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材料应用
,特别涉及一种降低水泥基材料内部温 升,延緩温度峰值出现时间,避免出现温度裂缝的水泥基材料。
技术介绍
混凝土等水泥基材料浇筑后,水泥的7jC化热使材料内部温度上升。由于表面 和内部的散热条件不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材料面层产生拉应力。在水泥 水化初期,水泥基材料的弹性模量较小,抗拉强度较低,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容易 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使材料表面产生裂缝,严重的将出现贯穿性裂缝。裂缝不 仅会降低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而且将加剧钢筋锈蚀和碳化,导致抗冻融、抗疲 劳、防渗、防水等性能的降低,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所以必须对大体积水泥 基材料的内部温升加以控制。现有的控制水泥基材料内部温升的技术主要有1. 建立冷却水循环系统在水泥基材料浇筑过程中布置管道,在水化过程中向管道中提供循环水,将 部分水泥的水化热导出,从而调节和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这种方法是目前最常 用的方法,但也存在很多缺点,突出表现在通水过程中,水温与材料内部存在 温差,当温差过大、冷却速度过快时,易产生裂缝,俗称"冷击";循环水与水 泥基材料的温差、通水量在不同时期要有所差别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部温升可控的水泥基材料体,包括水泥基材料本体和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水泥基材料本体内设有温升控制体,温升控制体内填充有相变温度在28~40℃、储能密度为170~290J/g的固态相变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春香,高桂波,王瑞兴,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