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催化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9893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2:18
一种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催化剂的方法,涉及一种制备催化剂的方法,将可溶性Cu盐溶于水溶液中,然后加入氨水形成铜氨络合物,硅溶胶滴加到铜氨物中,并搅拌水热老化3‑8h,70‑100℃蒸氨,待氨水蒸发完毕,进一步在烘箱中干燥、成型和焙烧,最终制得CuO/SiO2催化剂:其中CuO的质量百分比为10%‑50%,载体SiO2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90%,其中所述的Cu可溶金属盐为硝酸盐;其中蒸氨温度为70‑100℃,干燥温度为80‑150℃,焙烧温度为300‑600℃。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非贵金属铜,反应温度和压力均较低,能够节约能源和设备成本。产物中除γ‑戊内酯外,主要副产物为4‑羟基戊酸乙酯,其它副产物极少,催化剂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催化剂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催化剂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催化剂的方法。
技术介绍
γ-戊内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其应用非常广泛,γ-戊内酯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又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故而是一个良好的溶剂,可代替有毒有害的溶剂,用于医药行业中化学药物的合成。γ-戊内酯自身可以作为燃料添加剂,混合汽柴油后作为燃料还具有诸多优点。γ-戊内酯可以改善燃烧清洁度,提高汽柴油的利用效率;γ-戊内酯具有良好的润滑性;γ-戊内酯具有高的闪点,可提高燃料长途运输的安全性;γ-戊内酯还可提高汽柴油的低温流动性。γ-戊内酯通过继续转化,合成高价值的化学品,例如α-亚甲基-γ-戊内酯、2-甲基四氢呋喃、3-戊烯酸甲酯、1,4-戊二醇等。γ-戊内酯合成的关键是开发高效催化剂。Hengne等用非贵金属纳米复合催化剂,第一次通过结合Zr、Al和Cu用于乙酰丙酸及其甲基衍生物选择加氢合成GVL。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揭示了铜的粒径范围介于10-14nm之间。XRD和雷曼光谱证实形成了Cu-ZrO2纳米组成和Cu0中出现了氧化相。结果表明乙酰丙酸及其衍生物完全转化以及GVL的选择性高于90%。值得注意的是,只有Cu-ZrO2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LA在甲醇溶液中可以有效循环使用四次且活性组分没有任何流失。TingtingYang等,利用多孔Ti/Zr微球将生物基产品乙酰丙酸乙酯高效转移加氢制γ-戊内酯。用乙醇作为氢源和溶剂,通过多孔Ti/Zr微球不需要其他氢源,用十六烷基胺做结构导向剂,改变不同的Ti/Zr摩尔比合成TixZry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80℃的条件下反应6h用Ti2Zr8做催化剂,2-丙醇作溶剂,乙酰丙酸乙酯完全转化以及γ-戊内酯的收率为90.1%。通过适量的添加Ti到ZrO2中所行成的微球状和多孔状的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酸碱含量的改变都被证实与催化剂杰出的催化性能有关。催化剂反复使用六次之后催化活性没有任何降低。Dharne等通过使用负载在酸处理的粘土蒙脱土(K10)上的杂多酸(HPA)将乙酰丙酸与正丁醇酯化来合成乙酰丙酸正丁酯。发现酸处理的粘土蒙脱土(K10)上负载的20%(w/w)十二烷基磷酸(DTPA)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然后在反应温度为120℃,催化剂用量为10%,醇酸体积比为6:1的条件下反应4h,乙酰丙酸丁酯的收率高达97mol%。Nandiwale等研究探讨了使用脱硅改性H-ZSM-5(DH-ZSM-5)为模版。DH-ZSM-5和十二烷基磷酸(DTPA)负载到DH-ZSM-5上,用乙醇与乙酰丙酸(LA)酯化生成目标产物是乙酰丙酸乙酯(EL)。通过改变NaOH水溶液的量(0.2-1.5M)在338K下保持30分钟进行不同程度的脱硅处理最终得到脱硅H-ZSM-5。然后将H3PW12O4(DTPA)负载到这些脱硅的H-ZSM-5(DH-ZSM-5)载体上形成具有较强结构和酸性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对乙酰丙酸具有较高的催化转化作用,对乙酰丙酸乙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而且乙酰丙酸的转化率和催化剂酸性随着催化剂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最佳条件下反应4h后,乙酰丙酸的转化率高达100%,乙酰丙酸乙酯的收率接近9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催化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非贵金属铜,反应温度和压力均较低,能够节约能源和设备成本。产物中除γ-戊内酯外,主要副产物为4-羟基戊酸乙酯,其它副产物极少,催化剂稳定性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催化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制备过程:将可溶性Cu盐溶于水溶液中,然后加入氨水形成铜氨络合物,硅溶胶滴加到铜氨物中,并搅拌水热老化3-8h,70-100℃蒸氨,待氨水蒸发完毕,进一步在烘箱中干燥、成型和焙烧,最终制得CuO/SiO2催化剂:其中CuO的质量百分比为10%-50%,载体SiO2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90%,其中所述的Cu可溶金属盐为硝酸盐;其中蒸氨温度为70-100℃,干燥温度为80-150℃,焙烧温度为300-600℃。一种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催化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将可溶性Cu盐溶于水溶液中,然后加入氨水形成铜氨络合物,硅溶胶滴加到铜氨物中,并搅拌水热老化3-8h,70-100℃蒸氨,待氨水蒸发完毕,进一步在烘箱中干燥、成型和焙烧,最终制得CuO/SiO2催化剂:其中CuO的质量百分比为10%-50%,载体SiO2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90%,其中所述的Cu可溶金属盐为硝酸盐;其中蒸氨温度为70-100℃,干燥温度为80-150℃,焙烧温度为300-600℃。所述的一种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催化剂的方法,根据各物质含量的要求,称取Cu的可溶性盐溶于水溶液中,然后滴加到硅溶液中,一定温度老化3-8h,于70-100℃条件下蒸氨,在300-600℃焙烧4-6h。所述的一种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催化剂的方法,所述老化温度为30-100℃。所述的一种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催化剂的方法,所述Cu为活性成分,催化剂中CuO的质量百分比为10%-50%,催化剂使用前在10%-100%H2/N2混合气中于200-400℃还原4-6h。所述的一种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催化剂的方法,所述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γ-戊内酯的反应温度为100-250℃,反应压力为常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以乙酰丙酸乙酯为原料,由催化剂在常温常压的温和条件下催化原料选择性加氢高收率得到GVL。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催化剂为Cu/SiO2,该催化剂通过改性蒸氨法合成,CuO含量为10%-50%,SiO2含量为50-90%,该催化剂结构独特,分散性好,首次被用于乙酰丙酸乙酯合成γ-戊内酯,在常压条件下,转化率达到100%,γ-戊内酯选择性98%以上。本专利技术对于开发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技术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和设计参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包括将可溶性Cu盐溶于水溶液中,然后加入氨水形成铜氨络合物,硅溶胶滴加到铜氨物中,并搅拌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老化3-8h,70-100℃蒸氨,待蒸氨完毕,进一步在烘箱中干燥、成型和焙烧,最终制得CuO/SiO2催化剂:其中CuO的质量百分比为10%-50%,载体SiO2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90%,其中所述的Cu可溶金属盐为硝酸盐;其中蒸氨温度为70-100℃,干燥温度为80-150℃,焙烧温度为300-600℃。根据各物质含量的要求,称取Cu盐溶于水溶液中,然后滴加到硅溶胶溶液中,30-100℃老化3-8h,于70-100℃条件下蒸干,在300-600℃焙烧4-6h。Cu为活性成分,催化剂中CuO的质量百分比为10%-60%,催化剂使用前在10%-100%H2/N2混合气中于200-400℃还原4-6h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γ-戊内酯的反应温度为100-250℃,反应压力为大气压。实施例1将6克3水硝酸铜溶于5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7g氨水形成铜氨络合物,常温下将溶液滴加到72克25%的硅溶胶中,室温凝胶后老化4h然后在80℃条件下搅拌蒸发溶剂,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制备过程:将可溶性Cu盐溶于水溶液中,然后加入氨水形成铜氨络合物,硅溶胶滴加到铜氨物中,并搅拌水热老化3‑8h,70‑100℃蒸氨,待氨水蒸发完毕,进一步在烘箱中干燥、成型和焙烧,最终制得CuO/SiO2催化剂:其中CuO的质量百分比为10%‑50%,载体SiO2 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90%,其中所述的Cu可溶金属盐为硝酸盐;其中蒸氨温度为70‑100℃,干燥温度为80‑150℃,焙烧温度为300‑6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制备过程:将可溶性Cu盐溶于水溶液中,然后加入氨水形成铜氨络合物,硅溶胶滴加到铜氨物中,并搅拌水热老化3-8h,70-100℃蒸氨,待氨水蒸发完毕,进一步在烘箱中干燥、成型和焙烧,最终制得CuO/SiO2催化剂:其中CuO的质量百分比为10%-50%,载体SiO2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90%,其中所述的Cu可溶金属盐为硝酸盐;其中蒸氨温度为70-100℃,干燥温度为80-150℃,焙烧温度为300-600℃。2.一种乙酰丙酸乙酯加氢制备γ-戊内酯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将可溶性Cu盐溶于水溶液中,然后加入氨水形成铜氨络合物,硅溶胶滴加到铜氨物中,并搅拌水热老化3-8h,70-100℃蒸氨,待氨水蒸发完毕,进一步在烘箱中干燥、成型和焙烧,最终制得CuO/SiO2催化剂:其中CuO的质量百分比为10%-50%,载体SiO2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90%,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康军丁玉山李诗琪张雅静贾松岩丁茯王东平许光文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