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发动机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490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发动机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进气歧管的气道向气缸的多个进气口供气时存在气流相互干扰导致进气效率和进气滚流比低的问题。该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技术方案包括:进气歧管本体,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内形成有谐振腔;所述进气歧管本体上设有连通至所述谐振腔的入气口;所述进气歧管本体上向外延伸出有用于向发动机气缸供气的至少两个气流传输管,所述气流传输管与所述谐振腔相连通,且至少两个所述气流传输管与所述发动机气缸上的进气口一一对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发动机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发动机及汽车。
技术介绍
进气歧管用于将新鲜空气以及回收的油气混合后传输至发动机气缸。现有技术中的进气歧管主要包括:用于提供空气的进气口以及用于废汽进入的废汽进气口,通过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和通过废汽进入口进入的废汽各自进入至谐振腔内进行混合,经过混合后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与谐振腔相连通的气道、缸盖进气安装法兰以及气门进入至各个气缸中形成滚流。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气道的数量是和发动机气缸的数量相同,且气道和发动机气缸一一对应,由于一个发动机气缸的进气口(一个气门对应一个进气口)具有两个,每一气道所传输的混合气体在进入气缸前,需要在缸盖进气安装法兰处形成两股气流,两股气流分别通过一个进气口进入至发动机气缸内。两股气流在形成时,会在横向上发生相互干扰的问题,导致发动机的进气动量受损,损失进气动量,导致进气效率及进气滚流比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发动机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进气歧管的气道向气缸的多个进气口供气时存在气流相互干扰导致进气效率和进气滚流比低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内形成有谐振腔(11);所述进气歧管本体上设有连通至所述谐振腔(11)的入气口;所述进气歧管本体上向外延伸出有用于向发动机气缸供气的至少两个气流传输管(2),所述气流传输管(2)与所述谐振腔(11)相连通,且至少两个所述气流传输管(2)与所述发动机气缸上的进气口一一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内形成有谐振腔(11);所述进气歧管本体上设有连通至所述谐振腔(11)的入气口;所述进气歧管本体上向外延伸出有用于向发动机气缸供气的至少两个气流传输管(2),所述气流传输管(2)与所述谐振腔(11)相连通,且至少两个所述气流传输管(2)与所述发动机气缸上的进气口一一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所述入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3)上,所述谐振腔(11)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13)和所述第二壳体(14)之间,所述气流传输管(2)与所述第一壳体(13)一体注塑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歧管安装法兰(3),所述进气歧管安装法兰(3)上设有与至少两个气流传输管(2)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法兰孔(31),且所述进气歧管安装法兰(3)与至少两个所述气流传输管(2)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露沈惠贤张洋曾祥龙郑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