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6020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8:58
一种微型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包括:依次从上到下连接的共轴双旋翼动力系统、轻量化机体和转向尾舵系统。共轴双旋翼动力系统包括:共轴的上旋翼、下旋翼和双旋翼支架,其中:上旋翼设置于双旋翼支架上,下旋翼设置于双旋翼支架内。轻量化机体为流线型中间镂空结构,两端设有对称设计的机身曲面。转向尾舵系统包括:转向舵机、转向机构和转向舵翼,其中:转向舵机设置于转向机构上,转向舵翼对称设置于转向机构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轻量化机体和共轴双旋翼动力系统的设计,质量轻,体积小,可承受的负载相对于机身重量比例大,可以灵活调整机体的角度,使无人机通过狭窄的空间,适合无人机机群布置。

Miniature coaxial twin-rotor UAV

A miniature coaxial twin-rotor UAV consists of a coaxial twin-rotor power system, a lightweight airframe and a steering tail rudder system connected from top to bottom. The coaxial twin-rotor power system consists of coaxial upper rotor, lower rotor and twin-rotor bracket, in which the upper rotor is installed on the twin-rotor bracket and the lower rotor is installed in the twin-rotor bracket. The lightweight body is a streamlined middle hollow structure with symmetrically designed fuselage surfaces at both ends. Steering tail rudder system includes steering rudder, steering mechanism and steering rudder wing. The steering rudder is set on the steering mechanism, and the steering rudder wing is symmetrically set on both sides of the steering mechanism. Through the design of lightweight airframe and coaxial twin-rotor power system,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weight, small volume, large proportion of load to the weight of airframe, flexible adjustment of airframe angle, making UAV pass through narrow space and suitable for UAV fleet arran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共轴双旋翼无人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微型飞行器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能够在狭窄横向空间中通过的微型共轴双旋翼无人机。
技术介绍
微型无人机常常用于如侦察、摄影、地面勘探、货物运输等多种用途中。但是,无人机本身的低续航时间及有效负载的特点,限制了无人机在这些应用上实际能发挥的作用。同时,现有的民用无人机以四旋翼无人机为主,存在横向面积过大,难以通过狭窄空间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微型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它的整体结构采用纵向结构,因此它的横向面积较小,可以通过狭窄的横向空间。本无人机采用共轴双旋翼动力系统与尾舵转向装置的改进结构,在产生垂直向上的升力的同时抵消了正反桨产生的水平力矩;通过独特设计的三自由度的转向尾舵装置,调整尾舵的张角及水平旋转位姿,可以灵活地调整机体的姿态,辅助无人机转向。它的质量轻,体积小,可承受的负载相对于机身重量比例大,适合无人机机群布置。与目前常用的四旋翼无人机相比,由于它的横向面积很小,它能够更好地在狭窄而不开阔的空间中灵活地飞行,因此能很好地完成一些侦察、安防任务。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依次从上到下连接的共轴双旋翼动力系统、轻量化机体和转向尾舵系统。所述的共轴双旋翼动力系统包括:共轴的上旋翼、下旋翼和双旋翼支架,其中:上旋翼设置于双旋翼支架上,下旋翼设置于双旋翼支架内。所述的上旋翼包括:正螺旋桨和第一直流无刷电机,其中:正螺旋桨设置于第一直流无刷电机上,第一直流无刷电机设置于双旋翼支架上部。所述的下旋翼包括:反螺旋桨和第二直流无刷电机,其中:反螺旋桨设置于第二直流无刷电机上,第二直流无刷电机设置于双旋翼支架内底部。所述的轻量化机体为流线型中间镂空结构,两端设有对称设计的机身曲面。所述的转向尾舵系统包括:转向舵机、转向机构和转向舵翼,其中:转向舵机设置于转向机构上,转向舵翼对称设置于转向机构两侧。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支架、舵翼舵机和转向轴,其中:舵翼舵机中心对称设置于转向支架内,舵翼舵机通过转向轴与转向舵翼相连。所述的转向舵机上设有用于与轻量化机体连接的连接支架。技术效果与目前常用的四旋翼无人机平台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更加适合通过狭窄空间的纵向设计的结构和三自由度的尾舵辅助转向,具备更小的横向面积;通过轻量化机体和共轴双旋翼动力系统的设计,质量轻,体积小,可承受的负载相对于机身重量比例大,可以灵活调整机体的角度,使无人机通过狭窄的空间,适合无人机机群布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转向尾舵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共轴双旋翼动力系统1、轻量化机体2、转向尾舵系统3、正螺旋桨4、第一直流无刷电机5、双旋翼支架6、机身曲面7、连接支架8、转向舵机9、转向支架10、转向轴11、舵翼舵机12、转向舵翼13、上旋翼14、下旋翼15、反螺旋桨16、第二直流无刷电机17、转向机构18。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微型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其中包含:依次从上到下连接的共轴双旋翼动力系统1、轻量化机体2和转向尾舵系统3。所述的共轴双旋翼动力系统1包括:设置于同一条垂直轴上的上旋翼14、下旋翼15和双旋翼支架6,其中:上旋翼14设置于双旋翼支架6上,下旋翼15设置于双旋翼支架6内。所述的上旋翼14包括:正螺旋桨4和第一直流无刷电机5,其中:正螺旋桨4设置于第一直流无刷电机5的转轴上,第一直流无刷电机5设置于双旋翼支架6上部。所述的下旋翼15包括:反螺旋桨16和第二直流无刷电机17,其中:反螺旋桨16设置于第二直流无刷电机17的转轴上,第二直流无刷电机17设置于双旋翼支架6内底部。所述的轻量化机体2为流线型中间镂空结构,两端设有两瓣对称设计的机身曲面7。所述的转向尾舵系统3包括:转向舵机9、转向机构18和转向舵翼13,其中:转向舵机9设置于转向机构18上,转向舵翼13对称设置于转向机构18两侧。所述的转向机构18包括:转向支架10、舵翼舵机12和转向轴11,其中:舵翼舵机12中心对称设置于转向支架10内,舵翼舵机12通过转向轴11与转向舵翼13相连。所述的转向舵机9上设有用于与轻量化机体连接的连接支架8。上述具体实施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由上述具体实施所限,在其范围内的各个实现方案均受本专利技术之约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从上到下连接的共轴双旋翼动力系统、轻量化机体和转向尾舵系统;所述的共轴双旋翼动力系统包括:共轴的上旋翼、下旋翼和双旋翼支架,其中:上旋翼设置于双旋翼支架上,下旋翼设置于双旋翼支架内;所述的转向尾舵系统包括:转向舵机、转向机构和转向舵翼,其中:转向舵机设置于转向机构上,转向舵翼对称设置于转向机构两侧;所述的上旋翼包括:正螺旋桨和第一直流无刷电机,其中:正螺旋桨设置于第一直流无刷电机上,第一直流无刷电机设置于双旋翼支架上部;所述的下旋翼包括:反螺旋桨和第二直流无刷电机,其中:反螺旋桨设置于第二直流无刷电机上,第二直流无刷电机设置于双旋翼支架内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从上到下连接的共轴双旋翼动力系统、轻量化机体和转向尾舵系统;所述的共轴双旋翼动力系统包括:共轴的上旋翼、下旋翼和双旋翼支架,其中:上旋翼设置于双旋翼支架上,下旋翼设置于双旋翼支架内;所述的转向尾舵系统包括:转向舵机、转向机构和转向舵翼,其中:转向舵机设置于转向机构上,转向舵翼对称设置于转向机构两侧;所述的上旋翼包括:正螺旋桨和第一直流无刷电机,其中:正螺旋桨设置于第一直流无刷电机上,第一直流无刷电机设置于双旋翼支架上部;所述的下旋翼包括:反螺旋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瑞凯徐淇玮郭为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