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集成的惯性闭锁机构的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0609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车门把手(10),该车门把手具有可固定在门板上的支承框架(16)(支承卡箍)以及铰接在该支承框架(16)中的回行杠杆(18),其中在所述支承框架(16)上铰接着手拉柄(60),并且所述回行杠杆(18)可通过所述手拉柄(60)来操纵并且在该回行杠杆(18)上联接了至少一个传动件(24、26、28、30),通过所述传动件(24、26、28、30)可以使车门解锁,其中惯性闭锁机构(32)可克服弹簧压力进行偏转地得到支承,该惯性闭锁机构(32)在侧面碰撞时由于其惯性可移到闭锁位置中,在该闭锁位置中该惯性闭锁机构(32)阻止所述车门解锁。在此规定,所述惯性闭锁机构(32)作用在所述传动件(24、26、28、30)上并且所述传动件(24、26、28、30)及惯性闭锁机构(32)共同集成地布置在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中,并且在所述闭锁位置中可阻止所述传动件(24、26、28、30)的操纵并且由此阻止所述回行杠杆(18)偏转到所述车门的解锁位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车门把手,该车门把手具有可固定在门板上的支承框架(支承卡箍)以及铰接在所述支承框架中的回行杠杆,其中在所述支承框架上铰接着手拉柄,并且所述回行杠杆可通过所述手拉柄来操纵并且在该回行杠杆上联接了传动件,尤其是软套管钢丝索,通过所述传动件可以使车门解锁,其中惯性闭锁机构铰接在所述软套管钢丝索上并且在闭锁位置中防止所述回行杠杆偏转到车门的解锁位置中。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的背景是在-比如在发生车祸的情况下-车门受到来自外面的冲击负荷时避免车门闩意外地解锁。在一种这样的情况下,车门把手根据惯性定律相应地倾向于向外摆动,由此可能消除闭锁作用。DE 20 23 859 C3说明了一种用于汽车门闩的闭锁装置,该闭锁装置用于防止车门因过度加速对不平衡的、活动支承的闭锁件的作用而意外打开,在加速时间中通过设有附加质量和复位弹簧的杠杆防止所述闭锁件进行加速运动,其中设置了双臂的杠杆,该杠杆的一条支臂接纳着所述附加质量并且其另一条支臂则抵靠在所述闭锁件上,并且所述通过加速及所述附加质量引起的且根据杠杆臂传递的惯性力反向于所述闭锁件的有效的惯性力,其中所述闭锁件是具有伸入车门内部的杆部的手拉柄,所述附加质量作用于该杆部。此外,所述闭锁装置的可靠的突出之处在于,使所述杠杆抵靠在杆部上的凸耳处的拉力弹簧作用在支承着所述附加质量的杠杆上,在拉拽所述手拉柄来打开闭锁装置时可克服该拉力弹簧的弹力。此外,DE 196 10 200 A1公开了一种汽车的车门外把手,所述车门外把手具有可固定在门板上的支承框架(支承卡箍)和铰接在所述支承框架上的回转臂(旋转卡箍),其中在所述支承框架上铰接着所述手拉柄,并且所述回转臂可通过所述手拉柄来操纵并且在该回转臂上联接着传动件,尤其是软套管钢丝索,并且车门可以通过所述传动件来打开,其中惯性闭锁机构可克服弹簧压力地进行偏移地得到支承,-->该惯性闭锁机构在侧面碰撞时由于其质量处于闭锁的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所述惯性闭锁机构阻止车门打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闭锁机构铰接在所述回转臂上并且在闭锁的位置中阻止所述回转臂偏转到打开位置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在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车门把手上布置惯性闭锁机构,该惯性闭锁机构除了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很小且重量很轻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可靠的高效能。惯性闭锁机构作用在传动件上,尤其作用在软套管钢丝索上,并且所述传动件及惯性闭锁机构共同地集成地布置在所述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中,并且在闭锁位置中阻止操纵所述传动件并且由此阻止所述回行杠杆偏转到车门的打开位置中,由此保证在碰撞情况中不会通过所述被闭锁的回行杠杆使车门处于解锁位置中。按本专利技术,所述惯性闭锁机构直接布置在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内部的软套管钢丝索上。所述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则布置在车门把手的支承框架上或者说支承卡箍上。通过这种布置方式,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也就是说,在碰撞情况下通过所述直接布置在软套管钢丝索上的集成的惯性闭锁机构来锁住所述软套管钢丝索,从而避免在碰撞情况下车门解锁并且由此避免车门打开。由此尤其优选所述惯性闭锁机构不再通过其它部件间接作用于所述软套管钢丝索上,而是所述惯性闭锁机构直接布置在所述软套管钢丝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惯性闭锁机构在其正常位置中如此布置,使得其没有锁闭所述可围绕着第一回转轴线旋转运动地得到支承的回行杠杆并且只有在出现动态的惯性力才使所述惯性闭锁机构围绕着第二回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由此使所述惯性闭锁机构啮合在所述软套管钢丝索中并且由此锁住所述传动件。在另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所述软套管钢丝索的传动件布置在所述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中,其中所述传动件包括具有加套的软套管钢丝索的区域、裸露的软套管钢丝索绞合线、软套管钢丝索悬挂件和布置在所述加套的软套管钢丝索及所述软套管钢丝索悬挂件之间的波纹管。在此,软套管钢丝索悬挂装置包括所述软套管钢丝索悬挂件、-->所述软套管钢丝索绞合线以及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作为在波纹颈部上方的支座布置在所述裸露的软套管钢丝索绞合线上。所述软套管钢丝索绞合线相应地在所述波纹管中继续导引直至外套中的门锁处(也就是作为加套的软套管钢丝索)。此外,按本专利技术优选存在两种方案用于布置所述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连同布置在该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中的传动件,也就是说,所述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一方面可以在所述支承框架中平行于所述车门把手也就是基本上沿X方向(行驶方向)来布置,或者另一方面也可以正交于所述车门把手也就是基本上沿Z方向来布置。不依赖于所述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连同布置在该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上的传动件的布置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可以实施两种实施方案。在第一实施方案中,车门把手的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闭锁机构在所述第二回转轴线上在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中的悬架中在该惯性闭锁机构的正常位置中通过将所述悬架围卡住的第一弹簧元件保持远离所述传动件,并且只有在出现动态的惯性力时才可克服所述第一弹簧元件的可预先给定的弹簧力,并且所述惯性闭锁机构的围绕着所述第二回转轴线的旋转运动迫使所述传动件被锁住,尤其迫使所述软套管钢丝索悬挂装置的第一支座在软套管钢丝索绞合线的延长段中被锁住。在所述第一实施方案中,可以如此构造所述车门把手,使得所述惯性闭锁机构在其闭锁位置中以至少一个在一端布置的闭锁件尤其平放在所述软套管钢丝索悬挂装置的传动件的第一支座上。在第二实施方案中,所述车门把手的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闭锁机构在第二回转轴线上通过可旋转运动的、处于所述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的定位横档接纳口中的定位横档在该惯性闭锁机构的正常位置中通过所述第一弹簧元件保持远离所述传动件,并且只有在出现动态的惯性力时才可克服所述第一弹簧元件的可预先给定的弹簧力,并且所述惯性闭锁机构的围绕着所述第二回转轴线的旋转运动迫使所述传动件被锁住,尤其迫使所述软套管钢丝索的软套管钢丝索悬挂装置被锁住。在所述第二实施方案中,优选如此构造所述车门把手,使得所述-->惯性闭锁机构在其闭锁位置中象等臂杆一样以至少一个在一端布置的闭锁件啮合在布置在所述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的第一接纳本体中的闭锁级中。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所述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不依赖于实施方案构造为接纳着所述传动件的接纳本体,并且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汽车的车门把手(10),尤其是车门外把手,具有可固定在门板上的支承框架(16)(支承卡箍)以及铰接在所述支承框架(16)中的回行杠杆(18),其中在所述支承框架(16)上铰接着手拉柄(60),并且所述回行杠杆(18)可通过所述手拉柄(60)来操纵,并且在该回行杠杆(18)上联接了至少一个传动件(24、26、28、30),通过所述传动件(24、26、28、30)可以使车门解锁,其中惯性闭锁机构(32)可克服弹簧压力进行偏转地得到支承,该惯性闭锁机构(32)在侧面碰撞时由于其惯性可移到闭锁位置中,在该闭锁位置中该惯性闭锁机构(32)阻止所述车门解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闭锁机构(32)作用在所述传动件(24、26、28、30)上并且所述传动件(24、26、28、30)及惯性闭锁机构(32)共同集成地布置在软套管钢丝索连接装置中,并且在所述闭锁位置中可阻止所述传动件(24、26、28、30)的操纵并且由此阻止所述回行杠杆(18)偏转到所述车门的解锁位置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5-10-14 102005049142.11.汽车的车门把手(10),尤其是车门外把手,具有可固定在门
板上的支承框架(16)(支承卡箍)以及铰接在所述支承框架(16)
中的回行杠杆(18),其中在所述支承框架(16)上铰接着手拉柄(60),
并且所述回行杠杆(18)可通过所述手拉柄(60)来操纵,并且在该
回行杠杆(18)上联接了至少一个传动件(24、26、28、30),通过
所述传动件(24、26、28、30)可以使车门解锁,其中惯性闭锁机构
(32)可克服弹簧压力进行偏转地得到支承,该惯性闭锁机构(32)
在侧面碰撞时由于其惯性可移到闭锁位置中,在该闭锁位置中该惯性
闭锁机构(32)阻止所述车门解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闭锁机构
(32)作用在所述传动件(24、26、28、30)上并且所述传动件(24、
26、28、30)及惯性闭锁机构(32)共同集成地布置在软套管钢丝索
连接装置中,并且在所述闭锁位置中可阻止所述传动件(24、26、28、
30)的操纵并且由此阻止所述回行杠杆(18)偏转到所述车门的解锁
位置中。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闭锁机
构(32)在其正常位置中没有锁闭所述围绕着第一回转轴线(20)旋
转运动地得到支承的回行杠杆(18),并且只有在出现动态的惯性力
时才使所述惯性闭锁机构(32)围绕着第二回转轴线(36)进行旋转
运动,并且由此锁闭所述传动件(24、26、28、30)。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24、
26、28、30)在所述惯性闭锁机构(32)的区域中集成在所述软套管
钢丝索连接装置(100)中,其中所述传动件(24、26、28、30)包括
具有加套的软套管钢丝索(24)的区域、软套管钢丝索绞合线(26)、
软套管钢丝索悬挂件(28)以及布置在所述加套的软套管钢丝索(24)
和所述软套管钢丝索悬挂件(28)之间的波纹管(30)。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套管钢丝
索连接装置(100)连同所述传动件(24、26、28、30)平行所述车门
把手(10)沿X方向或者基本上正交于所述车门把手(10)沿Z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迈耶R多T罗森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