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ar body structure is provided to lighten the frame (extension frame (41)) and effectively transfer the collision load input to the load bearing part (53) to the frame when the vehicle is in small overlapping collision. A notch (41c) is form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vehicle of the frame, and the notch (41c) is cut from the front end to the rear side of the vehicle when looking down. The sides of the notch (41c) ar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through a connecting component (6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体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体构造,该车体构造在搭载于车辆的前部的动力总成的车宽方向外侧具备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框体。
技术介绍
以往,在车辆的前面碰撞时,已知通过框体(前侧框、以及从悬架横梁向车辆前侧延伸的延长框)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载荷。此外,作为车辆的前面碰撞的一种形态,有时在比车辆的前侧框更靠车宽方向外侧与障碍物碰撞,这样的前面碰撞被称作小范围重叠碰撞。为了应对这种小范围重叠碰撞,已知在前侧框的前端设置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载荷承接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输入到上述载荷承接部的碰撞载荷,使前侧框在车宽方向上移动,并且使动力单元(动力总成)在车宽方向上移动,从而吸收碰撞能量,防止车体前部向车厢侧后退。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57953号公报但是,在框体的车辆前侧的端部设置上述那样的载荷承接部的情况下,该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扩宽,所以框体的重量增加。在此,为了框体的轻量化,考虑在框体的车辆前侧的端面形成切缺部,该切缺部在俯视时从该端面向车辆后侧切缺而成。此外,在车辆的小范围重叠碰撞时,由于输入到载荷承接部的碰撞载荷,使框体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折而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体构造,在搭载于车辆的前部的动力总成的车宽方向外侧具备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框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框体的车辆前侧的端部设置有载荷承接部,该载荷承接部使上述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扩宽,并且在比上述框体更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承接上述车辆发生前面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在上述框体的车辆前侧的端面形成有切缺部,该切缺部在俯视时从上述端面向车辆后侧切缺而成,具备将上述切缺部的车宽方向两侧的侧部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10 JP 2017-1965021.一种车体构造,在搭载于车辆的前部的动力总成的车宽方向外侧具备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框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框体的车辆前侧的端部设置有载荷承接部,该载荷承接部使上述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扩宽,并且在比上述框体更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承接上述车辆发生前面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在上述框体的车辆前侧的端面形成有切缺部,该切缺部在俯视时从上述端面向车辆后侧切缺而成,具备将上述切缺部的车宽方向两侧的侧部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构造,上述框体经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连结横梁与相反侧框体连结,该相反侧框体隔着上述动力总成而在上述框体的相反侧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场友贵,川本笃史,木户启人,石川靖,金丸大辅,佐野晋,向井北斗,神保泰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威泰克,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