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缆制造工艺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04月14日,申请号为201610235635.9,专利技术名称为“光缆制造工艺”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缆制造工艺,具体涉及光缆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光缆制造时包括护套注塑工艺,光缆注塑完成后,需要对光缆进行冷却,现有生产线中冷却水槽呈一字形排布,占用空间过多。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节约场地的多次冷却技术,通过两个滚轮使得光缆在输送途中两次反转输送方向,从而实现三次冷却,其中两次在同一个冷却架冷却,一次空中冷却。虽然这种冷却方式提高了场地利用率,但是空气冷却效果差,且光缆在同一个冷却架冷却两次,这种冷却形式不能对光缆实现逐步冷却,导致护套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光缆制造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提高场地利用率的同时,不能对光缆实现逐步冷却,导致护套质量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缆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从注塑装置输送过来的光缆通过第一冷却架冷却,第一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60℃~70℃;2)通过换向轮将从第一冷却架出口输出的光缆通入设置在第一冷却架正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缆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从注塑装置输送过来的光缆通过第一冷却架冷却,第一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60℃~70℃;2)通过换向轮将从第一冷却架出口输出的光缆通入设置在第一冷却架正上方的第二冷却架中,第二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30℃~40℃;3)通过换向轮将从第二冷却架出口输出的光缆通入设置在第二冷却架正上方的第三冷却架中,第三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10℃~20℃;4)光缆从第三冷却架出口输出,完成冷却操作;步骤1)~步骤4)通过冷却装置进行操作,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基座;三个冷却架,由下到上间隔布置,分别为第一冷却架、第二冷却架以及第三冷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缆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从注塑装置输送过来的光缆通过第一冷却架冷却,第一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60℃~70℃;2)通过换向轮将从第一冷却架出口输出的光缆通入设置在第一冷却架正上方的第二冷却架中,第二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30℃~40℃;3)通过换向轮将从第二冷却架出口输出的光缆通入设置在第二冷却架正上方的第三冷却架中,第三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10℃~20℃;4)光缆从第三冷却架出口输出,完成冷却操作;步骤1)~步骤4)通过冷却装置进行操作,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基座;三个冷却架,由下到上间隔布置,分别为第一冷却架、第二冷却架以及第三冷却架;两个换向轮,安装在基座上,分别为第一换向轮以及第二换向轮,各换向轮均具有与光缆配合的环形凹槽,所述第一换向轮设置在第一冷却架与第二冷却架之间,用于将从第一冷却架出来的光缆输入至第二冷却架中,所述第二换向轮设置在第二冷却架与第三冷却架之间,用于将从第二冷却架出来的光缆输入第三冷却架中;两个冷却箱,分别与对应的换向轮配合,换向轮的中下部位于对应的冷却箱中,冷却箱具有供光缆穿入的出水口;冷却喷头,设置在换向轮的周沿,用于向环形凹槽处喷射冷却水;各冷却架均包括:一端开口的长条形的壳体,壳体包括两个长侧壁、两个短侧壁以及底壁,所述底壁上设有供冷却水流出的出水孔,壳体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两个转动轮,分别转动设置在壳体的两端;输送带,安装在两个转动轮上,用于支撑并输送光缆;进水管,用于将冷却水喷向光缆,所述进水管有多组,各组进水管沿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组进水管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光缆两侧的进水管,各进水管上安装有喷头;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轮带动输送带运动;所述第一换向轮与第二冷却架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喜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