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3006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10:22
一种自动充电装置,属于生产智造自动化技术领域。所述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底板、两个桩电极、两个车体电极,所述车体电极绝缘固接在电动转运车的车体上,作为车体电源的正负极,所述底板与充电工位邻近设置,其上设置驱动装置,两个桩电极的前端面与两个车体电极面对面布置且中心距相等,其后端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在驱动装置的推动下与两个车体电极形成离合式接合面,两根电源线缆分别与两个桩电极固接,用于给桩电极通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人工手动为电动转运车充电作业效率低,操作不便且有触电安全隐患的问题,实现了电动转运车的自动充电,提高了充电作业效率,达到节约人力资源、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工厂智能制造水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充电装置,属于自动化控制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在工厂内转移物料所需的电动转运车数量越来越多,电动转运车所匹配的驱动电源一般为直流电源,为了保证电动转运车有足够的驱动力,在驱动电源电量不足时需要对其充电,传统的充电方式为人工手动操作,即人工将插头插到充电桩进行充电,这种生产方式效率低,操作不方便。同时,这种人工手动插拔电缆的充电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不符合智能化、自动化的要求。因此,如何设计生产出一种自动充电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充电装置,实现了电动转运车在无人环境下的自动充电,减少了生产现场的活劳动,达到节约人力资源、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工厂智能制造水平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底板、两个桩电极、两个车体电极,所述车体电极绝缘固接在电动转运车的车体上,分别作为电动转运车车体电源的正负极,所述底板与电动转运车的充电工位邻近设置,其上设置驱动装置,两个所述桩电极的前端面与两个所述车体电极面对面布置且中心距相等,其后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板(1)、两个桩电极(6)、两个车体电极(13),所述车体电极(13)绝缘固接在电动转运车的车体上,分别作为电动转运车车体电源的正负极,所述底板(1)与电动转运车的充电工位邻近设置,其上设置驱动装置(2),两个所述桩电极(6)的前端面与两个所述车体电极(13)面对面布置且中心距相等,其后端与所述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连接,在驱动装置的推动下与两个所述车体电极(13)形成离合式接合面,两根电源线缆(5)分别与两个所述桩电极(6)固定连接,用于给两个桩电极(6)通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板(1)、两个桩电极(6)、两个车体电极(13),所述车体电极(13)绝缘固接在电动转运车的车体上,分别作为电动转运车车体电源的正负极,所述底板(1)与电动转运车的充电工位邻近设置,其上设置驱动装置(2),两个所述桩电极(6)的前端面与两个所述车体电极(13)面对面布置且中心距相等,其后端与所述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连接,在驱动装置的推动下与两个所述车体电极(13)形成离合式接合面,两根电源线缆(5)分别与两个所述桩电极(6)固定连接,用于给两个桩电极(6)通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桩电极(6)与所述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之间设置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转接架(3)、电极护壳(4)、弹簧(9)、电极轴(10)、导向块(14),所述导向块(14)为绝缘长方体,在其侧立面设置贯通的长圆形导向孔(14-1),所述导向块(14)的两侧由里到外依次对称布置所述桩电极(6)及弹簧(9),所述桩电极(6)的后部侧立面设置通孔(6-1),所述通孔(6-1)内套置绝缘电极隔套(15),所述桩电极(6)通过所述电极隔套(15)套装在所述电极轴(10)上,所述电极护壳(4)绝缘,为左右对称的两体结构,其中部接合面上设置与所述导向块(14)外形一致的凹槽(4-2),所述电极护壳(4)后端面上自里向外分别设置方孔(4-4)和圆孔(4-3),所述电极护壳(4)左右外立面设置与所述方孔(4-4)相连通的长圆孔(4-1),所述电极轴(10)的两端均锪有平面(10-1),所述弹簧(9)置于所述圆孔(4-3)中,前端通过弹簧垫块(16)抵顶在所述电极轴(10)两端的平面(10-1)上,后端套置于弹簧座(17)上与电极护壳(4)固定,所述电极轴(10)穿过所述导向孔(14-1)和所述长圆孔(4-1)与所述电极护壳(4)之间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电极护壳(4)之间及其与所述转接架(3)之间均为法兰固接,所述转接架(3)与所述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奎鞠兴全王海峰龙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