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消音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931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8:30
一种排气消音器总成,其包括一个前消音器、两个中消音器以及两个后消音器。每一个后消音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芯体组件。所述芯体组件包括第三入口管、U形连接管以及与所述U形连接管相连的第三出口管。所述U形连接管包括相互拼接在一起的上半管以及下半管,其中所述U形连接管的两个末端为圆孔,所述U形连接管连接这两个末端的中间管为扁管。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三种消音器,提高了消音功能。通过将U形连接管的两个末端设置为圆孔,便于气流的进入以及与第三出口管的连接;另外,通过将中间管设置为扁管,提高了声学性能且有利于降低产品的高度。

Exhaust silencer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xhaust muffler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muffler, two middle mufflers and two rear mufflers. Each rear muffler includes an upper case, a lower case and a core component. The core body assembly comprises a third inlet pipe, a U-shaped connecting pipe and a third outlet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U-shaped connecting pipe. The U-shaped connecting pipe comprises an upper half pipe and a lower half pipe which are joined together. The two ends of the U-shaped connecting pipe are circular holes, and the middle pipe of the U-shaped connecting pipe connecting the two ends is a flat tub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ree kinds of mufflers, which improves the muffling function. By setting the two ends of the U-shaped connecting pipe as circular holes, it is convenient for the air to enter and connect with the third outlet pipe. In addition, by setting the middle pipe as flat pipe,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and the height of the product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气消音器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气消音器总成,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排气消音器组件通常包括前消音器与后消音器。然而,随着消音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实现更好的消音功能是业界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音功能较好的排气消音器总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气消音器总成,其包括一个前消音器、与所述前消音器连接的两个中消音器以及与所述中消音器对应连接的两个后消音器;所述前消音器包括第一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入口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出口管,所述第一入口管与相应的第一出口管轴向对齐且相互间隔一定的距离;每一个中消音器包括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中的第二入口管以及第二出口管;每一个后消音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位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芯体组件,所述芯体组件包括第三入口管、U形连接管以及与所述U形连接管相连的第三出口管,所述U形连接管包括相互拼接在一起的上半管以及下半管,其中所述U形连接管的两个末端为圆孔,所述U形连接管连接这两个末端的中间管为扁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三入口管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共同形成与所述第三出口管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每一个后消音器包括位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中的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以形成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二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另一侧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入口管穿过所述第二挡板以及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一挡板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若干第一穿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U形连接管的两个末端均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U形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挡板相焊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管位于所述第三腔体中,每一个后消音器还包括填充在所述第三腔体中的消音棉。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每一个后消音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出口管相连的两个尾管,每一个尾管均是由上、下半壳结构所构成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入口管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个角落,所述第二出口管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个角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气消音器总成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管相连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中部设有第一挠性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体设有用以将所述排气消音器总成安装到汽车底盘上的吊钩。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气消音器总成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出口管以及所述第三入口管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设有用以将所述排气消音器总成安装到汽车底盘上的吊耳。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设置了一个前消音器、两个中消音器以及两个后消音器,提高了消音功能。通过将U形连接管的两个末端设置为圆孔,便于气流的进入以及与第三出口管的连接;另外,通过将中间管设置为扁管,提高了声学性能且有利于降低产品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排气消音器总成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图3是前消音器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的剖视图。图5是中消音器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的剖视图。图7是后消音器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的主视图,其中将部分第三入口管以及第三出口管显示出来。图9是去除图7中上壳体后的俯视图。图10是沿图8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1是沿图8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后消音器的芯体组件的俯视图。图13是图12的主视图。图14是沿图12中C-C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5是沿图12中D-D线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至图15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排气消音器总成100,用以处理发动机的排气。所述排气消音器总成100包括一个前消音器1、与所述前消音器1连接的两个中消音器2以及与所述中消音器2对应连接的两个后消音器3。请参图3及图4所示,所述前消音器1包括第一壳体1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入口管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出口管13。所述第一入口管12与相应的第一出口管13轴向对齐且相互间隔一定的距离,以用于打破驻波。请参图5及图6所示,每一个中消音器2包括第二壳体21、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1中的第二入口管22以及第二出口管23。优选地,所述第二入口管22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1的一个角落,所述第二出口管23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1的另一个角落,以便于布置。请参图7至图15所示,每一个后消音器3包括上壳体31、下壳体32以及位于所述上壳体31与所述下壳体32之间的芯体组件。所述芯体组件包括第三入口管33、U形连接管34以及与所述U形连接管34相连的第三出口管35,所述U形连接管34包括相互拼接在一起的上半管341以及下半管342,其中所述U形连接管34的两个末端343为圆孔,所述U形连接管34连接这两个末端343的中间管344为扁管。通过将U形连接管34的两个末端341设置为圆孔,便于气流的进入以及与第三出口管35的连接;另外,通过将中间管344设置为扁管,提高了声学性能且有利于降低产品的高度。所述下壳体32设有与所述第三入口管33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321;所述上壳体31与所述下壳体32共同形成与所述第三出口管35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322。每一个后消音器3包括位于所述上壳体31与所述下壳体32中的第一挡板36以及第二挡板37,以形成位于所述第一挡板36的一侧的第一腔体10、位于所述第一挡板36与所述第二挡板37之间的第二腔体20、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挡板37的另一侧的第三腔体30。所述第三入口管33穿过所述第二挡板37以及第一挡板36与所述第一腔体10相连通;所述第一挡板36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0与所述第二腔体20的若干第一穿孔361。所述U形连接管34的两个末端341均位于所述第二腔体20中,所述U形连接管34与所述第二挡板37相焊接。所述中间管344位于所述第三腔体30中,每一个后消音器3还包括填充在所述第三腔体30中的消音棉40。每一个后消音器3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出口管35相连的两个尾管38。每一个尾管38均是由上、下半壳结构所构成的所述排气消音器总成100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管12相连的第一管体4,所述第一管体4的中部设有第一挠性节41以及用以将所述排气消音器总成100安装到汽车底盘上的吊钩42。所述排气消音器总成100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出口管23以及所述第三入口管33的第二管体5,所述第二管体5设有用以将所述排气消音器总成100安装到汽车底盘上的吊耳51。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
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
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消音器总成,其包括一个前消音器、与所述前消音器连接的两个中消音器以及与所述中消音器对应连接的两个后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消音器包括第一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入口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出口管,所述第一入口管与相应的第一出口管轴向对齐且相互间隔一定的距离;每一个中消音器包括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中的第二入口管以及第二出口管;每一个后消音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位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芯体组件,所述芯体组件包括第三入口管、U形连接管以及与所述U形连接管相连的第三出口管,所述U形连接管包括相互拼接在一起的上半管以及下半管,其中所述U形连接管的两个末端为圆孔,所述U形连接管连接这两个末端的中间管为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消音器总成,其包括一个前消音器、与所述前消音器连接的两个中消音器以及与所述中消音器对应连接的两个后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消音器包括第一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入口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出口管,所述第一入口管与相应的第一出口管轴向对齐且相互间隔一定的距离;每一个中消音器包括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中的第二入口管以及第二出口管;每一个后消音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位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芯体组件,所述芯体组件包括第三入口管、U形连接管以及与所述U形连接管相连的第三出口管,所述U形连接管包括相互拼接在一起的上半管以及下半管,其中所述U形连接管的两个末端为圆孔,所述U形连接管连接这两个末端的中间管为扁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消音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三入口管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共同形成与所述第三出口管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消音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后消音器包括位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中的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以形成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二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另一侧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琪馨张涛陶玉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一汽富晟长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