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罐及压缩机气缸进排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839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罐及压缩机气缸进排气系统。缓冲罐包括圆柱筒状的罐体,罐体上设有轴向接管及径向接管,轴向及径向接管皆伸入到罐体内部,伸入到罐体内部的轴向接管和/或径向接管的管壁上均布有通孔。压缩机气缸进排气系统包括压缩机气缸,压缩机气缸上设有进气口及排气口,还包括进气缓冲罐及排气缓冲罐,二者皆采用上述缓冲罐,进气缓冲罐的径向接管与进气口连接,排气缓冲罐的径向接管与排气口连接,进气缓冲罐的轴向接管为进气管,排气缓冲罐的轴向接管为排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冲罐体积小,成本低,整个机组比较紧凑;通过简单的缓冲罐结构实现较好的脉动控制,减少机组振动,保证机组平稳运行,延长易损件如气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罐及压缩机气缸进排气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缓冲罐及压缩机气缸进排气系统,属于往复式压缩机气流脉动抑制

技术介绍
往复式压缩机在天然气、石油、化工行业应用非常普遍,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特点是吸排气气流呈现间歇性和周期性,因此不可避免的要激发进出口管道内流体呈现脉动状态,使管内流体参数随位置及时间作周期性变化,如压力、速度、密度,即所谓气流脉动。气流脉动流体沿着管道输送时,遇到弯头、异径管、分支管、阀门、盲板等元件就会产生随着时间周期性变化的激振力,受激振力的影响,管道便产生机械振动。脉动产生的源头是设置在压缩机内的各级压缩机气缸。现有技术中一些方案,一般都采用增加管道支承来达到使管道不产生明显振动的目的,不能很好的控制气流脉动,忽略了气流脉动对压缩机气缸的气阀、管道等的影响,从而使压缩机气缸的可靠性、经济性下降;有的压缩机气缸虽然设置了缓冲罐,但是如果体积过小起不到效果,如果体积较大,占用较大空间,或远离压缩机气缸起不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能有效抑制脉动的缓冲罐及压缩机气缸进排气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缓冲罐,包括圆柱筒状的罐体,所述罐体在沿罐体轴向方向上设有轴向接管,所述罐体在沿罐体径向方向上设有径向接管,所述轴向接管及径向接管皆伸入到所述罐体内部,伸入到所述罐体内部的所述轴向接管和/或径向接管的管壁上均布开有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缓冲罐体积小,轴向接管与径向接管皆伸入到圆柱筒状罐体的内部,伸入罐体内的轴向接管上开有通孔;或者径向接管上开有通孔;或者轴向接管及径向接管上皆开有通孔,能有效的抑制进入到缓冲罐的流体所产生的气流脉动,很好的控制气流脉动,保证气流的平稳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的,开有通孔的所述轴向接管的管口上设有第一堵板。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流体由轴向接管进入到圆柱筒状罐体内时,第一堵板的设置使得流体只能通过轴向接管管壁上的通孔进入,能起到扩散器的作用,然后离散气流再聚集通过径向接管的管口排出,罐体内的气流通过轴向接管形成的扩散器削弱脉动峰值,对罐体内的气流脉动有一定缓冲效果。进一步的,开有通孔的所述径向接管的管口上设有第二堵板。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流体由轴向接管进入,径向接管排出时,轴向接管上无通孔,流体通过轴向接管的管口进入罐体,径向接管的管壁上均布有通孔,且管口上有第二堵板,起到聚集器的作用,使得进入到罐体内的流体在径向接管形成的聚集器的作用下重新组合,缓冲气流脉动,气流的流速均匀且平稳流出罐体。而当轴向接管上开有通孔,且管口有堵板封堵,则轴向接管具有扩散器的作用,分散流体流向具有聚集器的径向接管,并通过通孔排出,通过该缓冲罐对气流起到两次缓冲,实现压力稳定,流速均匀,比较平稳的气流排出缓冲罐。进一步的,所述轴向接管的开孔的面积为所述轴向接管截面积的2-3倍。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开孔的面积指的是伸入到罐体内的接管上开有通孔的区域,通过开孔所占据的面积既保证流体的流动,同时又能起到削弱气流脉动的作用,使得流体流动更加平稳。进一步的,所述径向接管的开孔的面积为所述径向接管截面积的2-3倍。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开孔的面积指的是伸入到罐体内的接管上开有通孔的区域,通过开孔所占据的面积既保证流体的流动,同时又能起到抑制气流脉动的作用,使得流体流动更加平稳。保证流体顺利进入到罐体内,满足流量的要求,同时还具有扩散或者聚集气流的作用。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压缩机气缸进排气系统,包括压缩机气缸,所述压缩机气缸上设有进气口及排气口,还包括进气缓冲罐及排气缓冲罐,所述进气缓冲罐及排气缓冲罐采用如上所述的缓冲罐,所述进气缓冲罐的径向接管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排气缓冲罐的径向接管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进气缓冲罐的轴向接管为进排气系统的进气管,所述排气缓冲罐的轴向接管为进排气系统的排气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进气缓冲罐及排气缓冲罐直接对应安装在压缩缸的进、排气口,进气缓冲罐及排气缓冲罐的体积小,代替了较大体积缓冲罐;缓冲罐体积小,成本低,整个机组比较紧凑;通过简单的缓冲罐结构实现较好的脉动控制,减少机组振动,保证机组平稳运行,延长易损件如气阀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缓冲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缓冲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缓冲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缓冲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5缓冲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6缓冲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7缓冲罐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压缩机气缸进排气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压缩机气缸进排气系统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中,1、罐体;2、轴向接管;3、径向接管;4、通孔;5、第一堵板;6、第二堵板;7、压缩机气缸;8、进气口;9、排气口;10、进气缓冲罐;11、排气缓冲罐;12、进气管;13、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缓冲罐,包括圆柱筒状的罐体1,所述罐体在沿罐体轴向方向上设有轴向接管2,所述罐体在沿罐体径向方向上设有径向接管3,所述轴向接管及径向接管皆伸入到所述罐体内部,伸入到所述罐体内部的所述轴向接管的管壁上均布开有通孔4。实施例2,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开有通孔的所述轴向接管的管口上设有第一堵板5。当流体由轴向接管进入到圆柱筒状罐体内时,第一堵板的设置使得流体只能通过轴向接管管壁上的通孔进入,能起到扩散器的作用,然后离散气流再聚集通过径向接管的管口排出,罐体内的气流通过轴向接管形成的扩散器削弱脉动峰值,对罐体内的气流脉动有一定缓冲效果。实施例3,如图3所示,一种缓冲罐,包括圆柱筒状的罐体1,所述罐体在沿罐体轴向方向上设有轴向接管2,所述罐体在沿罐体径向方向上设有径向接管3,所述轴向接管及径向接管皆伸入到所述罐体内部,伸入到所述罐体内部的所述径向接管的管壁上均布开有通孔4。实施例4,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开有通孔的所述径向接管的管口上设有第二堵板6。当流体由轴向接管进入,径向接管排出时,轴向接管上无通孔,流体通过轴向接管的管口进入罐体,径向接管的管壁上均布有通孔,且管口上有第二堵板,起到聚集器的作用,使得进入到罐体内的流体在径向接管形成的聚集器的作用下重新组合,缓冲气流脉动,气流的流速均匀且平稳流出罐体。而当轴向接管上开有通孔,且管口有堵板封堵,则轴向接管具有扩散器的作用,分散流体流向具有聚集器的径向接管,并通过通孔排出,通过该缓冲罐对气流起到两次缓冲,实现压力稳定,流速均匀,比较平稳的气流排出缓冲罐。实施例5,如图5所示,一种缓冲罐,包括圆柱筒状的罐体1,所述罐体在沿罐体轴向方向上设有轴向接管2,所述罐体在沿罐体径向方向上设有径向接管3,所述轴向接管及径向接管皆伸入到所述罐体内部,伸入到所述罐体内部的所述轴向接管及径向接管的管壁上皆均布开有通孔4。开有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罐,包括圆柱筒状的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在沿罐体轴向方向上设有轴向接管,所述罐体在沿罐体径向方向上设有径向接管,所述轴向接管及径向接管皆伸入到所述罐体内部,伸入到所述罐体内部的所述轴向接管和/或径向接管的管壁上均布开有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罐,包括圆柱筒状的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在沿罐体轴向方向上设有轴向接管,所述罐体在沿罐体径向方向上设有径向接管,所述轴向接管及径向接管皆伸入到所述罐体内部,伸入到所述罐体内部的所述轴向接管和/或径向接管的管壁上均布开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开有通孔的所述轴向接管的管口上设有第一堵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开有通孔的所述径向接管的管口上设有第二堵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接管的开孔的面积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锋王饶霖高荣刚梁志会郭志彬
申请(专利权)人:杰瑞石油天然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