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齿轮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480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星齿轮轴结构,属于汽车驱动桥技术领域,包括短行星齿轮轴、长行星齿轮轴及差速器右壳;差速器右壳上呈十字分布有四个孔,所述的长行星齿轮轴穿过差速器右壳的两个对称孔,所述的短行星齿轮轴穿过差速器右壳的另外两个对称孔,短行星齿轮轴端部的两个平行平面嵌入长行星齿轮轴的凹槽中;所述短行星齿轮轴的非平行平面的一侧轴径上采用棘齿环形凸台,所述差速器右壳上设置有环形凹槽,短行星齿轮轴上的棘齿环形凸台与差速器右壳上的环形凹槽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轴结构,在短行星齿轮轴的轴径上采用棘齿环形凸台,能够快速装配,不用其他零件辅助短行星齿轮轴的轴向限位。具有装配效率高、可靠性高、成本低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星齿轮轴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驱动桥
,具体涉及一种行星齿轮轴结构。
技术介绍
国内驱动桥中,有一种差速器结构采用两个短行星齿轮轴和一个长行星齿轮轴代替十字轴,这种结构可提升差速功能的可靠性,但两个短行星齿轮轴需要增加轴向限位装置。目前多采用弹性圆柱销来轴向限位短行星齿轮轴,或依靠从动锥齿轮的内孔轴向限位短行星齿轮轴,这两种结构中,前一种可靠性不高,装配效率低;后一种增加从动锥齿轮的重量,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驱动桥中,长、短行星齿轮轴结构的差速器总成存在可靠性不高、装配效率低、重量增加、成本提高等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行星齿轮轴结构,具备快速装配、可靠性高、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行星齿轮轴结构,包括短行星齿轮轴1、行星齿轮垫片2、行星齿轮3、长行星齿轮轴4及差速器右壳5;差速器右壳5上呈十字分布有四个孔,所述的长行星齿轮轴4穿过差速器右壳5的两个对称孔,并穿过行星齿轮垫片2和行星齿轮3的中心孔,位于差速器右壳5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短行星齿轮轴1穿过差速器右壳5的另外两个对称孔,并穿过行星齿轮垫片2和行星齿轮3的中心孔,短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星齿轮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短行星齿轮轴(1)、行星齿轮垫片(2)、行星齿轮(3)、长行星齿轮轴(4)及差速器右壳(5);差速器右壳(5)上呈十字分布有四个孔,所述的长行星齿轮轴(4)穿过差速器右壳(5)的两个对称孔,并穿过行星齿轮垫片(2)和行星齿轮(3)的中心孔,位于差速器右壳(5)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短行星齿轮轴(1)穿过差速器右壳(5)的另外两个对称孔,并穿过行星齿轮垫片(2)和行星齿轮(3)的中心孔,短行星齿轮轴(1)端部的两个平行平面嵌入长行星齿轮轴(4)的凹槽中,且端面与长行星齿轮轴(4)的凹槽平面配合;所述短行星齿轮轴(1)的非平行平面的一侧轴径上采用棘齿环形凸台,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齿轮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短行星齿轮轴(1)、行星齿轮垫片(2)、行星齿轮(3)、长行星齿轮轴(4)及差速器右壳(5);差速器右壳(5)上呈十字分布有四个孔,所述的长行星齿轮轴(4)穿过差速器右壳(5)的两个对称孔,并穿过行星齿轮垫片(2)和行星齿轮(3)的中心孔,位于差速器右壳(5)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短行星齿轮轴(1)穿过差速器右壳(5)的另外两个对称孔,并穿过行星齿轮垫片(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梁银银杨洋胡晓姚临喆刘春伟苗士军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