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组装式椎体融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333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组装式椎体融合系统,包括:一组装式椎体融合器,其由至少两组融合器相互交锁组成,每组融合器由至少两个融合器组件构成,其中一组融合器的每个融合器组件的侧端面上均设有导向槽,另一组融合器的每个融合器组件的相对侧端面上均设有导向柱,至少一导向柱的一端连接有导向柱延长杆;和一组装器械,其用于夹持一组融合器经微创通路进入椎间隙,以及夹持另一组融合器经微创通路并沿导向柱延长杆和导向柱进入椎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组装式椎体融合系统,通过满足单个融合器组件微创通道植入,在椎间隙组装完成后融合器的支撑高度和支撑面积实现倍增。

An Assembled Vertebral Fusion System via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ssembled vertebral fusion system through a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which comprises a set of assembled vertebral fusion cages, which are composed of at least two groups of fusion cages interlocking with each other. Each group of fusion cages consists of at least two fusion cage components, one of which has a guide groove on the side end face of each fusion cage component, and the other has a phase of each fusion cage component. The contralateral end face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column, at least one end of the guide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a guide column extension rod, and an assembly device is used to clamp a group of fusion devices into the intervertebral space through a minimally invasive pathway, and another group of fusion devices through a minimally invasive pathway and along the guide column into the intervertebral space. The assembled vertebral fusion system by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of the invention can double the support height and area of the fusion cage after the assembly of the intervertebral space by satisfying the implantation of a minimally invasive channel of a single fusion cage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组装式椎体融合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脊柱椎间融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组装式椎体融合系统。
技术介绍
脊柱退行性疾病及其结构受损是造成人体颈肩腰腿疼痛、感觉和运动功能受损甚至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上世纪50年代,Cloward首先提出后路腰椎融合术PLIF,该技术发展成为当今脊柱外科基本术式之一。1986年Badgy和Kuslich设计出适用于人体的椎间融合器Cage,即BAK系统。此后,椎体间植骨融合技术有了较大发展,成为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和结构损伤的一种基本手术方式。对于采用PLIF或TLIF技术的治疗而言,已知有非常小的融合植入物。这些植入物提供以下优点:由于它们具有小尺寸,因而能够通过微创手术而植入。然而,它们的小尺寸的固有缺点是:由于小尺寸,因而支撑功能是有限的,有时是不充分的。为了使微创植入的融合植入物实现尽管较大尺寸的融合植入物的支撑功能,目前的设计有很多膨胀式、组转式的融合器,大部分组装式、膨胀式融合器的设计只提供支撑高度上的提升或者支撑面积的扩张,无法兼顾两者来提供常规融合器的融合效果,而同时兼顾支撑高度和支撑面积的扩展的膨胀式融合器又难以具备良好的安全性,不能提供稳定的融合环境。中国专利CN105877877A公开了一种组装式腰椎微创椎间融合器,其采用融合器A、B两部分的分体组装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可将配套手柄串连式握持融合器A、B两部分,经椎间孔镜、椎间盘镜工作导管锤入椎间隙,当A部分进入椎间隙且后端出工作套管后,转动手柄180度,使A、B两部分上下相对锤入组装于椎间隙内。该机构虽然高度可以抬高,但宽度方向没有可伸缩性,如果要通过微创通路的细长工作通道,势必宽度较窄,而长度又受椎体大小限制,最终与上下终板接触的面积比较小,导致椎体局部压强过大,长期导致融合器下沉至椎体内部。中国专利CN205359718U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椎间融合器,其由若干个具有植骨仓的融合器相互连接而成,包括左融合器、右融合器,位于左融合器与右融合器之间设有3~5个中间融合器,左融合器、右融合器均具有腰椎盘内腔壁相配的弧形外侧面,所述的左融合器与中间融合器之间、中间融合器与右融合器之间以及中间融合器相互间均通过滑轨与滑槽配合连接。通过组合方式,将多个单一的融合器连接起来植入椎间盘,实现较小的手术通道植入大椎体接触面积的融合器,但是融合器高度方向无法提升,手术通道的大小限制了融合器的高度,要满足较高的椎间隙高度,势必要加大手术切口,增加了手术创伤。以及中国专利CN105380735A公布了一种椎间填充融合装置,用于填入人体腰椎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椎体终板之间,其特征是:所述椎间填充融合装置包括容置件、设于所述容置件外围的网状体,所述容置件与所述网状体之间填充入具有自凝固性的第一填充物。该设计融合器可微创植入,在椎间隙中扩张成型,可同时提升支撑高度和椎体接触面积,但此款融合装置的实现方式的安全性不如机械融合器,并且网状体膨胀出的形状不可控,导致与上下椎体的接触面积无法控制,使得植骨区域过小而影响上下椎体融合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椎间隙支撑高度提升且与上下椎体的接触面积可扩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组装式椎体融合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组装式椎体融合系统,包括:一组装式椎体融合器,其由至少两组并排设置的融合器相互交锁组成,每组所述融合器由至少两个上下卡扣连接的融合器组件构成,其中一组所述融合器的每个所述融合器组件的侧端面上均设有导向槽,另一组与之相邻的所述融合器的每个所述融合器组件的相对侧端面上均设有导向柱,至少一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连接有导向柱延长杆;和一组装器械,其用于夹持一组所述融合器经微创通路进入椎间隙,以及夹持另一组所述融合器经微创通路并沿前一组所述融合器侧端面的所述导向柱延长杆和导向柱进入椎间隙,相邻两组所述融合器之间通过相对设置的所述导向槽和导向柱相互交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组装式椎体融合器包括第一组融合器和第二组融合器,所述第一组融合器包括第一融合器组件和第二融合器组件,所述第二组融合器包括第三融合器组件和第四融合器组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融合器组件顶端面设有凸台,顶端面中部设有限位机构,尾端面设有夹持槽和螺纹连接孔,右侧端面设有所述导向柱,底端面设有防滑结构;所述第二融合器组件顶端面设有凹槽,顶端面中部设有限位孔,左侧端面设有所述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导向柱延长杆,尾端面设有夹持槽和螺纹连接孔,左侧端面中部设有限位孔,底端面设有防滑结构;所述第三融合器组件顶端面设有凸台,顶端面中部设有限位机构,左右两侧端面均设有导向槽,尾端面设有夹持槽和螺纹连接孔,底端面设有防滑结构;以及所述第四融合器组件顶端面设有凹槽,顶端面中部设有限位孔,右侧端面设有导向槽,右侧端面中部设有限位机构,尾端面设有夹持槽和螺纹连接孔,底端面设有防滑结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向柱延长杆与所述导向柱为一体连接的可折断结构或者螺纹连接结构。进一步较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融合器组件、第二融合器组件、第三融合器组件和第四融合器组件的上下接触面通过相匹配的所述凸台和凹槽卡扣连接,左右接触面通过相匹配的所述导向柱和导向槽连接,且每组所述融合器中的各所述融合器组件之间通过所述限位机构和限位孔进行限位锁定。进一步较为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为弹簧滑块或者弹性卡片。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融合器组件、第二融合器组件、第三融合器组件和第四融合器组件上沿垂直于侧面方向均开设有贯穿孔。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融合器组件、第二融合器组件、第三融合器组件和第四融合器组件上沿垂直于上下接触面方向开设有植骨仓。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融合器组件、第二融合器组件、第三融合器组件和第四融合器组件的椎体接触面上均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为齿状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组装器械包括上夹持棒、下夹持棒、上基准块、下基准块和手柄,所述上夹持棒和下夹持棒并排布置,且其近端套设于所述手柄内;所述上基准块固定套设于所述上夹持棒近端,以及所述下基准块固定套设于所述下夹持棒近端。更进一步地,所述下夹持棒的近端固定套设于所述手柄内,所述上夹持棒的近端可滑动套设于所述手柄内;所述上夹持棒可沿其长度方向相对所述下夹持棒向前或向后移动。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基准块侧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卡块,以及所述下基准块侧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所述卡块相配合的卡槽,调整所述上夹持棒相对所述下夹持棒的位置,并旋转所述上基准块,可使所述基准块与所述下基准块通过所述卡块和卡槽卡扣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组件的椎体接触面呈倾角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组件的椎体接触面呈弧面设置。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组装式椎体融合系统的通道尺寸只需满足的单个融合器组件进入椎间隙,使得手术时患者的创伤≤8mm,现有临床微创融合手术的创伤≥10mm,有利于手术恢复;(2)本专利技术的经微创通路入路的组装式椎体融合系统由至少两组融合器在椎间隙中组装交锁形成,各融合器组件通过设置在其上面的凸台和凹槽,导向柱和导向槽连接,限位机构和限位孔进行全方位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组装式椎体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装式椎体融合器,其由至少两组并排设置的融合器相互交锁组成,每组所述融合器由至少两个上下卡扣连接的融合器组件构成,其中一组所述融合器的每个所述融合器组件的侧端面上均设有导向槽,另一组与之相邻的所述融合器的每个所述融合器组件的相对侧端面上均设有导向柱,至少一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连接有导向柱延长杆;和一组装器械,其用于夹持一组所述融合器经微创通路进入椎间隙,以及夹持另一组所述融合器经微创通路并沿前一组所述融合器侧端面的所述导向柱延长杆和导向柱进入椎间隙,相邻两组所述融合器之间通过相对设置的所述导向槽和导向柱相互交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组装式椎体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装式椎体融合器,其由至少两组并排设置的融合器相互交锁组成,每组所述融合器由至少两个上下卡扣连接的融合器组件构成,其中一组所述融合器的每个所述融合器组件的侧端面上均设有导向槽,另一组与之相邻的所述融合器的每个所述融合器组件的相对侧端面上均设有导向柱,至少一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连接有导向柱延长杆;和一组装器械,其用于夹持一组所述融合器经微创通路进入椎间隙,以及夹持另一组所述融合器经微创通路并沿前一组所述融合器侧端面的所述导向柱延长杆和导向柱进入椎间隙,相邻两组所述融合器之间通过相对设置的所述导向槽和导向柱相互交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椎体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式椎体融合器包括第一组融合器和第二组融合器,所述第一组融合器包括第一融合器组件和第二融合器组件,所述第二组融合器包括第三融合器组件和第四融合器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椎体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融合器组件顶端面设有凸台,顶端面中部设有限位机构,尾端面设有夹持槽和螺纹连接孔,右侧端面设有所述导向柱,底端面设有防滑结构;所述第二融合器组件顶端面设有凹槽,顶端面中部设有限位孔,左侧端面设有所述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导向柱延长杆,尾端面设有夹持槽和螺纹连接孔,左侧端面中部设有限位孔,底端面设有防滑结构;所述第三融合器组件顶端面设有凸台,顶端面中部设有限位机构,左右两侧端面均设有导向槽,尾端面设有夹持槽和螺纹连接孔,底端面设有防滑结构;以及所述第四融合器组件顶端面设有凹槽,顶端面中部设有限位孔,右侧端面设有导向槽,右侧端面中部设有限位机构,尾端面设有夹持槽和螺纹连接孔,底端面设有防滑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椎体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延长杆与所述导向柱为一体连接的可折断结构或者螺纹连接结构。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琼威卓清山张鹏云吕世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