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模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3154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多个模板元件的楼板模板系统,所述模板元件的底面设有可以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配合的梁。所述梁的横截面至少局部地制成C形,且具有两个从基础部分延伸的分支。其中一个分支设计成用于放置在垂直支撑件的头部上的支撑表面,垂直支撑件的头部设有固定元件,每一固定元件接合入支撑表面的各自的凹口中。所述凹口设置为在远离基础部分的支撑表面的末端处,在以相互偏离90°的两个方向中选择性地将梁与垂直支撑件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多个模板元件的楼板模板系统(slabformwork system),所述模板元件在其下侧具有可以与垂直支撑件头部配合的梁,所述梁的横截面至少局部地制成C形,且具有两个从基础部分延伸出去的分支,其中一个分支设计成用于放置在垂直支撑件的头部上的支撑表面。
技术介绍
这种类型的一种楼板模板系统可从文件EP 0 130 425 A1获知。此系统由模板面板构成,在所述模板面板的下侧上布置C形的梁,所述梁可以在基本垂直的排列中钩住一垂直支撑件的头部,由此模板面板可以在维持钩式连接的同时,枢轴旋转入水平位置。为了避免梁在其纵向相对于垂直支撑件头部的位移,C形梁的基础部分设有一开口,一固定元件可以接合入该开口中,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固定地连接。在已知的楼板模板系统中,下述事实是不利的:在两个、三个或四个模板面板与一个垂直支撑件配合时,所有的模板面板相互之间必须具有相同的朝向,以至于不可能在一个垂直支撑件上布置多个相互垂直延伸的模板面板。不利地,这种缺失的可能性导致楼板模板系统对于分别存在的空间关系,仅有有限的适用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进一步开发最开始解释类型的楼板模板系统,以使模板元件,尤其是栅格元件或模板面板,可以以不同的排列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配合。此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到实现,尤其是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具有固定元件,每一固定元件接合入支撑表面的各个凹口中,其中-->凹口设置为在远离基础部分的支撑表面的末端处,在以相互偏离90°的两个方向选择性地将梁与垂直支撑件配合。考虑到依据本专利技术,用于相对于垂直支撑件在其纵向固定梁的凹口不设置在基础部分中,而设置在支撑表面中,且是在远离基础部分的区域中,因而就有可能在垂直支撑件的头部布置多个固定元件,以使梁可以在相互偏离90°的两个方向中固定至垂直支撑件的头部。据此,相对于已知的楼板模板系统,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楼板模板系统的可变性增加,使得所述楼板模板系统可以通过模板元件与垂直支撑件头部的连接具有的选择可能性,以各自理想的方式适应于各自的情形。鉴于依据本专利技术,梁的一个分支用作用于与垂直支撑件相互作用的支撑表面,梁的另一分支就可以制作成栅格元件的多个纵向梁的接触表面,胶合板最终将铺设在栅格元件上。然而,可选择地,其它分支还可以制作成模板面板的接触表面,在这种情形下,与使用栅格元件不同,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梁和模板面板之间没有其它元件。优选地,依据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梁被制作成开放截面的元件。然而,可选择地,也可以使用闭合截面,其中所述凹口同样设置在与垂直支撑件接触的各个支撑表面的区域中。梁的支撑表面在梁的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的每一个中,优选具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凹口。这种多个凹口使得有可能在分布于梁的长度上的不同位置上将梁与垂直支撑件配合,以使再次可以考虑不同的安装情形。这一点对于支撑表面的至少两个凹口和垂直支撑件的头部的两个固定元件相互间隔开,是有利的,因为这使得在两个凹口的分别的一个中有可能同时接合两个固定元件的每一个。在此情形下,梁就可以或者经由指定的同时接合被安装在垂直支撑件上,以使其以其头部齐平地终止,或者可以以梁在两侧都突出超过垂直支撑件头部的方式安装。在相应数目的凹口对的情形下,梁可以以适应于各自情形的不同长度突出超过垂直支撑件的头部。这些不同的长度可以仅通过选择适宜的凹口对设置。即使在梁的一个或两个末端区域中的支撑表面中的至少两个凹-->口的情形下,有可能使这些仅经由两个凹口中的一个与垂直支撑件的头部的固定元件配合。当在纵向上相互对齐的两根梁需要固定至垂直支撑件的共同头部的时候,尤其选用这种配合变体。尤其优选地,支撑表面在远离基础部分的末端区域具有向上延伸或倾斜的支托,所述支托优选平行于基础部分延伸,所述支托设有切口,尤其是V形切口,所述切口与设在支撑表面中的凹口对齐,以使所述切口和凹口相互合并。在这种情形下,模板元件在垂直支撑件处的装配就尤其简便,因为设在支撑表面中的凹口和各个头部的固定元件之间的正确定位受到了指定切口的协助。具体地,设有所述支托的梁可以定位在垂直支撑件的头部上方,以使支托中的切口位于各个头部的固定元件的正上方,因此将梁放低到头部上就可以发生,其中头部的固定元件“攻丝”入支托的切口中。然后固定元件以强制方式经由设在支托中的切口,插入其相应的支撑表面的凹口中通过模板元件随后绕平行于梁的纵轴延伸的枢轴进行枢轴旋转实现。固定元件导入支撑表面的凹口的过程尤其通过支托中的切口的V形促进,其中V形切口的宽度随着与支撑表面中的相应的凹口的间隔增加而增大。更有利的是,支托在梁的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的每一个中具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所述类型的切口,在每一情形下,所述切口与支撑表面中相应的凹口对齐。在此情形下,就可以对支撑表面中的每一凹口,在支托中设置一相应的切口,以便于固定元件插入支撑表面的任何所需的凹口中。优选地,支撑表面的下侧在其装配位置从基础部分开始倾斜向上延伸,以使尤其是支撑表面下侧和基础部分之间的交角小于90°,优选地在70°和80°之间。通过该措施,实现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模板元件的拆卸可以无困难地进行,因为模板元件绕平行于梁延伸的轴进行的枢轴旋转离开不会受到模板元件的表面区域的向上运动的阻碍。这在将在下文解释的图7a-c的观察中可以明显看出。在每一种情形下,垂直支撑件可设有支撑头部,所述支撑头部除了垂直于各个垂直支撑件的纵向范围延伸的支撑平面外,还具有从其-->上倾斜延伸的固定支托,以接合入在梁的支撑表面的至少一个凹口中。随后这些固定支托在此情形下代表上述支撑头部的固定元件。使用倾斜的固定支托的优点在于,元件可以用于支撑头部,所述支撑头部在原始状态为板形,从其上特定的区域,优选角落区域,可以作为固定支托向上弯曲,以使其不用采用单独的固定元件以支撑头部。然而,可选择地,还可能将支撑头部制成为铸件或锻件,或由塑料制成。例如,每一支撑头部可以设置四个固定支托,所述支托尤其是垂直于支撑头部的支撑平面延伸。在该连接点上,支撑头部的相邻固定支托可以相互垂直延伸。对于支撑平面而言,尤其优选基本上为正方形,其中其固定支托均平行于支撑平面的对角线延伸。在这种情形下,处于其基本形状的支撑平面正方形的角落区域就可以实际上以直角向上弯曲,以形成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支托。对于支撑头部而言,尤其有利的是使用于梁的基础部分的后侧的邻接区域远离分支,其中邻接区域的邻接表面尤其垂直于支撑平面延伸。在梁与这种支撑头部配合后,固定元件或固定支托的区域在装配过程结束时互补地位于支撑表面的凹口中,同时基础部分的后侧支撑在所述邻接区域或仅与这些邻接区域距离一小段间距。从而这些邻接区域防止了固定元件移出所述凹口,从而确保梁与支撑头部可靠且限定地固定。优选地,总共设置八个邻接区域,其邻接表面尤其以45°角延伸向固定支托。这些八个邻接区域使得各根梁有可能能够在四个不同的位置与支撑头部固定,其中在这些四个位置的每一处的水平面中有可能具有相互偏离90°角的梁的两种排列。因此,总体上,四根不同的梁可以同时布置在支撑头部,且每一单独的梁的排列可以单独选择。支撑头部的指定的邻接区域可以由单独的邻接元件形成,所述邻接元件随后与支撑头部配合。然而,优选地,支撑头部或者板状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多个模板元件(98)的楼板模板系统,所述模板元件在其下侧具有可以与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配合的梁(2,100-106),所述梁的横截面至少局部地制成C形,且具有两个从基础部分(4)延伸出去的分支,其中一个分支设计成用于放置在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上的支撑表面(6),其特征在于,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具有固定元件(52-66),每一固定元件接合入支撑表面(6)的凹口(20-26)中,其中所述凹口(20-26)设置为在远离基础部分(4)的支撑表面(6)的末端处,在以相互偏离90°的两个方向中选择性地将梁(2,100-106)与垂直支撑件(90)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5-7-4 102005031152.01.一种包括多个模板元件(98)的楼板模板系统,所述模板元件在其下侧具有可以与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配合的梁(2,100-106),所述梁的横截面至少局部地制成C形,且具有两个从基础部分(4)延伸出去的分支,其中一个分支设计成用于放置在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上的支撑表面(6),其特征在于,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具有固定元件(52-66),每一固定元件接合入支撑表面(6)的凹口(20-26)中,其中所述凹口(20-26)设置为在远离基础部分(4)的支撑表面(6)的末端处,在以相互偏离90°的两个方向中选择性地将梁(2,100-106)与垂直支撑件(90)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梁(2,100-106)被制成为开放截面。3.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梁(2,100-106)的支撑表面(6)在梁(2,100-106)的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的每一个中,具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分别的凹口(20-2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表面(6)的至少两个凹口(20-26)和垂直支撑件(90)的头部(28)的两个固定元件(52-66)相互间隔开,从而两个固定元件(52-66)中的每一个可能在两个凹口(20-26)的每一个中同时接合。5.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表面(6)在远离基础部分(4)的末端区域具有向上延伸或倾斜的支托(10),所述支托优选平行于基础部分(4)延伸,所述支托设有尤其是V形的切口(10-18),所述切口与设置在支撑表面(6)中的凹口(20-26)对齐,从而所述切口(12-18)和凹口(20-26)相互合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托(10)在梁(2,100-106)的两个相互远离的末端区域的每一个中具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分别的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口(12-18),所述切口的每一个与支撑表面(6)中相应的凹口(20-26)对齐。7.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表面(6)的下侧优选在其装配位置从基础部分(4)开始倾斜向下延伸,以使尤其是支撑表面(6)下侧和基础部分(4)之间的交角小于90°,所述交角优选地在70°和80°之间。8.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支撑件(90)均设有支撑头部(28),除了垂直于各个垂直支撑件(9)的纵向范围延伸的支撑平面(32)外,还具有从其上倾斜延伸的固定支托(44-50),以接合入梁(2,100-106)的支撑表面(6)的至少一个凹口(20-26)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支撑头部(28)设有四个固定支托(44-50),所述支托尤其是垂直于支撑头部(28)的支撑平面(32)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头部(28)的相邻固定支托(44-50)相互垂直延伸。11.根据权利要求8-10之一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面(32)基本上为正方形,其中其固定支托(44-50)均平行于支撑平面(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图尔施沃雷尔
申请(专利权)人:派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