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袋给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322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取袋给袋装置,包括机架、给袋机构以及取袋机构,给袋机构和取袋机构均设在机架上,取袋机构位于给袋机构的下方,给袋机构包括前轴、主动轴、传动带、夹具以及开夹组件,前轴和主动轴分别位于机架的两端,主动轴与前轴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夹具固定在传动带上,开夹组件与夹具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给袋方式采用无往复旋转式的运动方式进行给袋,使得给袋的方式连续化。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给袋路径与下一序呈直线关系,其给袋过程不会引起料袋错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突破现有吸袋送袋技术在空间、操作上的难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机构可实现使中包机设备更紧凑,更适合应用于推包装置与输送带位于同一侧的中包机设备结构中。

Bag Feed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g taking and feed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frame, a bag feeding mechanism and a bag taking mechanism. The bag feeding mechanism and a bag taking mechanism are all arranged on the frame. The bag taking mechanism is located below the bag feeding mechanism. The bag feed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ront axle, a driving axle, a driving belt, a fixture and a clamping component. The front axle and a driving axle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at two ends of the frame, and the driving axle and the front axle are driven by a driving belt. The clamp is fixed on the transmission belt, and the clamp opening assembly is matched with the clamp. The bag feeding mod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dopts a non-reciprocating rotary motion mode to feed the bag, so that the bag feeding mode is continuous. The feeding path of the bag in the invention h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next sequence, and the feeding process of the bag will not cause the material bag to dislocate. The invention breaks through the difficulties in space and operation of the existing suction bag feeding technology. The mechanism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make the equipment of the tundish machine more compact, and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structure of the medium charter machine with the push packing device and the conveyor belt on the same 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袋给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取袋给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卫生卷纸、软抽纸中袋包装机自动化包装工序中,都是自动取袋。目前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吸盘将袋子从袋库中吸到带有真空吸附功能的输送带上,由输送带把吸上来的袋子送到开袋机构指定位置,给开袋机构打开袋子用于装袋。另一种技术是取袋机构与进料方向一致,但送袋方式为往复式运动,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公告号为CN102649485B,公告日为2013年12月25日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中包机,该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包装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卫生巾、纸尿裤、卫生纸等卫生用品的包装的中包机,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送料流水线、包装袋输送线和包装袋封切机,还包括用于将产品由送料流水线推送至包装袋封切机的推杆机构。该种中包机可与上道的卫生巾、尿裤生产设备对接以组建全自动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包装袋输送系统能够实现多层包装,满足不同规格包装的需求;封切机能快速的对包装袋封切、效果好;该种中包机结构紧凑、能够连续工作,实现了包装全程的流水线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保证了包装质量的统一。该专利的供袋方式与进料方向垂直,袋需要经过包装袋输送带输送到张袋装置,该设计缺点是通过包装袋输送机构输送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包装袋错位,使得张袋装置失效。公告号为CN104494931B,公告日为2016年8月3日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上袋开袋机构,包括袋库总成、该袋库总成上部的取袋总成、该取袋总成上部的拉袋总成、该拉袋总成上部的开袋总成以及设置在开袋总成前方的撑口总成;袋库总成包括袋仓支架和袋仓;取袋总成包括翻转摆臂、取袋气缸、翻转气缸、取袋摆臂、取袋摆臂前端的翻转块、连杆以及取袋吸盘;拉袋总成包括拉袋底板、该拉袋底板前端的升降气缸、夹片气缸以及与升降气缸活动连接的上夹片和下夹片;开袋总成包括开袋底板、开袋底板上部的立柱、开袋摆臂、上吸盘、开袋气缸以及下吸盘;撑口总成包括撑口底板和导向板,该导向板前方有上夹板和下夹板,导向板连接第一气缸,上夹板连接第二气缸。该专利技术专利解决了包装袋输送与进料方向一致的问题,但该专利技术结构复杂,气缸联动性多,且该专利技术采用的输送机构为往复式运动,该设计有可能因回位时对包装袋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取袋给袋装置,包括机架、给袋机构以及取袋机构,给袋机构和取袋机构均设在机架上,取袋机构位于给袋机构的下方,给袋机构包括前轴、主动轴、传动带、夹具以及开夹组件,前轴和主动轴分别位于机架的两端,主动轴与前轴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夹具固定在传动带上,开夹组件与夹具配合;取袋机构配置为将料袋移至给袋机构中;给袋机构配置为将料袋移至下一工序。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给袋机构和取袋机构完成包装工艺中的取袋给袋工序。取袋机构从储袋装置中将料袋取出,并将其移至给袋机构中的夹具中,料袋随着夹具随着传送带进行移动,移动至下一工序。本专利技术的给袋方式采用无往复旋转式的运动方式进行给袋,使得给袋的方式连续化,不存在回位动作,从而不易对料袋造成损毁。而且,本专利技术中的给袋路径与下一序呈直线关系,其给袋过程不会引起料袋错位。本专利技术突破现有吸袋送袋技术在空间、操作上的难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构可实现使中包机设备更紧凑,更适合应用于推包装置与输送带位于同一侧的中包机设备结构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夹组件包括第一转轴、顶块以及第一驱动件,第一转轴可旋转地设在机架上,顶块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驱动件的固定端铰接在机架上,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块,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与第一连接块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铰接,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顶块进行摆动。由此,开夹组件中的第一驱动件通过第一连接块驱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上的顶块进行摆动,从而驱动夹具的实现开夹动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具包括底夹板、外夹板以及顶针,底夹板固定在传动带上,外夹板固定在底夹板上,顶针穿过底夹板与外夹板连接;顶针被顶块触碰能够使外夹板张开。由此,当顶块摆动接触到顶针时,顶针将外夹板撑开,使得外夹板张开;顶块远离顶针时,张开状态下的外夹板弹性恢复,使得外夹板夹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给袋机构还包括提升块,提升块设在机架上,且提升块位于前轴和主动轴之间;提升块触碰到顶针时能够使外夹板张开。由此,夹具在靠近开夹组件处夹住料袋,夹具随着传送带移至下一工序处。在夹具移至下一工序处时,夹具上的顶针能够触碰到提升块,顶针受到提升块的反作用力,顶针将外夹板撑开,使得外夹板张开;顶针远离提升块时,张开状态下的外夹板弹性恢复,使得夹具闭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给袋机构还包括出料吸盘,出料吸盘设在机架上;出料吸盘能够将料袋吸住固定。由此,在给袋机构给袋的过程中,夹具随着传送带进行移动,夹具通过提升块进行张开,对夹具上的料袋一端进行松夹;此时,料袋的另一端通过出料吸盘进行固定,袋子停留在固定吸盘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带为链条,前轴设有第一链轮,主动轴设有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由此,优选地采用链条传动,与带传动相比,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平均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效率高;传递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相同工况下的传动尺寸小;所需张紧力小,作用于轴上的压力小;能在高温、潮湿、多尘、有污染等恶劣环境中工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取袋机构包括第二转轴、摆臂、取袋组件以及第二驱动件,第二转轴可旋转地设在机架上,摆臂一端固定在第二转轴上,取袋组件设在摆臂另一端,第二驱动件的固定端铰接在机架上,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块,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与第二连接块的一端铰接;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摆臂进行摆动。由此,取袋机构中,第二驱动件通过第二连接块驱动第二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的摆臂进行摆动,固定在摆臂上的取袋组件随着摆臂进行摆动,取袋组件在摆动的过程中,先靠近储袋装置进行取袋动作,后将料袋移至给袋机构中,完成取袋动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取袋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以及进料吸盘,第三驱动件的固定端铰接在摆臂上,进料吸盘通过第三连接块铰接在摆臂上,第三驱动件的驱动端与第三连接块的一端铰接,进料吸盘固定在第三连接块的另一端。由此,取袋组件中,第三驱动件通过第三连接块驱动进料吸盘,使得进料吸盘能够与储袋装置的料袋保持水平,从而使得进料吸盘能够更稳固地吸取料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取袋组件包括滑轨、滑板、第四驱动件、第三驱动件以及进料吸盘,滑板通过滑轨设在摆臂上,第四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滑板一端连接,进料吸盘通过第三连接块铰接在滑板上另一端,第三驱动件的固定端铰接在滑板上,第三驱动件的驱动端与第三连接块的一端铰接。由此,取袋组件中,第三驱动件通过第三连接块驱动进料吸盘,使得进料吸盘能够与储袋装置的料袋保持水平,进料吸盘吸取料袋,第四驱动件驱动滑板使进料吸盘吸附的料袋的边缘部分进入夹具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给袋方式采用无往复旋转式的运动方式进行给袋,使得给袋的方式连续化,不存在回位动作,从而不易对料袋造成损毁。而且,本专利技术中的给袋路径与下一序呈直线关系,其给袋过程不会引起料袋错位。本专利技术突破现有吸袋送袋技术在空间、操作上的难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构可实现使中包机设备更紧凑,更适合应用于推包装置与输送带位于同一侧的中包机设备结构中。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取袋给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给袋机构(2)以及取袋机构(3),所述给袋机构(2)和取袋机构(3)均设在机架(1)上,所述取袋机构(3)位于给袋机构(2)的下方,所述给袋机构(2)包括前轴(21)、主动轴(22)、传动带(23)、夹具(24)以及开夹组件(25),所述前轴(21)和主动轴(22)分别位于机架(1)的两端,所述主动轴(22)与前轴(21)通过传动带(23)传动连接,所述夹具(24)固定在传动带(23)上,所述开夹组件(25)与夹具(24)配合;所述取袋机构(3)配置为将料袋移至给袋机构(2)中;所述给袋机构(2)配置为将料袋移至下一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1.取袋给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给袋机构(2)以及取袋机构(3),所述给袋机构(2)和取袋机构(3)均设在机架(1)上,所述取袋机构(3)位于给袋机构(2)的下方,所述给袋机构(2)包括前轴(21)、主动轴(22)、传动带(23)、夹具(24)以及开夹组件(25),所述前轴(21)和主动轴(22)分别位于机架(1)的两端,所述主动轴(22)与前轴(21)通过传动带(23)传动连接,所述夹具(24)固定在传动带(23)上,所述开夹组件(25)与夹具(24)配合;所述取袋机构(3)配置为将料袋移至给袋机构(2)中;所述给袋机构(2)配置为将料袋移至下一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袋给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夹组件(25)包括第一转轴(251)、顶块(252)以及第一驱动件(253),所述第一转轴(251)可旋转地设在机架(1)上,所述顶块(252)固定在第一转轴(251)上,所述第一驱动件(253)的固定端铰接在机架(1)上,所述第一转轴(25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块(254),所述第一驱动件(253)的驱动端与第一连接块(254)远离第一转轴(251)的一端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袋给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24)包括底夹板(241)、外夹板(242)以及顶针(243),所述底夹板(241)固定在传动带(23)上,所述外夹板(242)固定在底夹板(241)上,所述顶针(243)穿过底夹板(241)与外夹板(24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袋给袋装置,其特征在于,给袋机构(2)还包括提升块(261),所述提升块(261)设在机架(1)上,且所述提升块(261)位于前轴(21)和主动轴(22)之间;所述提升块(261)触碰到顶针(243)时能够使外夹板(242)张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袋给袋装置,其特征在于,给袋机构(2)还包括出料吸盘(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飞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今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