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81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灯及汽车。该车灯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半透半反射材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通过所述光学元件的镜像投影的影像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光学元件之间;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影像的光线均能够透过所述光学元件。该汽车包括所述的车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灯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只能看到一层被点亮的发光区域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灯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车灯及汽车。
技术介绍
车灯是车辆照明采用的装置,其在车辆安全行驶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车灯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组合前照灯,组合尾灯,转向灯及牌照灯等。其中,组合前照灯位于汽车的前部,它主要起照明和信号指示作用,组合前照灯发出的灯光可以照亮车体前方的道路情况,有利于驾驶者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中安全行驶。组合前照灯按照光源又可分为卤钨灯和氙气灯;组合尾灯在汽车的尾部,其也主要起照明和信号指示作用;转向灯是用来向道路上的其它车辆使用者表示向左或者向右转向的;牌照灯主要是照明车牌,使人们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中辨别车辆牌照。在传统的车灯设计中,包括车辆头部与尾部的车灯,在观看产品时,只能看到一层能被点亮的发光区域,不利于行人和行驶车辆清楚地知晓车辆的行进动向,减弱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警示效果,增加了车辆交通意外发生的几率。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车灯及汽车,以实现多层点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只能看到一层被点亮的发光区域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只能看到一层被点亮的发光区域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车灯,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半透半反射材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通过所述光学元件的镜像投影的影像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光学元件之间;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影像的光线均能够透过所述光学元件。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光学元件本体和半透半反射膜;所述半透半反射膜采用半透半反射材质;所述光学元件本体的一面固定设置有所述半透半反射膜;所述光学元件本体采用透光材质;所述光学元件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之间,且所述半透半反射膜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半透半反射膜为镀膜层、喷涂膜层或者贴膜层;和/或,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分别为转向灯、制动灯、位置灯、示宽灯、示高灯、应急灯、刹车灯、雾灯或倒车灯。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轴与所述光学元件的表面呈alpha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光轴与所述光学元件的表面呈beta角度设置;角度alpha为30°-60°;角度beta为30°-60°;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角度alpha为45°;角度beta为45°。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车灯包括灯罩和与所述灯罩配合的灯壳;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光学元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灯罩与所述灯壳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产生的光线能够依次穿过所述光学元件和所述灯罩。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多个光学子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与所述光学子元件一一对应的第一发光子单元;所述光学子元件包括半透半反射材质;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通过对应的所述光学子元件的镜像投影影像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该光学子元件之间;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的影像的光线均能够透过与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相应的所述光学子元件。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多个所述光学子元件沿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轴依次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轴的两侧或者同侧;或者,多个所述光学子元件依次连接形成连续的所述光学元件;相邻的所述光学子元件呈夹角设置;相对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设置在所述光学元件的同侧。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光学元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三个所述光学子元件;三个所述光学子元件分别为光学第一子元件、光学第二子元件和光学第三子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设置在同一表面的三个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三个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分别为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和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垂直;所述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所述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分别与所述光学元件呈45°夹角连接,且所述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能够通过所述光学第一子元件镜像投影形成第一影像,所述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能够通过所述光学第二子元件镜像投影形成第二影像,所述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能够通过所述光学第三子元件镜像投影形成第三影像;所述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呈直角连接;所述第一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和所述第三影像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所述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围成的空间内。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包括所述的车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车灯,其第一发光单元通过光学元件的镜像投影的影像位于第二发光单元与光学元件之间,以及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一发光单元的影像的光线均能够透过光学元件,以使人们在观看时可以看到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一发光单元的影像,形成多层点灯效果,从而可以营造出立体、有深度的效果,有利于行人和行驶车辆清楚地知晓车辆的行进动向,加强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警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车辆交通意外发生的几率。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包括所述车灯,具有该车灯可以形成多层点灯效果,从而可以营造出立体、有深度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车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发光单元的形状示意图;图2b为图2a所示的第一发光单元的影像的形状示意图;图3a-图3d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学元件的四种结构示意图;图4a和图4b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车灯的第二种和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车灯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所示的车灯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5c为图5b所示的车灯的左视图;图5d为图5b所示的车灯的A-A向剖视图;图5e为图5b所示的车灯的B-B向剖视图;图5f为图5c所示的车灯的C-C向剖视图。图标:100-第一发光单元;110-第一发光子单元;111-第一发光第一子单元;112-第一发光第二子单元;113-第一发光第三子单元;200-第二发光单元;210-图案;300-光学元件;310-半透半反射膜;320-光学子元件;321-光学第一子元件;322-光学第二子元件;323-光学第三子元件;400-影像;410-第一影像;420-第二影像;430-第三影像;500-灯罩;600-灯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半透半反射材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通过所述光学元件的镜像投影的影像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光学元件之间;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影像的光线均能够透过所述光学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半透半反射材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通过所述光学元件的镜像投影的影像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光学元件之间;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影像的光线均能够透过所述光学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光学元件本体和半透半反射膜;所述半透半反射膜采用半透半反射材质;所述光学元件本体的一面固定设置有所述半透半反射膜;所述光学元件本体采用透光材质;所述光学元件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之间,且所述半透半反射膜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半反射膜为镀膜层、喷涂膜层或者贴膜层;和/或,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分别为转向灯、制动灯、位置灯、示宽灯、示高灯、应急灯、刹车灯、雾灯或倒车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轴与所述光学元件的表面呈alpha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光轴与所述光学元件的表面呈beta角度设置;角度alpha为30°-60°;角度beta为30°-6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角度alpha为45°;角度beta为4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罩和与所述灯罩配合的灯壳;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光学元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灯罩与所述灯壳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产生的光线能够依次穿过所述光学元件和所述灯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多个光学子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与所述光学子元件一一对应的第一发光子单元;所述光学子元件包括半透半反射材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丹赵磊陈明敏习辰斌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