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中央控制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57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中央控制门锁,于一壳体内设有一马达,该马达的驱动轴上设置一离合器组件,该离合器传动一齿轮,该齿轮传动一导螺杆,导螺杆螺合一拉杆并带动其作升降的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组件是这样构成的,齿轮套置于马达的输出轴上,该齿轮的外端卡固一卡簧,该卡簧的上端为向外作水平延伸的凸出部;该马达的驱动轴上紧邻该齿轮的外端处设有一离合器座,该离合器座内设有一个以上的可依离心力而产生移动的活动栓,该活动栓沿离合器座上的穿孔移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门用锁,具体地讲是一种汽车中央控制门锁。目前轿车上都设有中央控制门锁,该控制门锁的拉杆可带动汽车门上的压杆作升降的动作,以开启或关闭车门锁。而该压杆除可由该门锁控制外,还可在车外用钥匙旋开锁,或由人在车内以按压的方式或拉起的方式,使得该压杆作升降的动作。为使在手动操作时避免马达驱动轴的转动而产生感应电流,故而在品质较佳的汽车控制门锁内设置有离合作用的构件,如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技术专利96218001,“汽车中央控制门锁”,其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由有一马达10传动一导螺杆11,该导螺杆11上螺设有移动座12,该移动座12由导螺杆11的旋转而作升降的动作。该移动座的升降动作中,可推动拉杆13作同步的动作。其中该移动座12上必须设置二弹簧14,以分别顶持二凸出件15,该凸出件15即为推动该拉杆11的主要构件。在该种门锁中作为离合机构的移动件12的构造复杂,体积较大,故相对该拉杆11、壳体16亦应较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中央控制门锁,使得其离合机构结构简单,轻巧灵敏,同时可使得其它与之相关的传动机构简化,并进一步缩小门锁体积。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中央控制门锁,于一壳体内设有一马达,该马达的驱动轴上设置一离合器组件,该离合器传动一齿轮,该齿轮传动一导螺杆,导螺杆螺合一拉杆并带动其作升降的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组件是这样构成的,齿轮套置于马达的输出轴上,该齿轮的外端卡固一卡簧,该卡簧的上端为向外作水平延伸的凸出部;该马达的驱动轴上紧邻该齿轮的外端处因设一离合器座,该离合器座内设有一个以上的可依离心力而产生移动的活动栓,该活动栓沿离合器座上的穿孔移动。本技术的目的还可由如下措施实现的,该离合器座内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该上、下空间内容置一抗压弹簧及一活动栓,该两抗压弹簧各自将一活动栓压置于离合器座内,且该离合器座的上下各设一穿孔,以容许该上下两活动栓的一端伸出于该离合器座;所述的壳体是由上、下壳体所构成,在上、下壳体之间设防漏垫圈,该防漏垫圈设置方式为,在下壳体的上周缘设有嵌槽,其内嵌设该防漏垫,上、下壳体锁合压制于该防漏垫圈,该防漏垫圈在配合罩合于该拉杆外的伸缩套;所述的导螺杆的旁边的下壳体内设有一微动开关,由导螺杆带动而作伸缩运动的拉杆的一端设有一水平凸台,该水平凸台移动时压触该微动开关;马达的后方或马达内可增加一温度感应装置,或电流感应装置;所述的导螺杆可为三线螺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马达未作动作时,该离合器座内的上下两活动栓受到抗压弹簧的压制,而未凸出状,所以当在车外用钥匙开锁或在车内手动按压车门上的压杆时,而使该压杆传动拉杆作升降的动作时,不会传动马达,使操作更为轻巧灵敏,且不会使马达内产生感应电流。本技术在以遥控器驱使马达运转时,该离合器座内的上、下两活动栓因离心力的作用而凸出于该离合器的上、下端,并藉由转动中的活动栓拨动该齿轮上的卡簧的凸出部,使得该齿轮与该离合器作同步的转动。综上所述,本技术析效果是,结构简单,传动更为轻巧快捷,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图面说明图1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中离合器组件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离合器组件未传动时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的离合器组件带动齿轮传动的状态图。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如下;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于一壳体60内设有一马达20,该马达20的驱动轴21上设置一离合器组件,该离合器传动一齿轮30,该齿轮30传动一导螺杆40,导螺杆40螺合一拉杆41并带动其作升降的动作。请参见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离合组件是这样构成的,齿轮30套置于马达20的输出轴21上,该齿轮30的外端卡固一卡簧31,该卡簧31的上端为向外作水平延伸的凸出部32。该马达20的驱动轴21上紧邻该齿轮30的外端处设有一离合器座50,该离合器座50内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51、52,该上、下空间51、52内容置一抗压弹簧55、56及一活动栓53、54,该两抗压弹簧55、56各自将一活动栓53和54压置于离合器座内,且该离合器座50的上下各设一穿孔57、58,以容许该上下两活动栓53和54的一端伸出于该离合器座50。当马达20驱动轴21旋转时,该上、下二活动栓53、54因离心力的作用而克服抗压弹簧的压力,而由该离合器座50的上下穿孔57和58而凸出于离合座50之外,藉由该凸出于离合器座之外的二活动栓53和54拨动该齿轮30的上、下卡簧31和凸出部32,即而带动该齿轮30转动。而当马达20未作动作时,该离合器座50内的上下两活动栓53和54受到抗压弹簧55、56的制压,而未凸出状,如图5所示。而当在车外用钥匙开锁或在车内手动按压车门上的压杆时,(该压杆设于车门上,图中未示),压杆反向传动拉杆41作升降的动作。拉杆41的升降动作可使得导螺杆40转动,该导螺杆40可传动齿轮30转动。由于齿轮是套置于马达的驱动轴21上,故而该齿轮30的转动相对该马达20的驱动轴21而言是空转。所以手动方操作车门作开启或闭锁的动作时,不会传动马达20的驱动轴21,使操作更为轻巧灵敏,且不会使马达20内产生感应电流。本技术在以遥控器驱使马达20运转时,该离合器座50内的上、下两活动栓53、54因离心力的作用而凸出于该离合器50的上、下端,并藉由转动中的活动栓53、54拨动该齿轮30上的卡簧的凸出部32,如图6所示,而使得该齿轮30与该离合器50作同步的转动。该离合器座50内设置的两组抗压弹簧55、56以及活动栓53、54的作用,除了能维持该马达20驱动轴在旋转时平衡外,并能使该活动栓53、54在转动一百八十度角以内,即可拨动该卡簧31,以更提高效率。本技术壳体60是由上、下壳体61和62所构成,在上、下壳体之间设防漏垫圈63,使得该壳体60具有较佳的防水性。其设置方式为,在下壳体62的上周缘设有嵌槽64,嵌槽64内嵌设有该防漏垫63,再藉由上、下壳体61和62锁合地压制该防漏垫圈63,即能产生防漏的作用。该防漏垫圈在63配合罩合于该拉杆41外的伸缩套65,即能产生极佳的防漏功能。该导螺杆40的旁边的下壳体内设有一微动开关70,而由导螺杆40带动而作伸缩运动的拉杆41的一端设有一水平凸台42。当拉杆41随导螺杆40运动时,该水平凸台42会压触该微动开关70,可使得门锁由被控制门锁,如右前门锁,变成主控制门锁,即任一门锁可带动其余的三个门锁。为保护壳体内的马达20的在意外的情况下不被损坏,本技术中可以马达的后方或马达内增加一温度感应装置,或电流感应装置。由于本技术的离合结构是利用一种离心力的作用,且该导螺杆40与拉杆41间无须配置任何具有离合器作用的其它构件,所以该导螺杆40的螺纹可设计为三线螺纹,使拉杆41的升、降动作更为灵敏迅速。另,各动力传动组件的体积无需过大,如此可降低汽车控制门锁的体积与重量。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中央控制门锁,于一壳体内设有一马达,该马达的驱动轴上设置一离合器组件,该离合器传动一齿轮,该齿轮传动一导螺杆,导螺杆螺合一拉杆并带动其作升降的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组件是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荣昌
申请(专利权)人:盈佳机电长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