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2130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2:13
发动机控制装置(50)在发动机(11)的燃烧停止后,在发动机转速下降至0时的转速下降期间,基于发动机(11)的压缩上死点处的发动机转速,对是否处于发动机(11)的转速即将变为0之前的压缩上死点进行判断。在判断为处于发动机(11)的转速即将为0之前的压缩上死点的情况下,发动机控制装置(50)通过旋转电机(30)从所述压缩上死点开始施加反转矩,通过所述反转矩的施加,使活塞(13)在膨胀行程的前半段期间的旋转角度位置停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动机控制装置相关申请的援引本申请以2016年5月1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094756号的申请为基础,在此援引其记载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辆中,当发动机停止时,由发动机旋转的回摆(反转)而产生振动,其振动可能会使驾驶者感到不适。它是由活塞被发动机输出轴的旋转停止时的气筒内的压力压回而产生。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在配备有怠速停止功能的车辆中,对发动机输出轴的旋转停止时的回摆进行预测。此外,在判断为产生有回摆的情况下,使用起动电动机,向发动机输出轴施加正转侧的转矩,控制成使活塞越过上死点。藉此,降低回摆的产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026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控制成活塞越过上死点的情况下,不能确定活塞是否实际在正确的位置停止。其结果是,可能会再次发生回摆。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控制装置,通过抑制发动机反转,从而能降低随之产生的振动。第一个专利技术应用于包括旋转电机的发动机系统,上述旋转电机可以向反复执行包括压缩和膨胀的各行程的循环的发动机的发动机输出轴施加正转侧的转矩即正转矩和反转侧的转矩即反转矩,包括:转速判断部,在上述发动机的燃烧停止后,在发动机转速下降至0时的转速下降期间,上述转速判断部基于上述发动机的压缩上死点处的发动机转速,对上述发动机的转速即将为0之前的压缩上死点进行判断;以及转矩控制部,在判断为处于上述发动机的转速即将为0之前的压缩上死点的情况下,上述转矩控制部通过上述旋转电机从上述压缩上死点开始施加反转矩,通过上述反转矩的施加,使活塞在膨胀行程的前半期间的旋转角度位置停止。在发动机的转速为0时活塞在膨胀行程的后半期间停止的情况下,存在活塞被气筒内的压缩反作用力压回的情况。在上述情况下,发动机反转,其结果是,导致振动的产生。在上述结构中,在判断为处于发动机的转速即将为0之前的压缩上死点的情况下,使用旋转电机从上述压缩上死点开始施加反转矩。在上述情况下,通过施加反转矩,从而能使活塞在膨胀行程的前半位置停止。藉此,能抑制发动机发生反转,从而能减少随之产生的振动。另外,在多气筒发动机中,可以通过施加反转矩来对活塞的停止位置进行控制,以避免在一个气筒中活塞的停止位置为膨胀行程的前半期间的位置,且在其它气筒中,活塞的停止位置为压缩行程的后半期间的位置。第二个专利技术是,上述转速判断部基于上述发动机的压缩上死点处的发动机转速为规定值以下,判断是否处于上述发动机的转速即将为0之前的压缩上死点,上述规定值是能判断为通过上述旋转电机从压缩上死点开始施加反转矩,直至超过膨胀行程的前半期间之间,能使上述发动机输出轴的旋转停止的值。在上述结构中,由于规定值是能判断为通过反转矩的施加,能使活塞在膨胀行程的前半位置停止的值,因此,能使活塞在期望的位置停止。藉此,通过抑制发动机发生反转,从而能降低随之产生的振动。第三个专利技术是,包括停止判断部,在通过上述旋转电机施加上述反转矩后,上述停止判断部对上述活塞是否在膨胀行程的前半期间的旋转角度位置停止进行判断,在施加上述反转矩后,上述转矩控制部基于判断为上述活塞在膨胀行程的前半期间的旋转角度位置停止,停止施加上述反转矩。在上述结构中,在施加反转矩后,设置有停止判断部,在判断为活塞在期望的位置停止的情况下,使反转矩停止。在上述情况下,当发动机的旋转在膨胀行程的前半位置停止时,解除反转矩的施加。藉此,能防止由施加反转矩引起的发动机反转。第四个专利技术是,在通过上述停止判断部判断为上述活塞没有在膨胀行程的前半期间的旋转角度位置停止的情况下,上述转矩控制部通过上述旋转电机施加正转矩,以越过下一个压缩上死点。在上述结构中,在通过停止判断部判断为活塞没有在期望的位置停止的情况下,设置重新执行的后备处理。即,在判断为没有在期望的位置停止的情况下,施加正转矩以越过下一个压缩上死点。接着,当到达上述压缩上死点时,进行从该处开始再次施加反转矩,使活塞在膨胀行程的前半位置停止的处理。藉此,能进一步可靠地使活塞在期望的位置停止,能提高抑制振动的效果。在此,正转矩的施加并不是在每次发动机停止时执行,而是限定在通过之前的反转矩施加而导致旋转停止失败的情况下,即活塞没有在膨胀行程的前半停止的情况下执行。因此,能尽可能抑制由施加正转矩导致的消耗电力的增加。第五个专利技术是,包括共振区域判断部,在上述转速下降期间,上述共振区域判断部对发动机转速是否处于至少包括上述发动机的共振区域的规定转速区域进行判断,在施加上述反转矩之前,在判断为发动机转速处于上述规定转速区域的情况下,上述转矩控制部通过上述旋转电机来施加反转矩。在上述结构中,除了通过曲柄角停止处理来施加反转矩以外,还设置有在包含共振区域的规定转速区域中施加反转矩的结构。在上述情况下,除了随着发动机的反转产生的振动以外,还能抑制共振区域中的振动。藉此,能减轻共振区域的振动对伴随反转产生的振动造成的不良影响,能发挥协同的振动抑制效果。附图说明参照附图和以下详细的记述,可以更明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如下所述。图1是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示意结构图。图2是转速下降期间的发动机转速的推移图。图3是表示停止发动机转速的处理的流程图。图4是反转矩设定的处理的流程图。图5是曲柄角停止处理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停止发动机转速的处理的方式的时序图。图7是表示曲柄角停止处理的方式的时序图。图8是表示曲柄角停止处理的方式的时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将装设于车辆的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具体化。在上述控制系统中,将电子控制单元(以下,称作ECU)作为中枢来对发动机的运转状态等进行控制。本系统的整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图1所示的车辆10中,发动机11由汽油等燃料的燃烧来驱动,是反复执行吸气、压缩、膨胀及排气的各行程的四冲程发动机。发动机11具有四个汽缸(气筒)12,各汽缸12中分别收容有活塞13。此外,发动机11适当地包括燃料喷射阀(未图示)、点火装置(未图示)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四气筒的发动机,但发动机的气筒数量可以为任意。此外,发动机11并不限定为汽油发动机,也可以是柴油发动机。在汽缸12中,从吸气部20供给空气。吸气部20具有吸气歧管21,在吸气歧管21的上游,设置有对吸入空气量进行调节的节流阀22。在发动机11,一体地设置有MG(电动发电机)30。MG30是作为电动机和发电机而驱动的旋转电机。发动机11的曲柄轴(发动机输出轴)14与曲柄带轮15机械连接,MG30的旋转轴31与MG带轮32机械连接。此外,通过皮带33将曲柄带轮15和MG带轮32驱动连结。当发动机起动时,利用MG30的旋转使发动机11初始旋转(曲轴旋转)。另外,也可以是另外设置起动电动机,利用起动电动机的旋转使发动机11初始旋转的结构。此外,MG30经由电力转换电路即逆变器34与电池35连接。在MG30作为电动机进行驱动的情况下,根据ECU50的指令,使电力从电池35经由逆变器34向MG30供给。其结果是,MG30驱动。也可以在逆变器34中设置另外的ECU以接收ECU50的指令而对逆变器34的电力转换电路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在MG30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控制装置(50),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旋转电机(30)的发动机系统,所述旋转电机(30)可以向反复执行包括压缩和膨胀的各行程的循环的发动机(11)的发动机输出轴(14)施加正转侧的转矩即正转矩和反转侧的转矩即反转矩,包括:转速判断部,在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停止后,发动机转速下降至0时的转速下降期间,所述转速判断部基于所述发动机的压缩上死点处的发动机转速,判断是否处于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即将变为0之前的压缩上死点;以及转矩控制部,在判断为处于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即将变为0之前的压缩上死点的情况下,所述转矩控制部通过所述旋转电机从所述压缩上死点开始施加反转矩,通过施加所述反转矩,使活塞(13)在膨胀行程的前半期间的旋转角度位置停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5.10 JP 2016-0947561.一种发动机控制装置(50),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旋转电机(30)的发动机系统,所述旋转电机(30)可以向反复执行包括压缩和膨胀的各行程的循环的发动机(11)的发动机输出轴(14)施加正转侧的转矩即正转矩和反转侧的转矩即反转矩,包括:转速判断部,在所述发动机的燃烧停止后,发动机转速下降至0时的转速下降期间,所述转速判断部基于所述发动机的压缩上死点处的发动机转速,判断是否处于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即将变为0之前的压缩上死点;以及转矩控制部,在判断为处于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即将变为0之前的压缩上死点的情况下,所述转矩控制部通过所述旋转电机从所述压缩上死点开始施加反转矩,通过施加所述反转矩,使活塞(13)在膨胀行程的前半期间的旋转角度位置停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速判断部基于所述发动机的压缩上死点处的发动机转速为规定值以下,判断为处于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即将变为0之前的压缩上死点,所述规定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星野将吾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