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灯光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00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尾灯光学结构,包括双色注塑工艺形成的光扩散层和透明层,所述透明层包覆所述光扩散层,光扩散层被注塑成特定图案;在透明层成的光入射处设置有发光灯组;发光灯组产生的光线的传播介质是所述透明层,所述光扩散层散射所述透明层内的光线形成可发光的所述特定图案;上述方案工艺结构简单造型丰富更能够实现设计意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尾灯光学结构
本身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领域,特别涉及对汽车照明灯具的改进。
技术介绍
汽车灯具是汽车上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具有照明及向其他道路使用者标示车辆存在及运动状态的功能。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针对汽车尾灯的设计,不再局限于仅仅满足功能要求,更是汽车艺术美的体现。在汽车灯具的设计中,前大灯更注重造型美以及功能的实现,尾灯的设计更加突出体现光学美。为了使汽车尾灯更加绚丽多彩,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在人们已经对光扩散材料、厚壁件、光导、反射碗等传统设计方案产生视觉疲劳的前提下,急需一种新的设计方案来使尾灯在点亮后具备立体感和层次感。为此许多新技术被引入到了车灯的设计当中,如采用半反半透膜的景深式尾灯、采用特殊工艺处理后的璀璨银河尾灯、激光式尾灯以及OLED等。虽然以上新技术新方案的引入,丰富了汽车尾灯的造型。但受限于原理及成本等问题,半反半透膜的景深式尾灯造型比较单一,璀璨银河式尾灯工艺可控性较低,激光式尾灯及OLED成本高昂等缺点而无法得到大范围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尾灯光学结构,本专利技术将光扩散材料与普通透明材料共同使用,通过双色注塑或者多色注塑工艺,将二者结合成一个整体。其特点在于,将光扩散材料包覆于透明材料中间,通过特殊的造型设计方式,将光源置于该结构的底部或者侧面,从而实现层次多变的汽车灯具设计效果,并能够在点亮后实现层次多变的光学效果。所述汽车尾灯光学结构,包括双色注塑工艺形成的光扩散层和透明层,所述透明层包覆所述光扩散层,光扩散层被注塑成特定图案;在透明层成的光入射处设置有发光灯组;发光灯组产生的光线的传播介质是所述透明层,所述光扩散层散射所述透明层内的光线形成可发光的所述特定图案。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灯组从所述透明层的一侧入射光线。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灯组从光扩散层,层的底部入射光线。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层被注塑成,与所述,光扩散层具有相同的图案,并覆盖所述光束扩散层。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层被注塑成完全覆盖所述光扩散层,并形成连续的导光层。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层和光扩散层的剖面为沿着直线延伸的板状结构。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层和光扩散层的剖面为沿着弧线延伸的板状结构。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层形成包覆所述光扩散材料的包覆体,所述光扩散材料悬浮在所述透明层中。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与上述解决方案相比,光扩散层在注塑的时候可以被注塑成任意的形状,该形状依据设计而定不受灯组本身结构的限制,同时由于光扩散层上覆盖了一层透光层,实现车灯设计光学效果的立体感、层次感。由于不受限于特定的结构造型,相对现有技术造型更加丰富、工艺简单可靠、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汽车尾灯光学结构,包括双色注塑工艺形成的光扩散层和透明层,所述透明层包覆所述光扩散层,光扩散层被注塑成特定图案;在透明层成的光入射处设置有发光灯组;发光灯组产生的光线的传播介质是所述透明层,所述光扩散层散射所述透明层内的光线形成可发光的所述特定图案。双色注塑工艺,本身为公知技术,但等专利技术在公知技术的基础上改进了双色注塑工艺,使用光扩散材料作为双色注塑的材料,并将透明的导光材料包裹在光扩散材料外部。构成透明层的透明材料起到起到传导光线的左右,当光线在传导过程中碰到构成光扩散层的扩散材料后,由于扩散材料的特性,可以打乱原有的光线传导方向,从而使得光线脱离原有的结构并进入人眼。使得人们可以观察到特定的,光扩散层构成的造型图案等。所述光扩散材料是光学设计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材料,光线通过光扩散材料后,经过其内部的反射、折射和散射,可以获得均匀柔和的光线。传统的光学设计中,通常将光扩散材料单独使用来获得均匀柔和的光线,来实现位置灯、制动灯等各种功能。参照图1和图2中的汽车尾灯结构100说明上述技术方案,图中展示了带状点光源,包括透明层11和光扩散层12,所述透明层11中包裹了光扩散层12,而光扩散层12包括多个光扩散材料组成的发光点121。所述透明层11具有一定的厚度,在透明层11中的一侧边缘用于接收发光灯组13发出的光线,发光灯组11设置在透明层一侧110,该发光灯组13发出的光线沿着透明层11传播。所述透明层11和光扩散层12的剖面为沿着直线延伸的板状结构,光扩散层12的扩散材料构成条带状的沿直线排列的点状图案;当LED颗粒点亮后,透明材料11起到光线传到的左右,扩散材料121起到发散光线的左右,从而发出能够构成上述图案的光线。而所述光扩散层12的光线经过透明层11厚,才进入人眼能够形成特殊的美感区别于现有的各种灯效。在图1中所述灯组为设置在透明层一侧的LED,显然所述灯组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光扩散层12的底部(标号15指示的位置),光线从led灯组进入光扩散层最后经过透明层进入人眼。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结构造型大体相同,光扩散层12形成的可视造型也是沿着直线排列的点状图案;但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光扩散层12的光扩散材料构成的发光点121,悬浮在所述透明层11中,即在光扩散层材料的底部,也存在一部分透明层11;这样经由透明层射入的光线,能够全面包围所述光扩散层12;这对于光扩散层12提高光线反射的亮度有帮助。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造型大体相同;但区别在于所述透明层11和光扩散层12的剖面为沿着弧线延伸的板状结构。所述弧形的造型是为了配合汽车设计的灯效;现代汽车当中,通常会有复杂的曲线结构面,需要复杂的曲线结构灯来配合实现特殊的灯效。因此可沿着某一弧形面延伸的发光灯能够适应上述需求;本实施例的透明层11和扩散层12发光的原理与实例一相同但光线在透明层11中传播的过程中会在弧形层弯曲的透明层内面110中发生反射但最终进入人眼的还是经由光扩散材料121散射出的光线;上述具有弧形造型的汽车尾灯相对于实施例一仅在注塑的时候使用弧形的注塑工艺即可实现。为了使得所述透明导光层能够更好的反射所所述灯组13发出的光线,可加厚所述透明层的厚度,使用两层透明层注塑结构111、112。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造型大体相同;但区别在于光扩散层12备注成具有特殊图案的结构,所述特殊图案可以包含经过设计的花纹和18文字19或者两者的组合;典型地,例如汽车厂商将自己的logo做成可发光的标识尾灯;构成所述特殊图案的光扩散材料为连续延伸的注塑线条181,所述透明层为完全覆盖所述光扩散层并形成连续的导光层的矩形结构20。为了照亮复杂的图案和文字,发光灯组13可设置在所述导光层的四周,经由四个方向向中间入射。然而可以想到的是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所述透明层12被注塑成与所述光扩散层12具有相同的图案,并覆盖所述光扩散层12。即透明层仅仅覆盖所述光扩散材料所形成的图案,如果使用这种方案那么各自独立的图案之间就必须使用独立的灯组进行照射,例如图中DEPO中的字母D和E两者的透明层并不连接,就需要分别需要独立的灯组进行照射。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的厚壁件、光导、隧道式以及采用激光投影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尾灯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色注塑工艺形成的光扩散层和透明层,所述透明层包覆所述光扩散层,光扩散层被注塑成特定图案;在透明层的光入射处设置有发光灯组;发光灯组产生的光线的传播介质是所述透明层,所述光扩散层散射所述透明层内的光线形成发光的所述特定图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灯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色注塑工艺形成的光扩散层和透明层,所述透明层包覆所述光扩散层,光扩散层被注塑成特定图案;在透明层的光入射处设置有发光灯组;发光灯组产生的光线的传播介质是所述透明层,所述光扩散层散射所述透明层内的光线形成发光的所述特定图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灯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灯组从所述透明层的一侧入射光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灯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灯组从光扩散层,层的底部入射光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灯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叙轩
申请(专利权)人:帝宝交通器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