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套以及应用所述连接套的挤压机穿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3390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套,应用于挤压机穿孔系统,过渡连接挤压机穿孔系统中穿孔针支承与穿孔针,所述连接套包括穿孔针支承连接端、连接套主体、以及穿孔针连接端,所述连接套主体靠近所述穿孔针连接端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储油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连接套的挤压机穿孔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套适用于连接穿孔针与穿孔针支承,在悬空的轴中部加入二级导向作用,大幅减少悬空长度、拆卸维护简单,所述连接套设有用于储油的凹槽,凹槽与挤压杆内孔通过润滑油滑动摩擦,减少工装磨损、延长工装寿命。

A connecting sleeve and an extruder piercing system applying the connecting sleev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ing sleeve, which is applied to the piercing system of an extruder. The connecting sleeve transitively connects the piercing needle support and the piercing needle in the piercing system of an extruder. The connecting sleeve comprises the supporting connecting end of the piercing needle, the connecting sleeve body and the connecting end of the piercing needle. The connecting sleeve body is close to the connecting end of the piercing needle, an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oov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n extruder piercing system applying the connecting sleeve. The connecting sleev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connecting the perforating needle and the support of the perforating needle, adding a secondary guiding role in the middle of the suspended shaft, greatly reducing the suspension length, simple dis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The connecting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for oil storage, and the groove and the inner hole of the extrusion rod slides through lubricating oil to reduce tool wear and prolong tool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套以及应用所述连接套的挤压机穿孔系统
本技术涉及挤压设备工装
,具体涉及一种穿孔系统用的连接套。
技术介绍
挤压是对放置在挤压筒内的坯料一端施以压力,使之从特定的空隙(模孔)中流出而成型的塑性加工方法,穿孔挤压法是管材广泛采用的生产方法之一,穿孔挤压法可以简化铸锭铸造工艺并减少锭坯的车削、搪孔工序,减少了几何废料,挤出的管材内表面品质好、成品率高,穿孔挤压还可减少粗晶环和缩尾等缺陷,提高组织、性能的均匀性。常见的挤压机穿孔系统包括穿孔针、与穿孔针螺纹连接的穿孔针支承,穿孔针支承设于挤压杆的内部,挤压杆尾端的内孔部位设有与穿孔针支承间隙配合的导向铜套,在穿孔针支承轴向运动时起到导向作用。常见的穿孔针为轴形工装,穿孔针支承同样为轴向运动的长杆形工装,挤压杆的内径与穿孔针支承的外径存在1mm左右的间隙,因此穿孔针支承在挤压杆中往复运动时,穿孔针和穿孔针支承运动到最前端时,从导向铜套到穿孔针均处于悬空状态,悬臂较长,可达到2m以上,在自身重力和挤压力的作用下穿孔系统容易摩擦、损坏;同时穿孔针处于最前端,在穿孔挤压中承受穿透挤压铜锭的极大阻力,容易发生偏移导致挤压管材严重偏心;而且挤压时穿孔针和穿孔针支承需承受因金属流动产生的摩擦力从而形成的摩擦拉力,容易使穿孔针变细甚至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套,用于解决现有的挤压机穿孔系统悬臂较长导致挤压管材偏心、工装易损坏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套,应用于挤压机穿孔系统,过渡连接挤压机穿孔系统中穿孔针支承与穿孔针,所述连接套包括穿孔针支承连接端、连接套主体、以及穿孔针连接端,所述连接套主体靠近所述穿孔针连接端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储油的凹槽。优选地,所述凹槽呈矩形齿状。本技术提供的凹槽为矩形齿状,增加了与挤压杆的接触面积,支撑性更强。优选地,所述连接套还包括设于所述穿孔针支承连接端和连接套主体之间的定位部,用于与穿孔针支承定位。本技术提供定位部与穿孔针支承定位,消除螺纹连接的间隙影响。优选地,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穿孔针支承为间隙配合。间隙配合保证定位部与穿孔针支承位置的一致性、以及良好的同轴度。优选地,所述连接套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套主体和/或穿孔针连接端上的多个扳手扁位,用于工件安装与拆卸。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套设有多个扳手扁位,便于螺纹件的安装、紧固和拆卸,使得连接套拆卸维护简单,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挤压机穿孔系统,设于挤压杆内,所述挤压机穿孔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套,用于过渡连接穿孔系统中穿孔针支承与穿孔针,所述连接套的一端通过穿孔针支承连接端与所述穿孔针支承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穿孔针连接端与所述穿孔针连接,所述连接套的凹槽与所述挤压杆间隙配合。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套设有凹槽,凹槽与挤压杆的内孔接触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连接套对穿孔系统中呈长轴悬臂状态的轴中部起到支承导向作用,有效改善挤制管材的偏心质量状态。优选地,所述连接套与所述穿孔针支承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作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的特点。优选地,所述连接套与所述穿孔针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作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的特点。优选地,所述连接套的强度低于所述穿孔针和穿孔针支承的强度。连接套设计为易损件,使其强度低于所连接的穿孔针支承与穿孔针,保护更加昂贵的穿孔针支承与穿孔针。优选地,所述连接套的穿孔针支承连接端的强度最低。本技术提供的穿孔针支承连接端作为整个穿孔系统中最薄弱环节,当穿孔系统承受摩擦拉力过大时穿孔针支承连接端优先失效,保证设备及其他工装安全不受损坏。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套以及挤压机穿孔系统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套适用于连接穿孔针与穿孔针支承,在悬空的轴中部加入二级导向作用,大幅减少悬空长度、拆卸维护简单,所述连接套设有用于储油的凹槽,凹槽与挤压杆内孔通过润滑油滑动摩擦,减少工装磨损、延长工装寿命;同时所述凹槽与挤压杆内孔的接触将穿孔系统原来的悬空状态变为有支撑点的状态,有效保证挤压杆、穿孔针、挤压筒在生产时能够处于同心状态,从而改善挤制管材偏心质量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连接套,11-穿孔针支承连接端,12-定位部,13-连接套主体,131-凹槽,14-穿孔针连接端,15-扳手扁位。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许多可应用的创造性概念,该创造性概念可大量的体现于具体的上下文中。在下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作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说明,而不构成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挤压机穿孔系统,设于挤压杆内,所述挤压机穿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孔针支承、连接套1、以及穿孔针,所述连接套1应用于挤压机穿孔系统,用于过渡连接穿孔系统中穿孔针支承与穿孔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孔针支承、穿孔针、以及挤压杆均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并不赘述。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套1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穿孔针支承连接端11、定位部12、连接套主体13、穿孔针连接端14、以及多个扳手扁位15,所述连接套1的一端通过穿孔针支承连接端11与所述穿孔针支承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穿孔针连接端14与所述穿孔针连接,所述连接套1设于所述挤压杆内。所述连接套1与所述穿孔针支承螺纹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套1的穿孔针支承连接端11与所述穿孔针支承螺纹连接,作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螺纹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的特点。所述穿孔针支承连接端11优选为外螺纹,所述穿孔针支承设有内螺纹与之相配。因螺纹连接存在间隙,所述连接套1设有所述定位部12,设于所述穿孔针支承连接端11和连接套主体13之间,用于与所述穿孔针支承定位。所述定位部12优选为40~60mm的长度,可消除螺纹连接的间隙影响,起到定位作用。所述定位部12与所述穿孔针支承优选为间隙配合,间隙配合指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即孔的实际尺寸永远大于或等于轴的实际尺寸。所述定位部12与所述穿孔针支承的配合精度优选为H8/f7,其中,H8:H为孔的基本偏差代号,8表示标准公差等级;f7:f为轴的基本偏差代号,7表示标准公差等级。H8/f7为中等间隙、液体摩擦良好的转动配合,适用于中等转速及中等轴颈压力的一般精度的传动,也可用于易于装配的长轴或多支承的中等精度的定位配合。公差数值根据不同的公称尺寸,按照国家标准GB/T1800.2-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2部分: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极限偏差表》即可查得。根据公差带选择合适的间隙配合的配合精度,符合优先配合特性,配合的更好。所述连接套主体13呈中空的圆柱状,所述连接套主体13靠近所述穿孔针连接端14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储油的凹槽131,所述凹槽131与所述挤压杆间隙配合。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套,应用于挤压机穿孔系统,过渡连接挤压机穿孔系统中穿孔针支承与穿孔针,所述连接套(1)包括穿孔针支承连接端(11)、连接套主体(13)、以及穿孔针连接端(1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主体(13)靠近所述穿孔针连接端(14)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储油的凹槽(1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套,应用于挤压机穿孔系统,过渡连接挤压机穿孔系统中穿孔针支承与穿孔针,所述连接套(1)包括穿孔针支承连接端(11)、连接套主体(13)、以及穿孔针连接端(1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主体(13)靠近所述穿孔针连接端(14)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储油的凹槽(1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31)呈矩形齿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1)还包括设于所述穿孔针支承连接端(11)和连接套主体(13)之间的定位部(12),用于与穿孔针支承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2)与所述穿孔针支承为间隙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1)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套主体(13)和/或穿孔针连接端(14)上的多个扳手扁位(15),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联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泛洲中越合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