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可变频率的发动机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3270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轻量化可变频率的发动机减震装置,包括模锻转接件、弹性隔振结构件、连接件,弹性隔振结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模锻转接件,弹性隔振结构件的端部插入模锻转接件内,并采用连接件固定,在发动机振动时,弹性隔振结构件在隔离振动的同时,将振动衰减后传递出去,降低底盘和车身的振动载荷。本发明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将转接件设计为模锻结构,模锻毛坯通过钻孔和攻丝后制成,简化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节省了耗材、大幅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减轻了产品重量,为整车的轻量化及减少油耗作出贡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弹性隔振结构件,大幅改善减震效果,且通过更换弹性隔振结构件,可实现匹配不同车型的平台化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可变频率的发动机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轻量化可变频率的发动机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减震装置由转接件、支撑杆、连接件组成。传统的汽车发动机减震装置转接件的设计为型钢毛坯机加工结构,其重量大、成本高、固有频率不变,通常应用于震动较大的三缸发动机车型。参见图1,传统刚性减震装置结构承受发动机传递过来的振动载荷时,仅起到支撑作用,结构振动频率固定,基本无减震阻尼。为了保证避开共振频率,需要附加其他减震措施,可能还需要配置配重以进行平衡,不仅导致成本上升,而且也增加了重量和占用空间。由于传统刚性减震装置结构固有振动频率无法改变,发动机转速变化时可能在某些转速下震动变大,减震效果有限。而且机加工切削成型的转接件存在重量大、加工过程中浪费大量材料的问题,不仅导致产品成本难以降低,也不利于整车轻量化和成本控制。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轻量化可变频率的发动机减震装置,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提高装置的减震性能,并应用于多车型的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轻量化可变频率的发动机减震装置,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提高装置的减震性能,并应用于多车型的平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轻量化可变频率的发动机减震装置,包括模锻转接件、弹性隔振结构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弹性隔振结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模锻转接件,弹性隔振结构件的端部插入模锻转接件内,并采用连接件固定,在发动机振动时,弹性隔振结构件在隔离振动的同时,将振动衰减后传递出去,降低底盘和车身的振动载荷。所述的模锻转接件由模锻毛坯经钻孔、攻丝制成。所述的模锻转接件包括连接端一、连接端二,连接端一的下端后侧与连接端二的上端前侧连接,连接端一、连接端二分别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连接端一的通孔套设在发动机与底盘支座上,连接端二的通孔套设在弹性隔振结构件的端部。所述的模锻转接件包括连接端一、连接端二,连接端一的前侧下端与连接端二的后侧中部连接,连接端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一,连接端二设有左右贯穿的通孔二,连接端一的通孔一套设在发动机与底盘支座上,连接端二的通孔二套设在弹性隔振结构件的端部。所述的弹性隔振结构件包括刚性骨架和弹性结构,刚性骨架的两端设有弹性结构。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将转接件设计为模锻结构,模锻毛坯通过钻孔和攻丝后制成,简化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节省了耗材、大幅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减轻了产品重量,为整车的轻量化及减少油耗作出贡献。本专利技术采用弹性隔振结构件,在大幅改善减震效果的同时,通过更换不同频率特性的弹性隔振结构件,可实现匹配不同车型的平台化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模锻转接件的立体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模锻转接件的剖视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模锻转接件的立体图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模锻转接件的剖视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弹性隔振结构件的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模锻毛坯的立体图一。图10为本专利技术模锻毛坯的立体图二。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参见图2、3,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轻量化可变频率的发动机减震装置,包括模锻转接件、弹性隔振结构件、连接件,弹性隔振结构件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模锻转接件1,弹性隔振结构件2的端部插入模锻转接件1内,并采用连接件3固定,在发动机振动时,弹性隔振结构件2在隔离振动的同时,将振动衰减后传递出去,降低底盘和车身的振动载荷,改变了传导到车身结构的振动特性,降低了因振动导致的部分部件的疲劳失效的风险,延长了相应部件的使用寿命,间接地为改善整车安全性做出了贡献。参见图9、10,模锻转接件1由模锻毛坯经钻孔、攻丝制成。模锻毛坯结构充分有效地利用材料的力学特性,减少了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即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因此不仅大幅减少原材料的消耗,简化了工序,而且保持结构力学性能不变,产品重量和加工成本有效降低。参见图4、5,模锻转接件1包括连接端一11、连接端二12,连接端一11的下端后侧与连接端二12的上端前侧连接,连接端一11、连接端二12分别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连接端一11的通孔套设在发动机与底盘支座上,连接端二12的通孔套设在弹性隔振结构件2的端部。参见图6、7,模锻转接件1包括连接端一11、连接端二12,连接端一11的前侧下端与连接端二12的后侧中部连接,连接端一11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一,连接端二12设有左右贯穿的通孔二,连接端一11的通孔一套设在发动机与底盘支座上,连接端二12的通孔二套设在弹性隔振结构件2的端部。参见图8,弹性隔振结构件2包括刚性骨架和弹性结构,刚性骨架的两端设有弹性结构21,弹性结构21截面形状、尺寸可变,长度可调,弹性隔振结构件2的外形尺寸不变。弹性隔振结构件2的隔振频率可通过改变弹性材料的配方和构件部分尺寸实现可变,这种可设计性将实现适应不同车型频率特性的平台化系列产品。物体的频率与它的硬度、质量、外形尺寸有关,当其发生形变时,弹力使其恢复。弹力主要与尺寸和硬度有关,质量影响其加速度。同样外形时,硬度高的频率高,质量大的频率低。通常刚性构件只通过热处理改变表面硬度,以提高强度,而不影响振动特性,所以刚性结构通常采用配重方式以改变振动特性。在刚性结构材料尺寸确定后,其振动特性便固定不变,少量的尺寸变化对振动特性的影响极小。发动机转速决定了振动频率较高,而刚性构件的固有频率也较高,减震效果不佳。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弹性隔振结构件2,取代原来的刚性减震装置,可显著降低装置的固有频率,提高减震效果。通过改变弹性隔振结构件2的材料配方和构件内部弹性与刚性部分结构尺寸占比的变化而保持整个构件外形尺寸不变,固有频率变化,以实现隔振频率可设计化,进一步加大隔振频率范围。弹性隔振结构件2同时具有较强的阻尼效应,在隔离振动的同时使传递出去的振动进一步衰减,增强减震效果,解决了发动机转速变化导致震动变化而使舒适度下降问题。由于弹性隔振结构件2隔振和阻尼特性的可设计,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产品匹配不同车型的平台化,有利于降低新车型开发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在应用本专利技术时,模锻转接件1减轻装置的重量,在提高材料利用率,大幅减少了材料消耗,避免了不必要的切削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弹性隔振结构件2采用可变频率设计,提高了装置的发动机振动频率适应范围,高阻尼特性进一步增强减震能力,减轻了其他部件的振动载荷,提高了整车的舒适性,有利于整车性能的改善。本专利技术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产品轻量化和低成本化;同时减少了空间占用,有利于装配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量化可变频率的发动机减震装置,包括模锻转接件、弹性隔振结构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弹性隔振结构件(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模锻转接件(1),弹性隔振结构件(2)的端部插入模锻转接件(1)内,并采用连接件(3)固定,在发动机振动时,弹性隔振结构件(2)在隔离振动的同时,将振动衰减后传递出去,降低汽车底盘和车身的振动载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可变频率的发动机减震装置,包括模锻转接件、弹性隔振结构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弹性隔振结构件(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模锻转接件(1),弹性隔振结构件(2)的端部插入模锻转接件(1)内,并采用连接件(3)固定,在发动机振动时,弹性隔振结构件(2)在隔离振动的同时,将振动衰减后传递出去,降低汽车底盘和车身的振动载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可变频率的发动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锻转接件(1)由模锻毛坯经钻孔、攻丝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可变频率的发动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锻转接件(1)包括连接端一(11)、连接端二(12),连接端一(11)的下端后侧与连接端二(12)的上端前侧连接,连接端一(11)、连接端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潮徐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德夏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