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皂苷CK在制备治疗特应性皮炎外用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1140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人参皂苷CK在制备治疗特应性皮炎外用药物及保健美容品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建立OVA致敏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选取丝聚合基因缺乏特应性皮炎小鼠,并用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CK分别对小鼠给药得到结果:1、人参皂苷CK可显著降低OVA致敏的AD模型小鼠搔抓频次、减少小鼠表皮及真皮厚度,中浓度组及高浓度组疗效显著高于低浓度组与地塞米松乳膏组;2、人参皂苷CK可降低Ft小鼠皮炎评分及搔抓频次及Ft小鼠皮损处IL‑4的表达,中浓度组疗效高于低浓度组及高浓度组,地塞米松乳膏对于丝聚合基因缺乏引起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的特应性皮炎样皮损没有改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产品具有疗效佳、安全的优点。

Application of ginsenoside CK in preparation of topical drugs for atopic dermatiti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the application of ginsenoside CK in the preparation of topical drugs for atopic dermatitis and health cosmetics. The invention establishes OVA-sensitized allergic dermatitis mouse model, chooses silk aggregation gene-deficient allergic dermatitis mice, and administers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nsenoside CK to mic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Ginsenoside CK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scratching frequency of OVA-sensitized AD model mice, reduce skin and dermal thickness of mice,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edium and high concentration group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ow concentration group. 2. Ginsenoside CK could reduce dermatitis score and scratch frequency of Ft mice and IL_ 4 expression in Ft mice skin lesions. The efficacy of medium concentr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ow concentration group and high concentration group. Dexamethasone cream had no effect on allergic dermatitis-like lesions caused by silk polymerase gene deficiency. The product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参皂苷CK在制备治疗特应性皮炎外用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地说,是人参皂苷CK在制备治疗特应性皮炎外用药物及化妆保健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剧烈瘙痒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该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但也有成年发病者。在发达国家本病儿童中患病率可高达10%~20%。在我国,20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也在逐步上升,1998年学龄期青少年(6~20岁)的总患病率为0.70%,2002年10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2.78%,而2012年上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6岁儿童患病率达8.3%(男8.5%、女8.2%),城市显著高于农村(10.2%比4.6%)。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其与免疫、遗传、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相关。特应性皮炎皮损皮肤中的主要表达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如IL-4和IL-13)和趋化因子,如TARC(胸腺和活化调节因子)。这些趋化因子对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4的Th2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因此,通常在皮损部位观察到Th2细胞,但这是AD急性期的病理机制,据报道,产生IFN-γ和IL-12的Th1细胞在慢性期占优势。朗格汉斯细胞和肥大细胞通过表达一种高亲和力的IgE受体参与炎症反应,该受体可引起抗原呈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细胞因子等。Th2细胞因子IL-4和IL-13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骨膜蛋白,蛋白诱导角质形成细胞产生TSLP,TSLP可诱导树突状细胞生产TARC/CCL17等趋化因子,从而诱导炎症反应。血清TARC/CL17水平可作为特应性皮炎的短期疾病标志物,作为一种新的与过敏反应相关的效应细胞Th17细胞,和用于控制过度反应的Treg(调节性T细胞)也被证明与AD相关。神经酰胺和丝聚合蛋白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减少,被认为是屏障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屏障功能的异常是与炎症有关的继发性现象,也可能是特应性皮炎的病因。特应性皮炎伴有急性瘙痒,有研究认为是由于患者瘙痒阈值降低所致。据报道,IL-31是引起AD患者瘙痒的重要因素,通常认为抗组胺药不能很好地控制特应性皮炎引起的瘙痒。组胺、P物质及其受体在外周瘙痒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内源性阿片类药物如β-内啡肽及其受体在中枢性瘙痒中的作用受到关注。据报道,吗啡通过GRP受体诱导瘙痒。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本病绝大多数初发于婴幼儿期,部分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与成人期三个阶段。婴儿期(出生至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皮疹可干燥或渗出。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不经过婴儿期而发生。多发生于肘窝、胭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要表现,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青年与成人期(12岁以上):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胭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手背,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痒疹样皮疹。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疾病,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正规和良好的治疗可使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患者可享受正常生活。基础治疗在AD患者治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沐浴及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患者应在沐浴后即刻外用保湿剂,并且每日至少使用2次润肤剂。在AD患者的外用局部用药中,糖皮质激素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是一线用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皮肤及系统的不良反应,如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增生,因而部分患者对外用糖皮质激素心存顾虑。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对T淋巴细胞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多用于面颈部及褶皱部位。不良反应为局部刺激性。AD患者的系统治疗药物中,首选的是抗组胺药和抗炎症介质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合并症的患者,可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组胺药,其中第一代抗组胺药由于可通过血脑屏障有助于患者改善瘙痒和睡眠。其他抗过敏和抗炎药物包括血栓素A2抑制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等。原则上尽量不用或少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对病情严重、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患者可短期应用,病情好转后应及时减量,直至停药,对于较顽固病例,可将激素逐渐过渡到免疫抑制剂或紫外线疗法。应避免长期应用激素,以防止激素的副作用,病情控制后减量勿过快,减药或停药过快可导致病情反跳。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病情严重且常规疗法不易控制的患者,以环孢素应用最多,病情控制后可渐减少至最小量维持。环孢素起效较快,但停药后病情易反复。用药期间应监测血压和肾功能,用药期间建议不同时进行光疗。甲氨蝶呤为常用免疫抑制剂,可先从小剂量开始,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血象,若有贫血和白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紫外线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窄谱中波紫外线和UVA1安全有效,因而使用最多,也可用传统的光化学疗法,但要注意副作用。光疗后应注意使用润肤剂。6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全身紫外线疗法。综上所述,目前AD的各种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上治疗常常联合多种疗法,但AD的病情容易反复,研究及开发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意义重大。人参皂苷CompoundK(CK),化学名为20(S)-O-β-D-原人参二醇葡萄糖苷,为人参皂苷在生物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表明,人参皂苷CK具有抗肿瘤、抗炎、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保护化学性肝损伤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先后报道人参皂苷CK对包括肝细胞癌、鼻咽癌、结肠癌、膀胱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人参皂苷对特异性皮炎的研究作用鲜有报道。本专利技术首次研究了人参皂苷CK可用于制备治疗特异性皮炎药物,为特异性皮炎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人参皂苷CK在制备治疗特应性皮炎外用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人参皂苷CK在制备治疗特应性皮炎化妆保健品中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人参皂苷CK在制备治疗特应性皮炎外用药物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人参皂苷CK在治疗特应性皮炎外用药物中所占重量份百分比为0.1-99.9%。优选地,所述治疗特应性皮炎外用药物是由人参皂苷CK和外用药物允许的赋形剂或载体制成。优选地,所述治疗特应性皮炎外用药物的制剂形式包括软膏剂、乳膏剂、擦剂、喷雾剂和膜剂。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人参皂苷CK在制备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化妆保健品中的应用,化妆保健品不仅有局部小修饰作用,且有透皮吸收、外用内效作用,如保健喷雾、霜膏等。优选地,所述人参皂苷CK在治疗特应性皮炎化妆保健品中所占重量份百分比为0.1-99.9%。优选地,所述治疗特应性皮炎化妆保健品是由人参皂苷CK和化妆保健品允许的赋形剂或载体制成。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人参皂苷CK在制备治疗特应性皮炎外用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人参皂苷CK在制备治疗特应性皮炎外用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参皂苷CK在治疗特应性皮炎外用药物中所占重量份百分比为0.1-99.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特应性皮炎外用药物是由人参皂苷CK和外用药物允许的赋形剂或载体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特应性皮炎外用药物的制剂形式包括软膏剂、乳膏剂、擦剂、喷雾剂和膜剂。5.人参皂苷CK在制备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化妆保健品中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敏王东明马欣杨莉莉李文徐平丁佩军何翔边风华顾志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