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近室温制备工艺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891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近室温制备工艺及应用,该工艺包含:步骤1,将导电衬底放入原子层沉积反应腔中,抽真空;步骤2,在20~40℃下,沉积生长Al2O3;步骤3,将步骤2所得器件放入磁控溅射沉积腔中,抽真空;步骤4,在20~40℃下,生长IGZO沟道层;步骤5,对步骤4所得的器件进行紫外曝光、刻蚀形成沟道;步骤6,进行第二次光刻,蒸镀源漏电极,去光刻胶,无需进行退火处理,得到底栅型高性能薄膜晶体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近室温制备工艺,并且该薄膜晶体管具有对不同波长光的响应能力可用于柔性电子、光电探测、生物电子等领域。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High Performance Thin Film Transistor at Near Room Tempera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ar room temperatur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of a high performance thin film transistor. The process includes: step 1, putting conductive substrates into the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reaction chamber to vacuum; step 2, depositing and growing Al2O3 at 20-40 degrees C; step 3, putting the device obtained in step 2 into the magnetron sputtering deposition chamber to vacuum; step 4, growing IGZO channel layer at 20-40 degrees C; Step 5: Ultraviolet exposure and etching are performed on the device obtained in step 4 to form a channel; Step 6, the second lithography is performed, the source and drain electrodes are evaporated, and the photoresist is removed without annealing treatment to obtain the bottom gate type high performance thin film transist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ear room temperature preparation process for high performance thin film transistors, and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have the response ability to light of different wavelengths and can be used in flexible electronics,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bioelectronics and other fiel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近室温制备工艺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近室温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柔性电子技术因其柔韧性出色,轻便易携,工艺成本低廉,可大面积制造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柔性显示、智能穿戴、医疗电子等信息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如何将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器件直接制作到柔性衬底上成为该项技术的关键。这就要求在制备TFT器件的过程中,尽量降低制作工艺的温度。而其主要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在低温条件下获得高质量的栅介质层薄膜。磁控溅射或者溶液法制备的栅介质薄膜往往受到漏电流大、界面态密度高等问题的困扰。因此为提高其薄膜质量,通常需要在>300℃条件下进行退火。这使得它们无法与柔性塑料衬底兼容。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lasmaenhancedchemicalvapordeposition,PECVD)技术可以在90℃的条件下制备栅介质薄膜,但由于其反应速率快,薄膜的厚度难以精确控制,且生长出来的薄膜同样需要退火来进行优化。金属阳极氧化工艺可以在近室温的条件下进行,但是该工艺必须首先在衬底上生长一层较厚的金属薄膜,因此工艺相对复杂,且无法用于制备全透明的器件。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在近室温条件下生长、无需进行后续退火的栅介质材料,并实现透明柔性高性能薄膜晶体管制备的方法仍然是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近室温制备工艺,能够在近室温条件下生长栅介质,无需对所制备的器件进行后续退火处理,可以满足柔性和生物兼容的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工艺,并在光感应探测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近室温制备工艺,其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将导电衬底放入原子层沉积(ALD)反应腔中,然后进行抽真空;步骤2,在20~40℃下,沉积生长Al2O3作为栅介质层;步骤3,将步骤2所得器件放入磁控溅射沉积腔,并抽真空步骤4,在20~40℃下,使用磁控溅射生长IGZO沟道层;步骤5,对步骤4所得的器件进行紫外曝光、刻蚀,形成沟道图形;步骤6,对步骤5所得的器件进行第二次光刻,蒸镀源漏电极,去光刻胶,无需进行退火处理,得到底栅型高性能薄膜晶体管。较佳地,在步骤1中,导电衬底选择重掺杂的Si(电阻率<0.0015Ω/cm)、AZO/玻璃(该“AZO/玻璃”的含义是在玻璃上沉积AZO薄膜制作出来的导电玻璃衬底)、ITO/玻璃、AZO/塑料、ITO/塑料中的任意一种。较佳地,步骤2中,沉积生长Al2O3所使用的氧化剂为氧气等离子体。较佳地,步骤2中,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生长Al2O3,其一个循环周期由0.1s~2s三甲基铝脉冲,10~30s氮气吹扫,0.1~10s氧气等离子体脉冲,10~30s氮气吹扫构成。较佳地,步骤2中,所述栅介质层的厚度为20~150nm。较佳地,步骤4中,生长的沟道层是非晶IGZO。较佳地,步骤4中,所述沟道层的厚度为30~80nm,最佳厚度为40nm。较佳地,步骤6中,生长的源漏电极是Cr/Au、Ti/Au、Mo、AZO、ITO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近室温制备工艺的应用,其中,该工艺提供的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用于光学探测领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近室温”是指温度范围处于20-40℃之间。本专利技术使用ALD方法,直接在衬底上近室温(20~40℃)生长栅绝缘层,其厚度为20~150nm。其中ALD具有生长温度低、厚度精确可控、薄膜均匀性好等特点;同时在此栅介质薄膜上制备的薄膜晶体管器件,无需后续的退火处理,就能获得优异的电学特性,使本专利技术可以直接用于柔性薄膜晶体管的制造。经测试,采用本方法制备的薄膜晶体管的性能参数如下:迁移率为19.8cm2/(V·s),开关电流比为108,阈值电压为0.1V,亚阈值摆幅为0.16V/dec,施加-10V偏压应力40分钟后的阈值电压迁移量为0.11V。此外,该薄膜晶体管器件表现出良好的光学响应特性,可应用于光学探测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制备的底栅底接触型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用于光学探测时薄膜晶体管的光学响应特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将重掺杂的P型Si衬底10放入ALD反应腔内,在30℃下,沉积Al2O3栅绝缘层20,其厚度为40nm;将长好Al2O3栅绝缘层的Si衬底放入磁控溅射沉积腔内,在近室温条件下生长IGZO层30,其厚度为40nm。然后将所得的器件在超净间内进行加工,首先进行第一次光刻使光刻胶在薄膜表面形成沟道图案,然后配置稀盐酸溶液,刻蚀IGZO薄膜形成沟道,再使用丙酮去除表面的残余光刻胶。然后进行第二次光刻,将负胶均匀涂布于样品表面,然后在曝光机下曝光30s,随后使用负胶显影液显影形成源漏电极图案。接着使用电子束蒸发生长30nm/70nm的Ti/Au金属叠层40,最后使用丙酮去除多余部分的光刻胶残留,得到底栅底接触型的薄膜晶体管,如图1所示。性能测试:所得的薄膜晶体管迁移率为19.8cm2/(V·s),开关电流比(On/offratio)为108,阈值电压为0.1V,亚阈值摆幅为0.16V/dec;施加-10V偏压应力40分钟后的阈值电压迁移量为0.11V。表1:近室温工艺薄膜晶体管器件与其它温度工艺薄膜晶体管器件性能对比表1所示是近室温工艺薄膜晶体管器件与其它温度工艺器件性能的对比,其中场效应迁移率描述了晶体管中载流子运动的速度,并影响器件的功耗和工作频率。迁移率越大,晶体管的功耗越小,工作频率越高;亚阈值摆幅描述了晶体管在亚阈区的工作速度,因此SS越小越好;阈值电压描述的是晶体管进入临界导通状态所对应的电压值,该值越接近0越好;开关电流比反映了器件开关性能的好坏,该值越高越好。综合这些参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近室温工艺所制备的薄膜晶体管具有最佳的电学性能。表2:近室温工艺薄膜晶体管器件与其它温度工艺薄膜晶体管稳定性对比表2是近室温工艺薄膜晶体管器件与其它温度工艺器件在不同偏压情况下阈值电压偏移的对比,其数值越小说明器件工作时越稳定。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近室温工艺所制备的薄膜晶体管具有优秀的稳定性。应用实例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高性能薄膜晶体管可以有效用于光学探测领域。如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近室温工艺制备晶体管与较高温度工艺制备晶体管的光暗电流比,反映了器件对于不同波长光响应的差异。可以看到近室温工艺制备的晶体管具有更高的光暗电流比,而且对较长波长的光(400~500nm)也具有明显的响应特性。以上实施案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做的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近室温制备工艺并不仅仅限定于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容,而是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修改或补充或等效替换,都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近室温制备工艺,创新地将近室温Al2O3与IGZO制备工艺条件结合在一起,近室温制备氧化铝提供了大量氢元素可以掺杂到IGZO沟道中,从而获得更高的载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近室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将导电衬底放入原子层沉积反应腔中,然后进行抽真空;步骤2,在20~40℃下,沉积生长Al2O3作为栅介质层;步骤3,将步骤2所得器件放入磁控溅射沉积腔中,然后抽真空;步骤4,在20~40℃下,生长IGZO沟道层;步骤5,对步骤4所得的器件进行紫外曝光、刻蚀,形成沟道图形;步骤6,对步骤5所得的器件进行第二次光刻,蒸镀源漏电极,去光刻胶,无需进行退火处理,得到底栅型高性能薄膜晶体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近室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将导电衬底放入原子层沉积反应腔中,然后进行抽真空;步骤2,在20~40℃下,沉积生长Al2O3作为栅介质层;步骤3,将步骤2所得器件放入磁控溅射沉积腔中,然后抽真空;步骤4,在20~40℃下,生长IGZO沟道层;步骤5,对步骤4所得的器件进行紫外曝光、刻蚀,形成沟道图形;步骤6,对步骤5所得的器件进行第二次光刻,蒸镀源漏电极,去光刻胶,无需进行退火处理,得到底栅型高性能薄膜晶体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近室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导电衬底选择重掺杂的Si、AZO/玻璃、ITO/玻璃、AZO/塑料、ITO/塑料中的任意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近室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沉积生长Al2O3所使用的氧化剂为氧气等离子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士进邵龑刘文军张卫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