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3270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振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件及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间隔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紧固件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上述隔振机构,由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间隔设置,且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紧固件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则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无直接刚性传递路径,也无间接的刚性传递路径,如此减少了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振动量的传递,从而降低了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振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振
,特别是涉及一种隔振机构。
技术介绍
对于空调的室外机的固定一般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将支架固定在建筑基础(墙体)上,将室外机的机脚与支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但是上述固定方式,室外机的振动直接传递给支架,并通过支架传递于建筑基础后传向室内,噪音较大。改进后的固定方式是在室外机的机脚与支架之间设置隔振橡胶,螺栓穿过机脚、隔振橡胶及支架将三者固定,但是此时室外机的振动仍然会传递给螺栓,并通过螺栓传递给支架,导致室内噪音仍然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噪音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噪音的隔振机构。一种隔振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件及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间隔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紧固件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振机构还包括弹性隔振件,所述弹性隔振件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间隔方向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连接部及第一弹性隔振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间隔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抵接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还包括配合部及第二弹性隔振部,所述配合部套设并固定于所述连接部外露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抵接于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振机构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抵接于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套接于所述连接部外并突伸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套接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外,所述垫片压持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及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均为弹性隔振垫;所述隔振机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接于所述连接部外并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内,所述限位件促使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产生微压缩变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抵接于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垫片压持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及所述限位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间隔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弹性隔振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弹性隔振段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还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外露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并抵接于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配合部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外露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并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弹性隔振段及所述第二连接段三者一体成型。上述隔振机构,由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间隔设置,且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紧固件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则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无直接刚性传递路径,也无间接的刚性传递路径,如此减少了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振动量的传递,从而降低了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隔振机构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隔振机构的结构简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振机构在全频率范围的振动传递率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隔振机构100,该隔振机构100包括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20及紧固件30,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间隔设置,紧固件30沿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的间隔方向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20及紧固件30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如此,由于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间隔设置,且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20及紧固件30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则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无直接刚性传递路径,也无间接的刚性传递路径,如此减少了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振动量的传递,从而降低了噪音。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0为用于将空调的室外机安装于墙体上的支架,第二连接件20为空调的室外机的机脚,支架安装于墙体后,室外机的机脚通过紧固件30与支架固定连接,以将室外机安装于墙体上。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也可以不为支架与机脚,为其他需要连接固定的连接件也可,在此不作限定。下面以第一连接件10为支架,第二连接件20为室外机的机脚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再者实施例中的图式亦省略不必要组件,以清楚显示本申请的技术特点。上述支架与机脚间隔设置,支架、机脚与紧固件30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如此,由于支架与机脚之间间隔设置,且支架、机脚及紧固件30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则支架与机脚之间无直接刚性传递路径,也无间接的刚性传递路径,如此减少了支架与机脚之间振动量的传递,从而降低了室内噪音。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支架与机脚之间间隔设置包括如下设置方式:1、支架与机脚之间不存在任何部件,以保证支架与机脚之间间隔设置;2、支架与机脚之间设置有弹性隔振件,弹性隔振件抵接于支架与机脚之间,此时也可以保证支架与机脚之间间隔设置,同时由于机脚与支架之间通过弹性隔振件连接,机脚与支架间隔部分之间并非存在刚性连接,保证了隔振效果。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隔振机构100还包括弹性隔振件40,弹性隔振件40沿机脚与支架的间隔方向抵接于机脚与支架之间,以实现机脚与支架之间弹性连接。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隔振机构100也可以不包括弹性隔振件40,而是支架与机脚之间直接间隔设置,在此不作限定。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1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0)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件(20)及紧固件(30),所述紧固件(30)沿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0)的间隔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0)、所述第二连接件(20)以及所述紧固件(30)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1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0)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件(20)及紧固件(30),所述紧固件(30)沿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0)的间隔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0)、所述第二连接件(20)以及所述紧固件(30)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机构(100)还包括弹性隔振件(40),所述弹性隔振件(40)沿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0)的间隔方向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0)包括连接部(31)及第一弹性隔振部(33),所述连接部(31)沿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0)的间隔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之间,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33)抵接于所述连接部(3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或所述连接部(3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0)还包括配合部(32)及第二弹性隔振部(34),所述配合部(32)套设并固定于所述连接部(31)外露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20)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34)抵接于所述配合部(3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或所述配合部(3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机构(100)还包括垫片(50),所述垫片(50)抵接于所述配合部(32)与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34)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33)套接于所述连接部(31)外并突伸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20)设置,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34)套接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33)外,所述垫片(50)压持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平邹建煌沈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