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磁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2887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磁体装置,包括:前磁极件、电枢装置和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前磁极件通过轴承装置支承电枢装置,所述前磁极件具有能被发动机油直接喷射到的第一表面和不被发动机油喷射到的第二表面,其中,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排油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磁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的磁体装置,该磁体装置包括:前磁极件、电枢装置和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前磁极件通过轴承装置支承电枢装置,所述前磁极件具有能被机油直接喷射到的第一表面和不被机油喷射到的第二表面。现有技术在机动车的发动机工作时,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通过控制进气门开启角度提前和延迟来调节进气和排气量以及进气和排气时刻,并且改变气门重叠角的大小,从而实现增大进气量和提高效率。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中的磁体装置的电枢随着所供电流的变化而移动,由此实现对气门的调节。在现有技术中,在前磁极件的上表面上通常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开口,能够允许朝向该上表面喷射的发动机油流入前磁极件内,同时也能够允许前磁极件内部的发动机油流出,这样可以保证,即使油具有很高的粘性,磁体内部的电枢能够在冷的温度下平滑移动。磁体装置在一直都被油流冲洗的环境中工作,并且发动机油通过前磁极件上的开口区域进入和流出磁体内部,因而这种开口一般较大。基本上,油润滑磁体内的活动部件,但是同时由于磁铁对金属的吸附原理,需要机油具有较高的清洁度。如果一些金属屑被包含在发动机油中,这些金属屑会与发动机油一起进入到磁体中,并且被磁体部件吸住,不能被排出。这会导致磁体卡滞影响磁铁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磁体装置,它能够有效地防止油中的杂质进入磁体装置,从而提供更好的磁体性能,尤其是在发动机没有被很好地清洁的情况下,也能够提供更好的磁体性能。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磁体装置所解决,该磁体装置包括:前磁极件、电枢装置和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前磁极件通过轴承装置、尤其滑动轴承支承电枢装置,所述前磁极件具有能被发动机油直接喷射到的第一表面和不被发动机油喷射到的第二表面,其中,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排油件。根据本专利技术,排油件设在第二表面上,而不再设在被发动机油直接喷射的第一表面上,因而第一表面上的进油口不再承担排油的功能,也就是说,在第一表面上的进油口可以被尽量小地设计,甚至取消在第一表面上的进油口。优选的是,将进油口设计得如此小,使得只能够允许发动机油进入前磁极件内部进行润滑、而发动机油内含有的杂质不能进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表面上不设置进油口。因此发动机油不再通过进油口进入磁体装置内部。发动机油仍可以通过前磁极件与固定它的壳体之间的缝隙、轴承装置的缝隙和/或轴承装置与电枢装置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磁体装置内。由于这种缝隙或间隙非常小,所以进入的油量被大大地降低,也由此大大地减少了进入到磁体装置内部的杂质,尤其包含在发动机油内的金属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轴承装置与电枢装置之间存在这样大小的间隙,使得发动机油能够通过所述间隙流入前磁极件内部。优选的是,这种大小的间隙能够阻挡绝大部分、尤其阻挡全部包含在发动机油内的金属屑。由于发动机油是被高速喷射到第一表面上,所以在这个间隙处也不会积攒太多的金属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排油件是出油口。这种出油口可以具有任意的形状。优选的是,排油件是矩形的开口或者通孔。这种出油口可以从靠近前磁极件的第一表面的位置一直延伸到前磁极件的底面。出油口的上部可以设计为在轴向上高出磁体装置壳体的围绕前磁极件的平面,从而使得磁体装置内的发动机油更容易流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设置多个排油件。如果设置两个排油件,可以相隔180°地对置地布置这两个排油件。因此在安装前磁极件时,这两个排油件能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如果设置三个以上排油件,可以在前磁极件的侧面圆周上均匀地布置这些排油件,从而使得磁体装置内部的发动机油能更容易地流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表面上设置过滤装置,使得朝向第一表面喷射的发动机油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后再流进前磁极件。因此更进一步减少了进入到磁体装置内部的金属屑。优选的是,过滤装置是一种过滤网,可以直接将这种过滤网安置在前磁极件的第一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表面是沿径向延展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是沿轴向延展的表面。在磁体装置中,由于电枢装置被轴承装置,尤其滑动轴承支承,所以可以定义磁体装置的轴向和径向。第一表面是被发动机油直接撞击的平面,其沿径向方向延展;而第二表面是不能被发动机油喷射到的表面,其沿轴向延展。如果前磁极件具有圆柱形的外形,则第一表面就是前磁极件的上表面;第二表面是前磁极件的侧面和/或底面。附图说明根据如下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可以获得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设计的磁体装置;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磁体装置;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磁体装置的前磁极件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相同的或者功能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出于需要清楚显示的原因在单个附图中只示出用于描述相应附图所需的附图标记。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示出根据现有技术设计的磁体装置1的立体图,它具有前磁极件2,滑动轴承3和电枢装置4。电枢装置4的电枢轴5通过轴承装置从前磁极件的上表面7凸出,并且该电枢轴5可以运动。前磁极件2的上表面7是沿与电枢装置4的轴向大体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表面。在前磁极件2的上表面上设置两个进油口6,向该上表面喷射发动机油。发动机油由这些进油口6进入到前磁极件2内,润滑在前磁极件2内部的活动部件。发动机油也能够通过电枢轴5与滑动轴承3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前磁极件2的内部,同时也润滑了滑动轴承3与电枢轴5。在这个现有设计中,发动机油会从进油口6流出。由于喷向上表面的发动机油内含有杂质(例如金属屑)以及前磁极件内具有磁场,所以一部分杂质,尤其金属屑会被吸附在前磁极件内部,这会影响活动部件的运动以及固定部件的性能。长时间运行之后,吸附的金属屑越来越多,可导致整个磁体装置的失效。在图2和3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磁体装置的一种改进实施例。与在图1中所述的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和功能。在此就不再重复,只重点关注与图1所述设计不同的地方。在这个实施例中,前磁极件的上表面不再设有开口或者进油口,而是在沿着电枢装置的轴向延伸的侧表面8上设有一个排油口9。电枢轴5和滑动轴承3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使得发动机油能够进入而较大的金属屑不能够进入前磁极件2的内部。因而减少了进入前磁极件内的金属屑的量。由于发动机油被喷射到上表面7上,油滴以较高的速度撞击上表面,因而在所述间隙附近也不会堆积大量的金属屑。此外,发动机油在远离电枢装置的位置排出,也有助于避免金属屑受到磁力吸附作用而堆积在电枢装置附近。发动机油通过电枢装置和滑动轴承之间的间隙进入前磁极件内部,不仅润滑了电枢装置和滑动轴承,同时也保证了在前磁极件内部的活动部件得到充分地润滑。发动机油从排油口9流出前磁极件。如图3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排油口9是一个矩形的开口,从靠近上表面的位置一直延伸到底面。当然,在对置的位置可以再设置一个排油口,也可以设置多个排油口,这些排油口能够在侧表面上均匀地分布。还可以考虑其它类型的排油件,例如排油孔或者其它形状的排油口。虽然在上述说明中示例性地描述了可能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到,仍然通过所有已知的和此外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技术特征和实施方式的组合存在大量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磁体装置,包括:前磁极件、电枢装置和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前磁极件通过轴承装置支承电枢装置,所述前磁极件具有能被机油直接喷射到的第一表面和不被机油喷射到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排油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磁体装置,包括:前磁极件、电枢装置和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前磁极件通过轴承装置支承电枢装置,所述前磁极件具有能被机油直接喷射到的第一表面和不被机油喷射到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排油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不设置进油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轴承装置与电枢装置之间存在这样大小的间隙,使得机油能够通过所述间隙流入前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