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柱加强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377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柱加强结构及汽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D柱加强结构,设于C柱内板上,该D柱加强结构的一端与汽车后轮罩连接,另一端与D柱连接,包括具有内凹腔体的加强件本体,该加强件本体通过内凹腔体扣于C柱内板;加强件本体包括与D柱连接的第一部及一端与所述第一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汽车后轮罩连接的第二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D柱加强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可靠,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与汽车车身连接,通过在C柱区域中设置D柱加强结构,使得增加了C柱区域的稳定性,有效的提高了汽车的扭转性能,安全性高,实现车辆轻量化、性能稳定以及良好的舒适性的优点,同时也利于提高车身寿命。

A D-pillar Reinforced Structure and Automobi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parts, in particular to a D-pillar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and an automobile. The D-pillar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plate of the C-pillar, one end of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wheel cover of the automobile and the other end with the D-pillar, including the reinforcement body with an inner concave cavity, which is fastened to the inner plate of the C-pillar through the inner concave cavity body; the reinforcement body includes the first part and the first end connected with the D-pillar,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part of the automobil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wheel housing connection. The D-pillar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stabl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and can easily and quickly connect with the automobile body. By setting the D-pillar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in the C-pillar area, the stability of the C-pillar area is increased, the tors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automobile i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safety is high, and the advantages of lightweight, stable performance and good comfort of the vehicle are realize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body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柱加强结构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D柱加强结构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改善汽车扭转性能的D柱加强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车身的扭转性能是评价汽车性能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车身在实际使用中经常遇到的工况。车身的扭转性能有下面几个作用:1、作为汽车的骨架,车身必须具有出色的扭转性能,给安装在车身上的各个汽车零部件系统提供可靠、稳定的支撑,避免出现过大的振动和噪声;2、车身是连接前后悬架的桥梁,车身的扭转性能会影响整车对驾驶员操控指令的响应时间,良好的车身扭转性能会使响应时间更为快捷,给乘客以舒适、可靠的驾驶感觉;3、车身的扭转性能好,说明车身在扭转工况下载荷分布合理和均匀,这就避免了载荷局部集中引起的疲劳破坏问题,提高了车身寿命。因此,如何尽量提高汽车车身的扭转性能,是工程师们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C84C项目中,卷缩器是被设置于包裹架上,在C柱区域中,通过使用两个大的结构来使用于C柱区域的结构加固。而对于当前的C84E项目中,由于车辆的后排座椅被改为3个独立座椅,导致平台和上车体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因此卷缩器被改变为放置在C柱区域中,这使得车辆的C柱区域中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具体为,为了在C柱区域中放置卷收器,需要在C柱区域钣金上留出用于放置卷缩器的大洞,因而造成了C柱区域的强度减弱,进而引起车身的扭转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提高车身扭转性能的D柱加强结构,以解决由于C柱结构发生的大的变化而引起的扭转性能下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提高车身扭转性能的D柱加强结构的汽车,以解决现有汽车扭转性能差,质量大,安装不便利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D柱加强结构,其设于C柱内板上,D柱加强结构的一端与汽车后轮罩连接,另一端与D柱连接,包括具有内凹腔体的加强件本体,加强件本体通过内凹腔体扣于C柱内板;加强件本体包括与D柱连接的第一部及一端与第一部连接,另一端与汽车后轮罩连接的第二部。其中,第一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分别从第一连接板的两侧向外斜向延伸出的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共同限定出用于扣于C柱内板的内凹腔体。其中,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一体成型。其中,第一部通过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与C柱内板固定连接。其中,第一部的纵剖面形成为类U型。其中,第一部上设置有减重孔。其中,第二部呈类Λ型结构或类人字型结构,以配合所述汽车后轮罩的结构。其中,第一部与第二部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其中,第一部与D柱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第二部与汽车后轮罩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D柱加强结构。(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D柱加强结构,其设于C柱内板上,该D柱加强结构的一端与汽车后轮罩连接,另一端与D柱连接,包括具有内凹腔体的加强件本体,该加强件本体通过内凹腔体扣于C柱内板;加强件本体包括与D柱连接的第一部及一端与所述第一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汽车后轮罩连接的第二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D柱加强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可靠,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与汽车车身连接,通过在C柱区域中设置D柱加强结构,使得增加了C柱区域的稳定性,有效的提高了汽车的扭转性能,安全性高,实现车辆轻量化、性能稳定以及良好的舒适性的优点,同时也利于提高车身寿命,给乘客以舒适、可靠的驾驶感觉。附图说明结合附图,从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其他优点,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位于汽车后部的D柱加强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D柱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D柱加强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轴测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D柱加强结构的第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D柱加强结构的第二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强件本体;2:卷缩器;3:汽车后轮罩;4:C柱内板;5:D柱;6:后圈;7:减重孔;11:第一部;12:第二部;111:第一连接板;112:第二连接板;113:第三连接板;121:第四连接板;122:第五连接板;123:第六连接板;111-1:第一边缘;112-1:第二边缘;112-2:第三边缘;113-1:第四边缘;113-2:第五边缘;20:螺纹孔;30: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方面,如图1至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D柱加强结构,其设于C柱内板上,D柱加强结构的一端与汽车后轮罩连接,另一端与D柱连接,包括具有内凹腔体的加强件本体1,加强件本体通过内凹腔体扣于C柱内板;加强件本体包括与D柱连接的第一部及一端与第一部连接,另一端与汽车后轮罩连接的第二部。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提高汽车扭转性能的D柱加强结构,其被形成在汽车的C柱区域中。具体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D柱加强结构的一端连接至D柱5,另一端连接至汽车后轮罩3,同时D柱加强结构还配合连接至C柱内板4。更具体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D柱加强结构设置为包括两个部件的加强件本体1,其分别为与D柱5连接的第一部11和与汽车后轮罩3连接的第二部12,第一部11与第二部12连接。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第一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分别从第一连接板的两侧向外斜向延伸出的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共同限定出用于扣于C柱内板的内凹腔体。第一部11形成为具有第一连接板111和从第一连接板111的两侧连续地向外斜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板112和第三连接板113。其中,第二连接板112和第三连接板113在相对于第一连接板111的相同方向上向外斜向延伸,以及第二连接板112和第三连接板113相对于第一连接板111的倾斜角度在0度至90度的范围内,允许选定某斜度值之后,上下5度的偏差。因此,第一连接板111、第二连接板112和第三连接板113在第一部11中共同限定出一个内凹空间,当将第一部11与C柱内板4连接时,通过该内凹空间,在第一部11和C柱内板4之间形成有腔体。也就是说,D柱连接件1通过该内凹腔体扣于C柱内板4,以与C柱内板4配合连接。优选地,如图1-6所示,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一体成型。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板111、第二连接板112和第三连接板113被一体成型,从而形成第一部11,使得更加便于制造汽车零件,减少组装零件数量,提高零件精密度。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第一部通过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与C柱内板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部11形成有边缘,并且第一部11通过边缘连接至D柱5和C柱内板4。具体地,在第一连接板111上的与D柱5连接的一端处,第一连接板111相对于第二连接板112和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D柱加强结构,设于C柱内板上,所述D柱加强结构的一端与汽车后轮罩连接,另一端与D柱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凹腔体的加强件本体,所述加强件本体通过内凹腔体扣于所述C柱内板;所述加强件本体包括与所述D柱连接的第一部及一端与所述第一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汽车后轮罩连接的第二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柱加强结构,设于C柱内板上,所述D柱加强结构的一端与汽车后轮罩连接,另一端与D柱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凹腔体的加强件本体,所述加强件本体通过内凹腔体扣于所述C柱内板;所述加强件本体包括与所述D柱连接的第一部及一端与所述第一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汽车后轮罩连接的第二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分别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向外斜向延伸出的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共同限定出用于扣于所述C柱内板的内凹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柱加强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嫣然张波周中祥胡国辉李兵
申请(专利权)人: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