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565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停车装置,包括支座,支座的侧端顶部固定连接有垫板,垫板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支架,第一L型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第一L型支架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支座的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设有多层布置停车托盘,有效地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本装置可方便地随机存取任意位置轿车,没有顺序要求,并且在存取过程中,滑块升降时,轮子贴合升降支架内侧壁发生滚动,这样有效地减小了摩擦阻力。本装置构造简单,成本费用低,控制系统也简单,方便实用,占地面积小,适合用于任何地点,有效地解决了停车难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停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
,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轿车保有量十分巨大且逐年增长,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上下班、购物、旅游、商业等活动中,轿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但是,巨大的轿车保有量也对道路及停车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停车难,这一直是困扰人口密集城市的难题。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如:住宅区、购物中心、游乐场及旅游景点等,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目前的大型停车厂容量大且占地面积也大,浪费了大量空间,但还是不够用,存在停车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停车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层停车装置,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侧端顶部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支架,所述第一L型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第一L型支架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所述支座的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支座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一推力轴承,所述第一推力轴承套在第二固定杆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力轴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径向轴承,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套在第二固定杆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径向轴承上套有第一转盘并与其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转盘的底面与第一推力轴承的顶面贴合,所述第一转盘上套有第一从动齿轮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上方的第一转盘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若干个连接杆等距环形分布,所述连接杆在第一驱动齿轮上方,每根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托盘,所述第一转盘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二推力轴承,所述第二推力轴承的底面与第一径向轴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力轴承套在第二固定杆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力轴承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一紧固套,所述第一紧固套套在第二固定杆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紧固套上方的第二固定杆上套有承重环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承重环的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支架,所述第二L型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第二L型支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承重环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三推力轴承,所述第三推力轴承套在第二固定杆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推力轴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径向轴承,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套在第二固定杆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上套有第二转盘并与其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转盘的底面与第三推力轴承的顶面贴合,所述第二转盘上套有第二从动齿轮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二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上方的第二转盘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若干个连接杆等距环形分布,所述连接杆在第二驱动齿轮上方,每根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托盘,所述第二转盘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四推力轴承,所述第四推力轴承的底面与第二径向轴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推力轴承套在第二固定杆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推力轴承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二紧固套,所述第二紧固套套在第二固定杆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托盘上均停放有轿车,所述支座的一侧设有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为空心支架,所述升降支架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三L型支架,所述第三L型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第三L型支架侧面固定连接有联轴器,所述升降支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内分别嵌入固定连接有第三径向轴承和第四径向轴承,所述第三径向轴承和第四径向轴承内均旋转连接有同一根卷筒,所述卷筒的一端穿出第三径向轴承与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之间的卷筒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之间的升降支架顶面上设有通孔,所述钢丝绳穿过通孔伸入到升降支架空心中,所述升降支架空心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面上螺纹连接有吊环螺钉,所述吊环螺钉与钢丝绳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每一面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四个轮架,四个轮架均在滑块的每一面的四角处,每个轮架上均固定安装有轮子,所述轮子均与升降支架的内壁贴合并滚动连接,所述滑块的其中一个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穿出升降支架侧壁固定连接有转运台,所述转运台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转运台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四L型支架,所述第四L型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第四L型支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齿轮,所述转运台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六推力轴承,所述第六推力轴承套在第一固定杆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推力轴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五径向轴承,所述第五径向轴承套在第一固定杆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径向轴承上套有第三转盘并与其旋转连接,所述第三转盘的底面与第六推力轴承的顶面贴合,所述第三转盘上套有第三从动齿轮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与第三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上方的第三转盘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转运叉,所述第三转盘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五推力轴承,所述第五推力轴承的底面与第五径向轴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推力轴承套在第一固定杆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推力轴承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三紧固套,所述第三紧固套套在第一固定杆上并与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均选用带电磁抱刹的电动机。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均为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下层轿车顶面至上层托盘底面及下层托盘底面至地面之间的距离均约为30㎝-50㎝。优选的,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的半径分别约为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半径的两倍。优选的,所述滑块下降至升降支架内底面时,转运叉前部上表面不高于地面。优选的,所述转运叉前部比托盘的缺口宽度小。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设有多层布置停车托盘,有效地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本装置可方便地随机存取任意位置轿车,没有顺序要求,并且在存取过程中,滑块升降时,轮子贴合升降支架内侧壁发生滚动,这样有效的减小了摩擦阻力。本装置构造简单,成本费用低,控制系统也简单,方便实用,占地面积小,适合用于任何地点,有效地解决了停车难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中:支座1、垫板2、第一L型支架3、第一电机4、托盘5、第一驱动齿轮6、第一推力轴承7、第一径向轴承8、第一转盘9、第一从动齿轮10、第二推力轴承11、第一紧固套12、第二电机13、第二L型支架14、承重环15、第二驱动齿轮16、轿车17、第三推力轴承18、第二径向轴承19、第二转盘20、第二紧固套21、第四推力轴承22、第二从动齿轮23、第三L型支架24、第三电机25、联轴器26、第一轴承座27、第三径向轴承28、卷筒29、钢丝绳30、第四径向轴承31、第二轴承座32、第三紧固套33、第五推力轴承34、第三转盘35、连接臂36、吊环螺钉37、滑块38、轮架39、轮子40、转运叉41、升降支架42、转运台43、第六推力轴承44、第五径向轴承45、第四L型支架46、第四电机47、第三驱动齿轮48、第三从动齿轮49、第一固定杆50、连接杆51、第二固定杆52、通孔5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所述支座(1)的侧端顶部固定连接有垫板(2),所述垫板(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支架(3),所述第一L型支架(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穿过第一L型支架(3)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6),所述支座(1)的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52),所述支座(1)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一推力轴承(7),所述第一推力轴承(7)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力轴承(7)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径向轴承(8),所述第一径向轴承(8)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径向轴承(8)上套有第一转盘(9)并与其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转盘(9)的底面与第一推力轴承(7)的顶面贴合,所述第一转盘(9)上套有第一从动齿轮(10)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0)与第一驱动齿轮(6)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0)上方的第一转盘(9)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51),若干个连接杆(51)等距环形分布,所述连接杆(51)在第一驱动齿轮(6)上方,每根连接杆(5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托盘(5),所述第一转盘(9)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二推力轴承(11),所述第二推力轴承(11)的底面与第一径向轴承(8)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力轴承(11)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力轴承(11)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一紧固套(12),所述第一紧固套(12)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紧固套(12)上方的第二固定杆(52)上套有承重环(15)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承重环(15)的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支架(14),所述第二L型支架(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穿过第二L型支架(1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16),所述承重环(15)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三推力轴承(18),所述第三推力轴承(18)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推力轴承(18)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径向轴承(19),所述第二径向轴承(19)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径向轴承(19)上套有第二转盘(20)并与其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转盘(20)的底面与第三推力轴承(18)的顶面贴合,所述第二转盘(20)上套有第二从动齿轮(23)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23)与第二驱动齿轮(16)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23)上方的第二转盘(20)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51),若干个连接杆(51)等距环形分布,所述连接杆(51)在第二驱动齿轮(16)上方,每根连接杆(5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托盘(5),所述第二转盘(20)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四推力轴承(22),所述第四推力轴承(22)的底面与第二径向轴承(19)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推力轴承(22)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推力轴承(22)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二紧固套(21),所述第二紧固套(21)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托盘(5)上均停放有轿车(17),所述支座(1)的一侧设有升降支架(42),所述升降支架(42)为空心支架,所述升降支架(42)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三L型支架(24),所述第三L型支架(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25),所述第三电机(25)的输出端穿过第三L型支架(24)侧面固定连接有联轴器(26),所述升降支架(4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27)和第二轴承座(32),所述第一轴承座(27)和第二轴承座(32)内分别嵌入固定连接有第三径向轴承(28)和第四径向轴承(31),所述第三径向轴承(28)和第四径向轴承(31)内均旋转连接有同一根卷筒(29),所述卷筒(29)的一端穿出第三径向轴承(28)与联轴器(2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27)和第二轴承座(32)之间的卷筒(29)上缠绕有钢丝绳(30),所述第一轴承座(27)和第二轴承座(32)之间的升降支架(42)顶面上设有通孔(53),所述钢丝绳(30)穿过通孔(53)伸入到升降支架(42)空心中,所述升降支架(42)空心内设有滑块(38),所述滑块(38)的顶面上螺纹连接有吊环螺钉(37),所述吊环螺钉(37)与钢丝绳(30)固定连接,所述滑块(38)的每一面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四个轮架(39),四个轮架(39)均在滑块(38)的每一面的四角处,每个轮架(39)上均固定安装有轮子(40),所述轮子(40)均与升降支架(42)的内壁贴合并滚动连接,所述滑块(38)的其中一个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臂(36),所述连接臂(36)的一端穿出升降支架(42)侧壁固定连接有转运台(43),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所述支座(1)的侧端顶部固定连接有垫板(2),所述垫板(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支架(3),所述第一L型支架(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穿过第一L型支架(3)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6),所述支座(1)的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52),所述支座(1)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一推力轴承(7),所述第一推力轴承(7)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力轴承(7)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径向轴承(8),所述第一径向轴承(8)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径向轴承(8)上套有第一转盘(9)并与其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转盘(9)的底面与第一推力轴承(7)的顶面贴合,所述第一转盘(9)上套有第一从动齿轮(10)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0)与第一驱动齿轮(6)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0)上方的第一转盘(9)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51),若干个连接杆(51)等距环形分布,所述连接杆(51)在第一驱动齿轮(6)上方,每根连接杆(5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托盘(5),所述第一转盘(9)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二推力轴承(11),所述第二推力轴承(11)的底面与第一径向轴承(8)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力轴承(11)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力轴承(11)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一紧固套(12),所述第一紧固套(12)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紧固套(12)上方的第二固定杆(52)上套有承重环(15)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承重环(15)的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支架(14),所述第二L型支架(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穿过第二L型支架(1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16),所述承重环(15)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三推力轴承(18),所述第三推力轴承(18)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推力轴承(18)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径向轴承(19),所述第二径向轴承(19)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径向轴承(19)上套有第二转盘(20)并与其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转盘(20)的底面与第三推力轴承(18)的顶面贴合,所述第二转盘(20)上套有第二从动齿轮(23)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23)与第二驱动齿轮(16)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23)上方的第二转盘(20)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51),若干个连接杆(51)等距环形分布,所述连接杆(51)在第二驱动齿轮(16)上方,每根连接杆(5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托盘(5),所述第二转盘(20)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四推力轴承(22),所述第四推力轴承(22)的底面与第二径向轴承(19)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推力轴承(22)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推力轴承(22)的顶面贴合连接有第二紧固套(21),所述第二紧固套(21)套在第二固定杆(52)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托盘(5)上均停放有轿车(17),所述支座(1)的一侧设有升降支架(42),所述升降支架(42)为空心支架,所述升降支架(42)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三L型支架(24),所述第三L型支架(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25),所述第三电机(25)的输出端穿过第三L型支架(24)侧面固定连接有联轴器(26),所述升降支架(4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