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燕专利>正文

一种用能够充分吸收撞击应力的无人驾驶车辆用防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502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能够充分吸收撞击应力的无人驾驶车辆用防撞梁,包括U形安装架、防撞板、拉伸弹簧及压缩弹簧,U形安装架开口朝下,U形安装架顶部靠近两侧处固定连接有粗管,两个粗管内设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底端与U形安装架顶部固定连接,压缩弹簧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与粗管内壁滑动连接,活动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细杆,细杆顶端穿过粗管顶部管口,并延伸到粗管外与防撞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粗管之间设置有安装盒,安装盒底部与U形安装架顶部固定连接,安装盒内设置有竖杆,安装盒顶部和底部以及U形安装架均开设有与竖杆相匹配的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能够充分吸收撞击应力的无人驾驶车辆用防撞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防撞梁
,具体为一种用能够充分吸收撞击应力的无人驾驶车辆用防撞梁。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出行的重要工具,大量汽车进入家庭生活,汽车数量的增加也造成交通事故数量的增加。在交通事故中,前部碰撞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碰撞形式,而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新科技的产物也已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防撞梁作为车辆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发生碰撞时自身产生变形,吸收碰撞力,并且,设置于防撞梁的后侧的吸能盒等缓冲部件能够进一步吸收碰撞力,以减轻对车内乘员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梁吸收防撞梁的撞击力效果差,吸收能量有限,对车内乘员的保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吸收撞击力效果差、吸收能量有限和保护效果不佳等缺陷,提供一种用能够充分吸收撞击应力的无人驾驶车辆用防撞梁。所述一种用能够充分吸收撞击应力的无人驾驶车辆用防撞梁具有吸收撞击力效果好、吸收能量效果好和保护效果佳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能够充分吸收撞击应力的无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能够充分吸收撞击应力的无人驾驶车辆用防撞梁,包括U形安装架(1)和防撞板(3),所述U形安装架(1)开口朝下,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安装架(1)顶部靠近两侧处固定连接有粗管(2),两个所述粗管(2)内设置有压缩弹簧(18),所述压缩弹簧(18)底端与U形安装架(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18)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4),所述活动块(4)与粗管(2)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4)顶部固定连接有细杆(5),所述细杆(5)顶端穿过粗管(2)顶部管口,并延伸到粗管(2)外与防撞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粗管(2)之间设置有安装盒(22),所述安装盒(22)底部与U形安装架(1)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能够充分吸收撞击应力的无人驾驶车辆用防撞梁,包括U形安装架(1)和防撞板(3),所述U形安装架(1)开口朝下,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安装架(1)顶部靠近两侧处固定连接有粗管(2),两个所述粗管(2)内设置有压缩弹簧(18),所述压缩弹簧(18)底端与U形安装架(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18)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4),所述活动块(4)与粗管(2)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4)顶部固定连接有细杆(5),所述细杆(5)顶端穿过粗管(2)顶部管口,并延伸到粗管(2)外与防撞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粗管(2)之间设置有安装盒(22),所述安装盒(22)底部与U形安装架(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盒(22)内设置有竖杆(9),所述安装盒(22)顶部和底部以及U形安装架(1)均开设有与竖杆(9)相匹配的通孔(19),所述竖杆(9)的顶端穿过安装盒(22)顶部上的通孔(19),并延伸到安装盒(22)外固定连接有横板(21),所述竖杆(9)底端依次穿过安装盒(22)和U形安装架(1)上的通孔(19),并延伸到U形安装架(1)底部外,所述安装盒(22)和粗管(2)之间设置有两个活动杆(7),所述粗管(2)和安装盒(22)与活动杆(7)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活动槽(16)和第二活动槽(26),两个所述活动杆(7)相远离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17)与活动杆(7)相远离的一端穿过第一活动槽(16),并与活动块(4)侧壁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杆(17)与活动杆(7)相远离的一端穿过第二活动槽(26),并与竖杆(9)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燕
申请(专利权)人:唐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