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模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937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材模板系统,其包括多个模板元件(98),所述模板元件包括与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相连的下部架体(2),其中所述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固定模板元件的架体的防抬起装置(44-51;87)。此外,所述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包括防止架体在其纵向上移动的固定元件(52-6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材模板系统,该板材模板系统包括多个模板元件,所述模板元件包括在其下侧面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相连的架体。
技术介绍
从文献EP 0 130 425 A1中已经知道这种类型的板材模板系统。这种系统包括模板面板,在它的下侧面设有C型架体,其可以在基本上垂直排列的模板面板上钩住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当保持钩连接的时候模板面板可以被转动到水平位置。为了避免架体相对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在其纵向上的位移,C型架体的基部面设有一开口,固定元件可通过该开口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固定连接。现有的板材模板系统的缺陷在于安装在垂直支撑件的模板元件会容易地在相应的作用力下从垂直支撑件上脱落,这会引起很大的事故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进一步改进这种上述的板材模板系统以便于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这个目的可以通过权利要求1的结构实现,并且尤其是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固定模板元件架体的防抬起装置,垂直支撑件的头部还包括防止架体在其纵向上相对于所述头部移动的附加固定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设有的防抬起装置可以确保模板元件一旦与垂直支撑件相连便可以基本上不会从垂直支撑件上脱离或者由于模板元件基本上向上的方向或在架体纵向上的移动而产生无意识的位移。这个优点在组装或者拆除阶段尤其突出,在向板材模板系统中加入混凝土之前或者之后,-->特定的情况下,直接向上或者在所述架体纵向方向上的分力能够在模板元件的区域上与垂直支撑件一起进行作用,根据现有技术,所述的分力能够导致模板元件有害的和常常危险的从垂直支撑件抬起,或者导致模板元件相对于垂直支撑件的无意识的位移。所述防抬起装置优选地被制成为第一钩形元件,它稳固地、但也可选地为可释放地连接到垂直支撑件上,并在模板元件组装位置上啮合进入第二钩形元件,第二钩形元件在各自模板元件的架体上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抬起装置因此可以被经济地并有效率地制成,另外,可以获得:可以只是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钩形元件之间的钩连而无需为此目的需要另外使用零件或工具来实现所述防抬起装置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这对于所述板材模板系统拆除也具有相应积极的效果。所述模板元件的架体可以具有至少部分C型截面,其包括两个从基部面延伸的翼,这两个翼中的一个被设计成为第二钩形元件。由于这个第二翼总是随C型架体形式出现,所以这时无需任何经济花费就可在实践中实现所述第二钩形元件。所述被设计为第二钩形元件的架体的翼可以进一步形成支撑表面,其至少部分地用于将架体支撑在垂直支撑件的头部上,使得这个翼然后包括双重功能,其还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经济性。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包括固定元件,每一个固定元件啮合进入所述支撑面的各自的凹进处,所述凹进处设置在所述支撑面的远离所述C型架体的基部面的末端。如果所述第一钩形元件被形成在所述安装在垂直支撑件头部的固定元件上,那么这将具有特殊的优点。这样的实施例将会在附图说明的模板中详细解释。更优选地,所述架体选择性地在两个彼此偏移90°的方向上与所述垂直支撑件彼此耦合连接。例如,当用于将所述架体在纵向上相对于所述垂直支撑件固定的所述凹进处没有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在所述基部面上而是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并且在远离所述基部面的区域中时,则可能在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安装多个固定元件,使得架体能够在两个相对彼此偏移90°的方向上被固-->定在所述垂直支撑件的头部。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板材模板系统的可变性通过下面的方式而相对于公知的板材模板系统增大,即这种方式为使由此以便于所述板材模板系统能够通过在将模板元件安装在垂直支撑头部上的选择可能性而以各自理想的方式适用于个别的环境。但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架体的一个翼作为支撑面并作为第二钩形元件与垂直支撑件相互作用,架体的另一个翼能够被制成用于多个栅格元件的纵向元件的接触表面,在其上最终可设置盖板。可选地,但另一个翼也可以被制成用于模板面板的接触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不像利用栅格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架体和所述模板面板之间不再需要设置另外的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所述架体优选地被制成作为开口截面的元件。但是,可选地,也可以使用封闭的截面,在其中所述的凹进处同样地被设置在各自支撑面的区域,其与所述垂直支撑件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架体的支撑面在每一个所述架体的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分别有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凹进处。这些多个的凹进处使得将架体在遍布纵向上的不同位置与垂直支撑件耦连成为可能,以便于可以顾及不同的安装情况,但是同时在每一个选择的位置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述防抬起升装置。在这个用于所述支撑面的至少两个凹进处和垂直支撑件头部的两个固定元件的连接中相互之间的空间间隔是有用的,以便使得同时啮合两个固定元件的每一个进入两个凹进处中每一个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所述架体能够或者经过所述的同时啮合被安装在垂直支撑件上使得它与其头部齐平而终止,或者进行一种安装使得所述架体在两侧突出于所述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当设置相应数量的成对的凹进处时,所述架体可以突出超过垂直支撑件头部不同的长度与个别的环境相配合。这些不同的长度可以通过选择适合的成对凹进处被设定。即使在所述架体一个或两个末端区域上所述支撑面中设有至少两个凹进处,也可以仅经过两个凹进处中的一个将所述架体与所述垂直支撑件头部的固定元件相连。这个连接的不同是当两个架体在纵向上彼此排-->成一线时特别地选择应该固定垂直支撑件的普通头部。更优选地所述支撑面在它远离基部面的末端区域包括一向上延伸或具有角度的凸缘,优选地平行于所述的基部面进行延伸,其设有一切割部,特别为V型,该切割部与设置在支撑面上的凹进处对准,以便于所述切割部和所述凹进处相互合并。由于所述切割部促进所述支撑面上设置的凹进处和各自头部上的固定元件之间的正确定位,这样模板元件在垂直支撑件上的组装便特别简单。特别地,设有所述凸缘的架体可以被定位在垂直支撑件头部的上方,以便于凸缘中的所述切割部被直接地定位在所述头部的各自的固定元件上方,由此可实施将架体放低到所述头部上,在该位置所述头部的固定元件被“旋(threaded)”进凸缘的切割部之内。通过所述板材模板系统随后围绕着平行于架体的纵轴延伸的枢轴转动,所述固定元件以必要的方式经过设置在凸缘上的切割部被引进入相应支撑面的凹进处。所述凸缘上的V型切割部特别促进将所述固定元件导向至支撑面的凹进处,所述V型切割部的宽度随着与相应的支撑面上的凹进处间距的增加而增长。对于所述凸缘在架体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中的每一个包括两个、三个或者更多的各自切割部具有进一步优点,所述切割部每一个都与相应支撑面中的凹进处对准。在这种情况下,一相应的切割部可以为了所述支撑面上的每个凹进处而被设置在所述凸缘上,以便于所述固定元件引入到任何需要的支撑面凹进处是容易的。所述支撑面的下侧面优选地在其装配位置从所述基部面开始倾斜向上延伸,使得特别在所述支撑面的下侧面和所述基部面之间成小于90°的角,并且优选地介于70°和80°之间。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模板元件的拆卸能够无困难地进行,因为模板元件绕平行于架体延伸的轴的枢转脱离不受模板元件表面区域的向上移动所阻止。这在如下解释的图5a-c中可以特别清楚地观察到。所述垂直支撑件可以设有支撑头部,该头部包括与各自用于啮合进入架体支撑面凹进处的固定元件成角的固定凸缘,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材模板系统,包括具有架体(2,100-106)的多个模板元件(98),所述架体通过下侧面与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包括防抬起装置,所述防抬起装置在垂直方向上固定模板 元件的架体(2,100-106);和 所述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包括附加固定元件(52-66),所述附加固定元件防止架体(2,100-106)在纵向上相对于所述头部(28)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6-4-3 102006015348.01、一种板材模板系统,包括具有架体(2,100-106)的多个模板元件(98),所述架体通过下侧面与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包括防抬起装置,所述防抬起装置在垂直方向上固定模板元件的架体(2,100-106);和所述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包括附加固定元件(52-66),所述附加固定元件防止架体(2,100-106)在纵向上相对于所述头部(28)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抬起装置被制成为第一钩形元件(87),所述第一钩形元件在模板元件(98)的安装位置啮合进入第二钩形元件(6),所述第二钩形元件在所述模板元件(98)的架体(2,100-106)上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100-106)的截面被制成为至少局部C型,所述C型的两翼(6,8)远离基部面(4)而延伸,并且其中一个翼(6)被设计为第二钩形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被设计为第二钩形元件(6)的所述翼至少部分地形成用于将所述架体(2,100-106)支撑在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上的支撑面(6)。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包括任何情况下啮合进入所述支撑面(6)的凹进处(20,22)的固定元件(52-66),所述凹进处(20,22)被设置在支撑面(6)的远离C型架体基部面(4)的末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形元件(87)在所述固定元件(52-56)上形成。7、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100-106)在彼此偏移90°的两个方向上选择性地与所述垂直支撑件(90)相连。8、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100-106)被制成敞开部件。9、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100-106)的支撑面(6)在所述架体(2,100-106)的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包括两个、三个或者更多各自的凹进处(20,22)。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6)的至少两个凹进处(20,22)和所述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的两个固定元件(52-66)彼此间隔分离,使得两个固定元件(52-66)中每一个能够同时啮合进入各自的凹进处(20,22)。11、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6)在其远离所述基部面(4)的末端区域包括向上延伸或具有角度的凸缘(10),所述凸缘优选地平行于所述基部面(4)延伸,所述凸缘设有特别为V型的切割部(12,14),该切割部与设置在所述支撑面(6)上的所述凹进处(20,22)对准,使得所述切割部(12,14)和所述凹进处(20,22)相互合并。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10)在架体(2,100-106)的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具有两个、三个或者更多根据权利要求11的各自的切割部(12,14),每个所述切割部与所述支撑面(6)上相应的凹进处(20,22)对准。13、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6)的下侧面在其安装位置从所述基部面(4)开始倾斜向上延伸,以便于特别在所述支撑面(6)的下侧面和所述基部面(4)之间的角度小于90°并且优选地介于70°和80°之间。14、根据前述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垂直支撑件(90)设有支撑头部(28),该头部包括与各自用于啮合进入架体(2,100-106)支撑面(6)凹进处(20,22)的固定元件(52-56)成角的固定凸缘(44-51),和垂直于各自垂直支撑件(90)的纵向而延伸的支撑平面(32)。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板材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头部(28)设有八个固定凸缘(44-51),所述固定凸缘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图尔施沃雷尔
申请(专利权)人:派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