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侧支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088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侧支架总成,包括安装座和与安装座可转动连接的侧支架本体;安装座具有侧支架安装空间,侧支架本体的连接端通过回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侧支架安装空间内;安装座具有停放固定触点,侧支架本体具有能够与停放固定触点接触的第一可动触点;安装座具有行车固定触点,侧支架本体具有能够与行车固定触点接触的第二可动触点;还包括能使第一可动触点与停放固定触点保持接触姿态或第二可动触点与行车固定触点保持接触姿态的弹力机构;弹力机构置于侧支架安装空间内;停放固定触点和行车固定触点设于侧支架安装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侧支架总成结构紧凑、无钩挂夹伤风险、使用寿命长,可以作为标准件适配安装于现有各型两轮车上。

A Motorcycle Side Bracket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torcycle side bracket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mounting seat and a side bracket body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mounting seat; the mounting seat has a side bracket mounting space, and the connecting end of the side bracket body is rotatably mounted in the side bracket mounting space through a rotary shaft; the mounting seat has a parking fixed contact, and the side bracket body has a first contact with the parking fixed contact. Movable contacts; mounting seat has fixed contacts for driving, side bracket body has second movable contacts that can contact fixed contacts for driving; elastic mechanism that can keep contact posture between the first movable contacts and the parking fixed contacts or between the second movable contacts and the fixed contacts for driving; elastic mechanism is placed in the installation space of side bracket; fixed contacts and travel are parked; and elastic mechanism that can keep contact posture between the first movable contacts and the parking fixed contacts for driving is also included. The fixed contact of the vehicle is arranged in the installation space of the side bracket. The side bracket assembly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compact structure, no hook hanging pinch risk and long service life, and can be adapted and installed on existing two-wheeled vehicles as standard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侧支架总成
本技术属于无轨陆用车辆中用于停放或存放用的支架或固定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侧支架总成。
技术介绍
摩托车侧支架作为两轮摩托车驻车最常用的支撑零部件,在停车时将车体支承为立起状态。目前,侧支架的安装结构(如CN103183065A、CN103802922A、CN103183065A、CN206327466U)普遍为在摩托车大梁杆中部设置侧支架安装板,侧支架上端为U形上接头,通过螺栓和螺母与侧支架安装板铰接,侧支架安装板或大梁杆上设有弹簧上挂销,侧支架中部设有弹簧下挂销,回位弹簧采用螺旋拉簧,其两端分别钩挂在弹簧上挂销和弹簧下挂销上,在外力的作用下并通过回位弹簧的作用可以使摩托车侧支架保持支撑姿态(驻车时)或收起姿态(行驶时),回位弹簧保持有一定的预拉力,以保证摩托车侧支架处于支撑姿态或收起姿态时都不会松动。还有如CN103802919A,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支撑姿态和收起姿态时限制侧支架转动行程的限位面,以使回位弹簧更好地保持预拉力同时限制侧支架的转动行程避免侧支架在弹簧拉力下超程损坏摩托车车体上的其它零部件。可见,现有的侧支架安装结构都是外置回位弹簧,并对应有弹簧上挂销和弹簧下挂销,目视结构比较复杂,不简洁;实际使用也容易产生钩挂;弹簧长期日晒雨淋容易失效,更换周期短,增加使用维修成本;使用不当时弹簧或限位面位置还会夹住裤脚、鞋带甚至夹伤人体皮肤,很有必要进一步改进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托车侧支架总成,避免回位弹簧外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取得结构紧凑,无钩挂、夹伤隐患,经久耐用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侧支架总成,包括安装座和通过回转轴与所述安装座可转动连接的侧支架本体;所述安装座具有侧支架安装空间,所述侧支架本体的连接端通过所述回转轴可转动地被安装在所述侧支架安装空间内;所述安装座具有停放固定触点,所述侧支架本体具有能够与所述停放固定触点接触的第一可动触点以在转动至第一可动触点与停放固定触点接触时处于可驻车姿态;所述安装座具有行车固定触点,所述侧支架本体具有能够与所述行车固定触点接触的第二可动触点以在行驶时使侧支架本体转动至第二可动触点与行车固定触点接触的姿态;还包括能使所述第一可动触点与停放固定触点保持接触姿态或所述第二可动触点与行车固定触点保持接触姿态的弹力机构;所述弹力机构置于所述侧支架安装空间内。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停放固定触点和行车固定触点也设于所述侧支架安装空间内。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安装座设置了侧支架安装空间,并使侧支架本体的连接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侧支架安装空间内,同时将使摩托车侧支架保持可驻车姿态或行驶姿态的弹力机构也置于所述侧支架安装空间内,使本技术的侧支架总成结构紧凑,没有外置弹簧及外置弹簧挂销带来的钩挂、夹伤问题,弹力机构置于侧支架安装空间内得到有效保护,延长使用寿命,外观更加简洁美观。2、本技术的安装座上的使摩托车侧支架保持可驻车姿态、行驶姿态的停放固定触点和行车固定触点也设于所述侧支架安装空间内,使用时,侧支架本体上的第一、第二可动触点与之对应接触时也就在所述侧支架安装空间内,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紧凑型并避免触点位置的钩挂、夹伤问题。3、本技术的侧支架总成包括安装座和侧支架本体,并通过回转轴及弹力机构结合为一个整体,可以作为标准件适配安装于现有的各种两轮车型上,而不是目前将各种车型的侧支架安装到对应的车架上的安装板上,本技术的侧支架总成具有通用性,可大大节约企业成本,简化安装工艺,并且拆卸维修性好。实施时,所述安装座包括竖直正对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上沿由封板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为所述侧支架安装空间;所述回转轴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侧支架本体的连接端。这样,形成一个向下的倒置U形连接部,将侧支架本体的连接端置于其中并可转动连接,该倒置U形连接部为开放式设计,在前述基础上,可将不同形式的停放固定触点、行车固定触点以及弹力机构设于所述倒置U形连接部内。进一步地,所述侧支架本体的连接端具有传力销轴,所述传力销轴与回转轴平行,所述传力销轴位于所述回转轴至封板之间且与侧支架本体一起可沿回转轴转动;所述弹力机构包括螺旋压簧,所述螺旋压簧被压缩于所述封板和传力销轴之间,所述螺旋压簧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封板的下表面,下端抵接于所述传力销轴并与传力销轴可转动连接。这样,明确了弹力机构的形式;通常,侧支架本体的转动行程为120°左右,即从行驶姿态的收起呈水平旋转至可驻车姿态的竖向并略向前倾斜,在外力作用下侧支架本体旋转,当弹簧越过最大势能位置(通常为弹簧轴线与回转轴的轴线相交的位置,即过回转中心时)后,在弹簧作用下使侧支架本体继续旋转并保持在行驶姿态或可驻车姿态,本弹力机构的原理与此相同,但创新的使用了螺旋压簧并匹配了对应连接的构造形式。传力销轴设于侧支架本体的连接端上,螺旋压簧被压缩于所述封板和传力销轴之间,均位于所述侧支架安装空间内;使用时,传力销轴随侧支架本体一起沿回转轴转动,传力销轴的行程轨迹为位于所述回转轴至封板之间的弧形,螺旋压簧的上端抵接于封板的下表面是不移动的,其下端随传力销轴的弧形轨迹移动并同时相对于传力销轴转动,转动过程中传力销轴越过回转轴的正上方,实现压缩和释放的过程,从而对应使侧支架本体处于行驶姿态或可驻车姿态。机械设计时,通常通过结构匹配使用螺旋压簧,因为压簧的绕制制造更简单,使用寿命更长,储能效果更好,本技术突破侧支架匹配使用拉簧的行业传统,创新的使用了螺旋压簧并匹配了对应的连接构造形式,取得了对应效果;实施时,关于螺旋压簧的下端与传力销轴可转动连接,可在螺旋压簧的下端最后绕制出一个平行于轴线的圆圈以供传力销轴穿过,从而实现可转动连接并保持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三安装板,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四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的下表面形成为所述停放固定触点,第四安装板的下表面形成为所述行车固定触点。这样,从向下的倒置U形连接部优化为一个向下的腔室的连接结构,安装座的强度更好,也可以更好地起到防护作用、对弹力机构的保护作用,还能有效防止螺旋压簧的上端脱出;实施时,还可以在封板的下表面加工一个限位圆形凹槽,将螺旋压簧的上端落入所述限位圆形凹槽内以更好地避免螺旋压簧脱出。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相背离的外侧面上分别连接有连接支耳,所述连接支耳上设有通孔以便于与摩托车对应部位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的下表面均覆盖有缓冲垫;所述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的上沿均与封板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的相对侧,与封板连接位置均设有斜向的限位加强筋以对螺旋压簧限位并加强安装座的强度。这样,可成为一个更方便连接的标准件,适配安装到不同车型上;缓冲垫可以缓冲侧支架本体到位时的撞击,保护零件,也提升使用体验,特别是可避免行驶时由于路面颠簸,侧支架本体与行车固定触点反复撞击发出异响的情况;限位加强筋的倾斜角度可与螺旋压簧的工作角度匹配,可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保持弹簧在工作过程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侧支架总成,包括安装座和通过回转轴与所述安装座可转动连接的侧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具有侧支架安装空间,所述侧支架本体的连接端通过所述回转轴可转动地被安装在所述侧支架安装空间内;所述安装座具有停放固定触点,所述侧支架本体具有能够与所述停放固定触点接触的第一可动触点以在转动至第一可动触点与停放固定触点接触时处于可驻车姿态;所述安装座具有行车固定触点,所述侧支架本体具有能够与所述行车固定触点接触的第二可动触点以在行驶时使侧支架本体转动至第二可动触点与行车固定触点接触的姿态;还包括能使所述第一可动触点与停放固定触点保持接触姿态或所述第二可动触点与行车固定触点保持接触姿态的弹力机构;所述弹力机构置于所述侧支架安装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侧支架总成,包括安装座和通过回转轴与所述安装座可转动连接的侧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具有侧支架安装空间,所述侧支架本体的连接端通过所述回转轴可转动地被安装在所述侧支架安装空间内;所述安装座具有停放固定触点,所述侧支架本体具有能够与所述停放固定触点接触的第一可动触点以在转动至第一可动触点与停放固定触点接触时处于可驻车姿态;所述安装座具有行车固定触点,所述侧支架本体具有能够与所述行车固定触点接触的第二可动触点以在行驶时使侧支架本体转动至第二可动触点与行车固定触点接触的姿态;还包括能使所述第一可动触点与停放固定触点保持接触姿态或所述第二可动触点与行车固定触点保持接触姿态的弹力机构;所述弹力机构置于所述侧支架安装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摩托车侧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放固定触点和行车固定触点也设于所述侧支架安装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摩托车侧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竖直正对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上沿由封板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为所述侧支架安装空间;所述回转轴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侧支架本体的连接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摩托车侧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本体的连接端具有传力销轴,所述传力销轴与回转轴平行,所述传力销轴位于所述回转轴至封板之间且与侧支架本体一起可沿回转轴转动;所述弹力机构包括螺旋压簧,所述螺旋压簧被压缩于所述封板和传力销轴之间,所述螺旋压簧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封板的下表面,下端抵接于所述传力销轴并与传力销轴可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摩托车侧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吴志畅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