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内部温升可控的水泥基材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605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应用领域,提供了一种内部温升可控的水泥基材料体,将相变温度为28~40℃、储能密度为170~290J/g的相变材料在高于相变点的温度下注入管道中,封装后降温到相变点温度下,使相变材料变为固态,在浇筑过程中将含有固态相变材料的管道填埋到水泥基材料中,在水泥水化过程中,材料内部温度升高至相变点时,相变材料发生相变,吸收大量的热,其中相变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M↓[p]=CρQ(M↓[c]+KM↓[F])α/Cρ[C↓[1](T-t↓[0])+q-C↓[1]′T]+C↓[1](1-α)(M↓[c]+KM↓[F])Q根据要求来设计PCM的填埋量,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和温升速率,避免了因温升过高引起的混凝土开裂。PCM经过预先封装,避免直接掺加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降低水泥基材料内部温升的方法。(*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材料应用
,特别涉及一种降低水泥基材料内部温 升,延緩温度峰值出现时间,避免出现温度裂缝的水泥基材料。
技术介绍
混凝土等水泥基材料浇筑后,水泥的7jC化热使材料内部温度上升。由于表面 和内部的散热条件不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材料面层产生拉应力。在水泥 水化初期,水泥基材料的弹性模量较小,抗拉强度较低,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容易 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使材料表面产生裂缝,严重的将出现贯穿性裂缝。裂缝不 仅会降低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而且将加剧钢筋锈蚀和碳化,导致抗冻融、抗疲 劳、防渗、防水等性能的降低,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所以必须对大体积水泥 基材料的内部温升加以控制。现有的控制水泥基材料内部温升的技术主要有1. 建立冷却水循环系统在水泥基材料浇筑过程中布置管道,在水化过程中向管道中提供循环水,将 部分水泥的水化热导出,从而调节和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这种方法是目前最常 用的方法,但也存在很多缺点,突出表现在通水过程中,水温与材料内部存在 温差,当温差过大、冷却速度过快时,易产生裂缝,俗称"冷击";循环水与水 泥基材料的温差、通水量在不同时期要有所差别,温度变化不平緩;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部温升可控的水泥基材料体,包括水泥基材料本体和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水泥基材料本体内设有温升控制体,温升控制体内填充有相变温度在28~40℃、储能密度为170~290J/g的固态相变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春香高桂波王瑞兴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