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两栖无人搜救器的智能路径规划及避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4269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主路径规划和局部避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面向两栖无人搜救器的智能路径规划及避障方法。主要包括:实时获取实际两栖工作环境的具体信息;完成对水空两栖环境的三维栅格地图建模,同时赋予每个栅格对应的障碍属性、能耗属性、耗时属性及安全系数属性;给定路径的起始点和目标点,根据环境模型存储对应属性信息,基于改进A*算法和搜索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全局路径的自主规划;通过使用图像自主识别单元实时观测设备周围环境,若一定范围内存在障碍物,刷新地图信息并于当前点进行二次路径规划,覆盖原定路径进而实现局部避障功能;在两栖飞(航)行器到达制定目标点后向后方指挥中心发送信息并实时传输当前位置及其他信息,同时接收后方发出指令信号。

An Intelligent Path Planning and Obstacle Avoidance Method for Amphibious Unmanned Search and Rescue Vehic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utonomous path planning and local obstacle avoidance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n intelligent path planning and obstacle avoidance method for an amphibious unmanned rescue vehicle. Mainly includes: real-time acquisition of specific information of the actual amphibious working environment; comple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grid map modeling of the water-air amphibious environment, while giving each grid corresponding obstacle attributes, energy consumption attributes, time-consuming attributes and safety coefficient attributes; given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arget point of the path,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model to store corresponding attribute information, based on improved A* algorithm and search strategy phase By using the image recognition unit to observe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real time, if there are obstacles in a certain range, refresh the map information and carry out secondary path planning at the current point to cover the original path and then realize the local obstacle avoidance function. After the amphibious flying (navigation) vehicle reaches the target point, it sends a message to the rear command center. It also transmits the current position and other information in real time, and receives instructions from the r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两栖无人搜救器的智能路径规划及避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主路径规划和局部避障
,具体地说,是一种面向两栖无人搜救器的智能路径规划及避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水域搜救工作主要是依靠工作人员驾驶巡逻船艇进行,或者接到人员落水报告后调度人员和船艇进行应急处理,这种方式存在巡逻周期长、频次低、搜救等待时间长等问题,水空两栖无人搜救飞(航)行器的出现为国内水上搜救工作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小型水域辅助搜救设备。但就目前现状而言,两栖无人搜救飞(航)行器的使用多数需要人为操控,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在作业过程中对于操控人员的把控能力要求较高,同时无法根据实际要求和情况限制做出正确的路径规划,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向两栖无人搜救器的智能路径规划及避障方法,逻辑合理,实用性强,解决现有的两栖无人搜救飞(航)行器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面向两栖无人搜救器的智能路径规划及避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实际两栖工作环境具体信息;S2、完成两栖环境的三维栅格地图建模,同时赋予每个栅格对应的障碍属性、能耗属性、耗时属性及安全系数属性;S3、给定起始点和目标点,根据环境模型存储属性信息,基于改进A*算法和搜索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全局路径的自主规划;S4、通过图像自主识别单元若检测到设备一定范围内存在障碍物,刷新地图信息并于当前点进行二次规划,刷新原定路径完成避障;S5、到达指定目标点后向后方指挥中心发送信号并实时传输当前位置及其他信息。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S1步骤具体包括:S101、通过作业环境当地海事部门监测中心,获取当前水域过往船舶尺寸及坐标位置信息、水域暗礁位置信息、危险水域(风浪较大或存在旋涡)位置信息;S102、通过坐标系转换的方式,将获取的实际环境中各障碍、不可行区域位置信息根据其实际大小转换至两栖飞(航)行器的位置坐标系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S2步骤中两栖环境的三维建模和栅格属性定义过程具体包括:S201、将两栖工作环境近似看做等比例大小的长方体,按照一定尺寸划分成均匀且规则的三维栅格;S202、鉴于两栖环境的特殊性,赋予不同的栅格以不同的状态属性:若栅格所处位置存在障碍物,称为障碍栅格,飞(航)行器可通过,反之则为自由栅格,飞(航)行器不可通过;若栅格所处介质环境为水域,称为航行栅格,并使其附加航行能耗常数Cps和耗时常数Cts,Cps表示单位栅格航行消耗电能总量,Cts表示单位栅格航行所需时间常量,反之为飞行栅格,使其附加飞行能耗常数Cpf和耗时常数Ctf,Cpf表示单位栅格飞行消耗电能总量,Ctf表示单位栅格飞行所需时间常数;同时赋予航行栅格和飞行栅格以安全系数值Dn表示栅格安全系数属性:Wn为浪阻数值,Rn为风阻数值,α、β分别为浪阻数值、风阻数值所占权重系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S3步骤中基于改进A*算法和搜索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包括:S301、将起始点坐标信息放入Open三维数组,其中Open三维数组用于存放待筛选的节点栅格信息;S302、判断Open三维数组是否为空数组,若不是则在其中寻找改进评价函数F(n)值最小栅格节点N作为父节点并将其放入Closed三维数组,反之则路径规划失败,其中Closed三维数组用于存放路径父节点栅格信息;S303、判断N节点是否为目标点,若是,则路径规划成功;反之则结合搜索策略,将N节点与目标点相连并且提取连线段所经栅格障碍属性信息,若不存在障碍栅格,则路径规划成功,全局路径为当前节点与目标点的连线段部分与已规划完成路径的结合,反之则失败;S304、扩展父节点N相邻26个子节点,判断其中是否有子节点N’已存在于Open三维数组中:S3041、若不存在,则将所有子节点都放入Open三维数组中,并计算各自F(n)值,执行S302;其中F(n)为改进评价函数,在原有A*算法的评价函数中添置附加代价项V(n),包括路径规划具体某一栅格节点的能耗代价、时间代价及安全系数代价,其表达式为:F(n)=G(n)+H(n)+V(n)其中V(n)表达式为:V(n)=01*(N1Cps+N2Cpf+N3Cpsf)+a2*(N1Cts+N2Ctf)+a3*Dn式中N1为路径节点中航行栅格个数,N2为飞行栅格个数,N3为由航行栅格向飞行栅格过渡的次数,α1、α2、α3分别为能耗代价、耗时代价、安全系数代价所占的权值系数,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调节各项权值,完成不同模式下的路径规划;S3042、若存在,则判断经由N至N’节点是否具有更小的G(n)+V(n)值,若没有则将除N’节点剩余子节点放入Open三维数组并计算F(n)值,执行S302;反之则将N节点作为N’父节点,改N’为N,执行S304;S305、通过不断遍历三维栅格地图中的节点,寻找出符合条件的最优路径栅格节点三维数组,按父-子节点顺序关系将其连接,得出一条涵盖水域航行和空中飞行相结合的最优路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S4步骤在飞(航)行器作业过程中,通过图像自主识别设备一定范围内的障碍物,借助及时刷新地图信息进行二次路径规划,实现局部避障的功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S5步骤中飞(航)行器到达指定地点后可向后方指挥中心发送成功到达信号、现场图像视频、遇难人员生命体征,并且实时接收后方发出的指令信号完成下一步路径规划。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操作系统包括:两栖环境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飞(航)行器作业环境的具体信息;路径自主规划模块,通过设定起始点、目标点及评价函数中各项权值系数,完成全局路径的自主规划;局部自主避障模块,用于在自主识别到飞(航)行器一定范围内存在障碍物时,通过实时刷新地图信息,与当前点进行二次路径规划,实现自主避障功能;通信模块,用于在飞(航)行器到达指定地点后向后方指挥中心发送任务完成信号,同时可接收其发出的下一步路径规划指令。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各操作系统模块涵盖子单元具体包括:两栖环境信息获取模块由“北斗”定位单元、水域环境检测单元、信息存储单元组成,“北斗”定位单元用于获取飞(航)行器和两栖环境下各障碍物的位置坐标信息,水域环境检测单元用于获取工作水域中过往船舶的数量和尺寸信息、各块水域的风浪数值信息,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设备获取的各项信息内容;路径自主规划模块由信息调用单元、路径计算单元、路径生成单元组成,信息调用单元用于调用两栖环境信息获取模块中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的各项环境信息,路径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节点栅格代价值和符合目标路径的栅格坐标,路径生成单元用于将计算出的栅格连接成完整的路径线段;局部自主避障模块由图像自主识别单元、信息刷新单元、二次规划生成单元组成,图像自主识别单元用于监测飞(航)行器一定范围内是否存在障碍物,信息刷新单元用于在发现障碍后实时刷新当前地图信息,二次规划生成单元用于结合刷新后的地图信息,完成于当前点为起始点的二次路径规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两栖环境三维栅格建模方法简单有效,主控处理速度快,同时赋予栅格属性涉及全面,为路径规划节点的选取提供可靠依据;2、考虑到两栖飞(航)行器机动性能的影响,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基于改进A*算法和搜索策略相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两栖无人搜救器的智能路径规划及避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实际两栖工作环境具体信息;S2、完成两栖环境的三维栅格地图建模,同时赋予每个栅格对应的障碍属性、能耗属性、耗时属性及安全系数属性;S3、给定起始点和目标点,根据环境模型存储属性信息,基于改进A*算法和搜索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全局路径的自主规划;S4、通过图像自主识别单元若检测到设备一定范围内存在障碍物,刷新地图信息并于当前点进行二次规划,刷新原定路径完成避障;S5、到达指定目标点后向后方指挥中心发送信号并实时传输当前位置及其他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两栖无人搜救器的智能路径规划及避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实际两栖工作环境具体信息;S2、完成两栖环境的三维栅格地图建模,同时赋予每个栅格对应的障碍属性、能耗属性、耗时属性及安全系数属性;S3、给定起始点和目标点,根据环境模型存储属性信息,基于改进A*算法和搜索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全局路径的自主规划;S4、通过图像自主识别单元若检测到设备一定范围内存在障碍物,刷新地图信息并于当前点进行二次规划,刷新原定路径完成避障;S5、到达指定目标点后向后方指挥中心发送信号并实时传输当前位置及其他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两栖无人搜救器的智能路径规划及避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具体包括:S101、通过作业环境当地海事部门监测中心,获取当前水域过往船舶尺寸及坐标位置信息、水域暗礁位置信息、危险水域位置信息;S102、通过坐标系转换的方式,将获取的实际环境中各障碍、不可行区域位置信息根据其实际大小转换至两栖飞(航)行器的位置坐标系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两栖无人搜救器的智能路径规划及避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两栖环境的三维建模和栅格属性定义过程具体包括:S201、将两栖工作环境近似看做等比例大小的长方体,按照一定尺寸划分成均匀且规则的三维栅格;S202、鉴于两栖环境的特殊性,赋予不同的栅格以不同的状态属性:若栅格所处位置存在障碍物,称为障碍栅格,飞(航)行器可通过,反之则为自由栅格,飞(航)行器不可通过;若栅格所处介质环境为水域,称为航行栅格,并使其附加航行能耗常数Cps和耗时常数Cts,Cps表示单位栅格航行消耗电能总量,Cts表示单位栅格航行所需时间常量,反之为飞行栅格,使其附加飞行能耗常数Cpf和耗时常数Ctf,Cpf表示单位栅格飞行消耗电能总量,Ctf表示单位栅格飞行所需时间常数;同时赋予航行栅格和飞行栅格以安全系数值Dn表示栅格安全系数属性:Wn为浪阻数值,Rn为风阻数值,α、β分别为浪阻数值、风阻数值所占权重系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两栖无人搜救器的智能路径规划及避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基于改进A*算法和搜索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包括:S301、将起始点坐标信息放入Open三维数组,其中Open三维数组用于存放待筛选的节点栅格信息;S302、判断Open三维数组是否为空数组,若不是则在其中寻找改进评价函数F(n)值最小栅格节点N作为父节点并将其放入Closed三维数组,反之则路径规划失败,其中Closed三维数组用于存放路径父节点栅格信息;S303、判断N节点是否为目标点,若是,则路径规划成功;反之则结合搜索策略,将N节点与目标点相连并且提取连线段所经栅格障碍属性信息,若不存在障碍栅格,则路径规划成功,全局路径为当前节点与目标点的连线段部分与已规划完成路径的结合,反之则失败;S304、扩展父节点N相邻26个子节点,判断其中是否有子节点N’已存在于Open三维数组中:S3041、若不存在,则将所有子节点都放入Open三维数组中,并计算各自F(n)值,执行S302;其中F(n)为改进评价函数,在原有A*算法的评价函数中添置附加代价项V(n),包括路径规划具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霖王思琪鄢家鑫冯北镇杨晓飞叶辉朱志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