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辅助顶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069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辅助顶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具辅助顶出装置采用的脱模方式往往会因为顶出受力过大,导致塑件变形或损坏,进而降低塑件的质量,影响进一步的加工和使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辅助顶出装置包括:模具放置壳,在其上方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包括第一辅助顶出装置和第二辅助顶住装置,用于对注塑模具脱模时进行初次的脱模;所述第一辅助顶出装置通过放置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放置板穿过设置有第二顶出杆。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同时从4个角对成型塑件进行脱模,减少了塑件的变形或损坏,提高了成型塑件的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A Mould Aided Ejection Device and Its Work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e assistant ejection device and its working method, which mainly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jection method adopted by the die assistant ejection device in the prior art often causes plastic parts to be deformed or damaged due to excessive ejection force, thereby reducing the quality of plastic parts and affecting further processing and use. An auxiliary ejection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 die placement shell, on which a connecting plate is arranged,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includes a first auxiliary ejection device and a second auxiliary ejection device, which are used for the first ejection of an injection mould when it is demoulded; the first auxiliary ejection device is connected to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by a placement plate, and the placement plate passes throug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provided with the device. The second ejector rod. It overcom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can demould the moulded parts from four angles at the same time, reduces the deformation or damage of the moulded parts,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moulded parts, and has a good popularization and utilization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辅助顶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辅助顶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注塑模具在成型塑件脱模时,需要通过模具辅助顶出装置进行二次顶出才能实现完全脱模,因为仅一次顶出动作完成后,会出现成型塑件难以完全脱模或者成型塑件自由下落的问题,而现有技术中的模具辅助顶出装置采用的脱模方式往往会因为顶出受力过大,导致成型塑件变形或损坏的问题,进而降低成型塑件的质量,影响进一步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为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具辅助顶出装置采用的脱模方式往往会因为顶出受力过大,导致成型塑件变形或损坏的问题,进而降低塑件的质量,影响进一步的加工和使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为提供一种基于辅助顶出装置的工作方法。为到达上述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辅助顶出装置,包括:一模具固定座10,下方焊接有下模具座90;一连接板60,包括第一辅助顶出装置20和第二辅助顶住装置30,所述连接板60设置于所述模具固定座10的上方;所述第一辅助顶出装置20通过放置板207连接在所述连接板60的上表面,所述放置板207穿过设置有第二顶出杆210;气缸40,设置于所述第一辅助顶出装置20和所述第二辅助顶出装置30的上端。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对注塑模具成型塑件进行初次脱模时,同时从4个角对成型塑件进行脱模,可以有效防止一次顶出受力过大,从而导致的塑件变形或损坏,进而降低塑件的质量,影响进一步的使用的问题,并且有利于成型塑件进行最终的顶出脱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辅助顶出装置20和所述第二辅助顶出装置30为相同的形状结构;所述放置板207通过螺钉穿过所述连接板60的圆形孔和所述放置板207的圆形孔链接在所述模具固定座10的上表面。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在第一辅助顶出装置20动作时,第二辅助顶出装置30也同时动作,有效实现了对塑件4防角的有效脱模,进而更加有效的减少塑件的损坏,进而可以提高成型塑件的数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放置板207的外侧端包括2个对称设置的长方体立柱,所述立柱中间设置有压力杠杆204,所述压力杠杆204通过圆形轴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立柱上方设置有圆形孔;所述放置板207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形孔,所述放置板207内部穿过设置有第二顶出杆210。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在放置板207上设置2个对称设置的长方体立柱,并通过圆形轴将压力杠杆204与所述立柱连接,便于压力杠杆204自由动作,进而保证了成型塑件脱模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了成型塑件的质量,有利于成型塑件的进一步的使用和加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压力杠杆204的右下方设置有第一压力轴208,所述第一压力轴208的外周与所述第二顶出杆210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压力杠杆204的另一端通过圆形孔穿过的旋转轴连接压力转块205,所述压力转块205的中间开有长方形凹槽。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将压力杠杆204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二顶出杆210的上表面贴合,另一端活动连接压力转块205上,从而实现了仅通过一端,即压力杠杆204一连接端的气缸40的动作,实现了压力杠杆204的双向动作,有效实现了对成型塑件4防角的有效脱模,进而更加有效的减少了塑件的损坏,进而可以提高成型塑件的数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压力转块205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206,所述支撑板206通过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竖直固定在所述连接板60上表面,所述支撑板206的上方设置气缸40;所述压力杠杆204另一端下方也设置有第二压力轴209;所述第一固定板20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02的中间设置有第一顶出杆203,所述第一顶出杆20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压力轴209的外周贴合;所述第一顶出杆203和所述第二顶出杆210的下底端顶住成型塑件80的上表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气缸40,使得气缸40向下施压,进而通过圆形轴对所述压力转块205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推动所述压力杠杆204向下运动;随后,所述第二压力轴209和所述第一压力轴208分别同时对所述第一顶出杆203和所述第二顶出杆210施加向下的压力,所述第一顶出杆203和所述第二顶出杆210受力向下动作,从而实现了对成型塑件初次的脱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模具固定座10的内部包括缓冲装置70,所述模具固定座10的内部设置有圆形孔。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在模具固定座10的内部设置缓冲装置70,缓冲装置70能够有效减少第二顶出杆210对塑件的受力,进而能够有效防止塑件的变形和损坏,进一步提高了塑件的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缓冲装置70包括上放置罩701,所述上放置罩701安装在所述模具固定座10内部的大圆形孔上方,所述模具固定座10内部的大圆形孔下方设置有下放置罩7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上放置罩701和所述下放置罩704的中间设置有弹性件702,所述弹性件702设置在所述第二顶出杆210的外周;所述第二顶出杆210的上方外周设置有凸出的圆形边,所述圆形边与所述上放置罩701的上表面贴合。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弹性件702因为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用于其缓冲作用,缓冲第二顶出杆210对塑件的受力,进而能够有效防止塑件的变形和损坏,进一步提高了塑件的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二顶出杆210的外周还设置有防尘罩703,所述防尘罩703呈软性设置;所述模具固定座10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防转板705的凹槽,所述第二顶出杆210下方设置有长方形槽,所述防转板705的左表面贴合所述第二顶出杆210下方的长方形槽表面,克服了现有的辅助顶出装置在脱模时顶杆会出现易转动,制件托起不稳定的问题,进而保证了塑件的表面质量。为到达上述目的之二,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方案一所述的辅助顶出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启动气缸40,使得气缸40向下施压,进而通过圆形轴对所述压力转块205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推动所述压力杠杆204向下运动;(b)随后,所述第二压力轴209和所述第一压力轴208在压力杠杆204的作用下,分别同时对所述第一顶出杆203和所述第二顶出杆210施加向下的压力,所述第一顶出杆203和所述第二顶出杆210受力向下动作,对成型塑件80施加向下的力,从而对成型塑件80进行初次的脱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辅助顶出装置20动作时,所述第二辅助顶出装置30也同时动作,即两个第一顶出杆203和两个第二顶出杆210同时对成型塑件80施加向下的力,将成型塑件80从下模具座90中顶出,从而对成型塑件80进行初次的脱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辅助顶出装置20和所述第二辅助顶出装置30对塑件进行顶出动作时,防转板705与第二顶出杆210的长方形槽表面贴合。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具辅助顶出装置,由于采用“一模具放置壳;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模具放置壳的上方,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辅助顶出装置和第二辅助顶住装置;第一辅助顶出装置通过放置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放置板穿过设置有第二顶出杆;所述第一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辅助顶出装置,包括:一模具固定座(10),下方焊接有下模具座(90);一连接板(60),包括第一辅助顶出装置(20)和第二辅助顶住装置(30),所述连接板(60)固定设置于所述模具固定座(10)的上方;所述第一辅助顶出装置(20)通过放置板(207)连接在所述连接板(60)的上表面,所述放置板(207)穿过设置有第二顶出杆(210);及气缸(40),设置于所述第一辅助顶出装置(20)和所述第二辅助顶出装置(30)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辅助顶出装置,包括:一模具固定座(10),下方焊接有下模具座(90);一连接板(60),包括第一辅助顶出装置(20)和第二辅助顶住装置(30),所述连接板(60)固定设置于所述模具固定座(10)的上方;所述第一辅助顶出装置(20)通过放置板(207)连接在所述连接板(60)的上表面,所述放置板(207)穿过设置有第二顶出杆(210);及气缸(40),设置于所述第一辅助顶出装置(20)和所述第二辅助顶出装置(30)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辅助顶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辅助顶出装置(20)和所述第二辅助顶出装置(30)为相同的形状结构;所述放置板(207)通过螺钉穿过所述连接板(60)的圆形孔和所述放置板(207)的圆形孔链接在所述模具固定座(10)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辅助顶出装置,其中,所述放置板(207)的外侧端包括2个对称设置的长方体立柱,所述立柱中间设置有压力杠杆(204),所述压力杠杆(204)通过圆形轴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立柱上方设置有圆形孔;所述放置板(207)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形孔,所述放置板(207)内部穿过设置有第二顶出杆(2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辅助顶出装置,其中,所述压力杠杆(204)的右下方设置有第一压力轴(208),所述第一压力轴(208)的外周与所述第二顶出杆(210)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压力杠杆(204)的另一端通过圆形孔穿过的旋转轴连接压力转块(205),所述压力转块(205)的中间开有长方形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辅助顶出装置,其中,所述压力转块(205)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206),所述支撑板(206)通过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竖直固定在所述连接板(60)上表面,所述支撑板(206)的上方设置气缸(40);所述压力杠杆(204)另一端下方也设置有第二压力轴(209);所述第一固定板(20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杰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鑫望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