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全忠毅专利>正文

一种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86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其包括立体设置的多层停车区,每层停车区包括至少两个环形停车机构,环形停车机构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在升降机的外侧,而且不同层的停车区的车辆出入口设置在最外侧的环形停车机构的外侧;环形停车机构包括环形载车板,停车位沿环形载车板的周向排列设置,在环形载车板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行车道,转动环形载车板使停车位/车辆与车辆出入口相对,同时转动该停车位/车辆与车辆出入口之间的环形载车板,使其上的行车道与车辆出入口相对,使停车位/车辆与车辆出入口之间形成行车通道。该立体车库能有效地利用车库的空间,停放较多的车辆,而且停放效率高。

A Three-dimensional Garage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three-dimensional garage, which comprises a multi-layer parking area with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 Each parking area includes at least two ring parking mechanisms. The ring parking mechanism is nested outside the elevator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in turn, and the vehicle entrance and exit of different parking areas are arranged outside the ring parking mechanism on the outermost side. The parking space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annular plate, one or more lanes are arranged on the annular plate, and the annular plate is rotated to make the parking space/vehicle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entrance and exit, while the annular plate between the parking space/vehicle and the vehicle entrance and exit is rotated to make the lane on the annular plate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entrance and exit, so as to shape the parking space/vehicle and the vehicle entrance and exit. Traffic lanes. The three-dimensional garage can effectively use the garage space, parking more vehicles, and pa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车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库
,具体涉及一种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城市的汽车保有量爆炸式增加,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导致城市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虽然市政和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如昼夜变换停车,但是这并未增加停车车位,因此无法解决停车难问题。为此,小区和停车场修建了不同形式的地库和立体车库,增加了停车车位,有效地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目前的地库和立体车库位需要规划大量的行车区域以便于车辆进出,导致地库和立体车库未能有效利用,即单位面积的停车数量较少,造成了空间浪费,不利于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为此,相关技术人员开发了一种环形停车立体车库,其包括车辆升降机构和传输机构,在车辆升降机构的四周设置多个停车位,当车辆由车辆升降机构升降到对应停车层时,由传输机构将车辆传送至停车位。这种立体车库只能在车辆升降机构的四周环形停放一排车辆,停车数量有限,而且未能有效利用车辆升降机构,造成浪费。更重要的是,所有车辆都必须经过车辆升降机构才能进出入车库,停放车辆的效率低,容易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车库,用以解决现有立体车库单位面积停车数量少、停放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其包括立体设置的多层停车区和设置在停车区中部的升降机,所述升降机用于车主进出不同层的停车区,每层停车区包括至少两个环形停车机构,环形停车机构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在所述升降机的外侧,而且不同层的停车区的车辆出入口设置在最外侧的环形停车机构的外侧;所述环形停车机构包括环形载车板,停车位沿环形载车板的周向排列设置,在所述环形载车板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行车道,转动所述环形载车板使相邻的环形停车机构的车位与该环形载车板的行车道相对。优选地,所述环形载车板上设置有2-3个行车道,而且所述行车道在所述环形载车板的周向均匀设置。其中,所述环形停车机构还包括传动齿轮和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在所述环形载车板上设置有驱动齿条,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条啮合,所述转动电机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环形载车板的转动。优选地,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处理器和控制面板,所述处理器与控制面板和所述转动电机信号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用于输入控制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转动电机的启停、速度和转动方向。优选地,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螺旋行车道,所述螺旋行车道设置在所述停车区的外缘并螺旋上升,且不同层的停车区的车辆出入口与所述螺旋行车道衔接。其中,所述螺旋行车道包括至少一个上行车道和一个下行车道。优选地,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支撑柱和层板,所述层板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环形停车机构设置在所述层板上。优选地,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用于将所述立体车库的四周封闭。优选地,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顶棚,所述顶棚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用于将所述立体车库的顶部封闭。其中,所述支撑柱和层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包括供车主通行的升降机,在每层停车区设置至少两个环形停车机构,环形停车机构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在所述升降机的外侧,而且不同层的停车区的车辆出入口设置在最外侧的环形停车机构的外侧,即车主由立体车库的中部进入,由停车区的外缘开车出去;环形停车机构包括环形载车板,停车位沿环形载车板的周向排列设置,在所述环形载车板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行车道,转动所述环形载车板使空闲停车位与车辆出入口相对,同时转动该空闲车位与车辆出入口之间的环形载车板,使其上的行车道与车辆出入口相对,从而使空闲停车位与车辆出入口形成一个行车通道,车辆借助该行车通道实现从车辆出入口至空闲停车位停车。当需要提取车辆时,转动车辆所在的环形载车板使该车辆与车辆出入口相对,同时转动该车辆与车辆出入口之间的环形载车板,使其上的行车道与车辆出入口相对,从而在车辆与车辆出入口之间形成一个行车通道,车辆借助该行车通道开出车辆出入口。该立体车库每个环形载车板上可以仅设置一个行车道,每层停车区仅需预留与环形载车板数量相同的行车道即可停放和提取车辆,大大提高了车库的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立体车库其中一层停车区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立体车库的部分机构的侧视图。图中:1-停车区,2-升降机,3-环形停车机构3a、3b、3c,31-环形载车板,32-行车道,33-传动齿轮,34-转动电机,35-驱动齿条,4-车辆出入口,5-支撑柱,6-层板,7-侧壁,8-螺旋行车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如图1和图2所示,立体车库包括立体设置的两层停车区1和设置在停车区1中部的升降机2,升降机2用于车主进出不同层的停车区1,也就是说,车主是通过立体车库中部设置的升降机2进出入停车区。这种设置可以有效地利用立体车库的空间,使立体车库的设计更合理紧凑。每层停车区包括三个环形停车机构3a、3b、3c,三个环形停车机构3a、3b、3c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在升降机2的外侧,即形成以升降机2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各个环形载车板以圆环圆心为中心在水平面上转动,可逆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以提高效率。而且不同层的停车区的车辆出入口4设置在最外侧的环形停车机构的外侧,即车辆从停车区的外缘进入停车区。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立体车库设置两层停车区,并在每个停车区设置了三个环形停车机构,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立体车库设置可以设置三层或更多层停车区,每个停车区也可以设置两个或三个以上的环形停车机构,这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环形停车机构包括环形载车板31,停车位沿环形载车板31的周向排列设置,即停车位环绕环形载车板31设置。停车时,车尾朝向升降机2,车头朝向外侧;或者,车头朝向升降机2,车尾朝向外侧。在环形载车板31上设置一个行车道32,当然环形载车板31上也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行车道32,但行车道32的数量不易过多,以免影响空间使用率。当然,立体车库可以根据环形载车板31的大小设置不同数量的行车道,优选在环形载车板31上设置不超过三个行车道32。对于超大型环形载车板31而言,结合考虑停放效率,也可以设置超过三个行车道32。也就是说,行车道32的数量应综合考虑停放效率和空间利用率。当环形载车板31上设置多个行车道32时,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车库,包括立体设置的多层停车区和设置在停车区中部的升降机,所述升降机用于车主进出不同层的停车区,其特征在于,每层停车区包括至少两个环形停车机构,环形停车机构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在所述升降机的外侧,而且不同层的停车区的车辆出入口设置在最外侧的环形停车机构的外侧;所述环形停车机构包括环形载车板,停车位沿环形载车板的周向排列设置,在所述环形载车板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行车道,转动所述环形载车板使相邻的环形停车机构的车位与该环形载车板的行车道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包括立体设置的多层停车区和设置在停车区中部的升降机,所述升降机用于车主进出不同层的停车区,其特征在于,每层停车区包括至少两个环形停车机构,环形停车机构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在所述升降机的外侧,而且不同层的停车区的车辆出入口设置在最外侧的环形停车机构的外侧;所述环形停车机构包括环形载车板,停车位沿环形载车板的周向排列设置,在所述环形载车板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行车道,转动所述环形载车板使相邻的环形停车机构的车位与该环形载车板的行车道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载车板上设置有2-3个行车道,而且所述行车道在所述环形载车板的周向均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停车机构还包括传动齿轮和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在所述环形载车板上设置有驱动齿条,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条啮合,所述转动电机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环形载车板的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还包括处理器和控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忠毅
申请(专利权)人:全忠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