中,如图1和图5所示,机油泵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泵体1上的限压阀,而且为了提升限压阀柱塞的受力稳定性,该限压阀采用双侧泄油孔。具体地,如图5所示,泵体1上开设有第一限压阀泄油孔11和第二限压阀泄油孔12,第一限压阀泄油孔11和第二限压阀泄油孔12关于限压阀的中轴线13对称分布。这样,工作时,限压阀的柱塞在圆周面上下共同受力且受力均匀,使得柱塞运行平稳,能够避免柱塞发成偏磨,从而能够避免出现因柱塞偏磨导致卡滞的情况,一方面延长了柱塞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保证了限压阀工作的可靠性,继而保证了机油泵出油压力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机油泵总成还包括内转子和外转子,如图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和泵盖(2),所述泵盖(2)上形成有泵盖出油腔(23),所述泵盖(2)上形成有用于对所述泵盖(2)与发动机缸体的安装面进行密封的密封油槽(21),所述密封油槽(21)与所述泵盖出油腔(2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和泵盖(2),所述泵盖(2)上形成有泵盖出油腔(23),所述泵盖(2)上形成有用于对所述泵盖(2)与发动机缸体的安装面进行密封的密封油槽(21),所述密封油槽(21)与所述泵盖出油腔(2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2)的内部形成有连通油道(26),所述密封油槽(21)和所述泵盖出油腔(23)通过该连通油道(26)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2)上还形成有泵盖进油腔(22),所述密封油槽(21)包围所述泵盖进油腔(22)和所述泵盖出油腔(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总成还包括泵轴(3)和齿轮(4),所述齿轮(4)安装在所述泵轴(3)上且位于所述泵体(1)的外部,所述泵盖(2)上形成有用于向所述齿轮(4)喷油的喷油孔(24),所述喷油孔(24)与所述密封油槽(21)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泵体(1)上的限压阀,所述泵体(1)上开设有第一限压阀泄油孔(11)和第二限压阀泄油孔(12),所述第一限压阀泄油孔(1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乐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