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32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汽车车门包括内饰板及内开锁,内饰板上设有一安装孔,内开锁设于内饰板的内侧,内开锁的门把手安装于安装孔内,内开锁包括一支撑板,内饰板通过若干连接架与支撑板连接,连接架包括夹板、底板及形成于底板相邻三侧边的三个侧板,夹板夹持于底板上,夹板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及连接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弹性连接部,第一夹持部抵靠在支撑板上,第二夹持部抵靠在底板上,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底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相对,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在相应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汽车车门具有更稳定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车门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门。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汽车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必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车门是汽车的部件之一,汽车车门起到支撑与防护作用。汽车车门一般由门体与内饰板组成,内饰板设于门体的内侧。汽车门内饰板的开发过程,基本上都要涉及到与内开锁的配合设计。汽车门内饰板与内开锁配合固定结构设计的质量,对配合系统的后续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现有技术当中,汽车门内饰板与内开锁的配合方式通过焊柱焊接方式来固定。然而焊接方式易出现焊缝尺寸不合格、裂纹、未焊透的问题,从而导致配合不牢固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门内饰板与内开锁的配合不够稳固的问题。一种汽车车门,包括内饰板及内开锁,所述内饰板上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内开锁设于所述内饰板的内侧,所述内开锁的门把手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内开锁包括一支撑板,所述内饰板通过若干连接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连接架包括夹板、底板及形成于所述底板相邻三侧边的三个侧板,所述夹板夹持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夹板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弹性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抵靠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夹持部抵靠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在相应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上述汽车车门,由于内饰板与内开锁之间设有连接架,连接架一端内饰板连接,另一端与内开锁的支撑板连接,同时连接架的底板上设有夹板,夹板加固连接架底板的厚度,内开锁的支撑板通过连接架与内饰板连接,从而实现内开锁与内饰板连接,使内饰板与内开锁配合的稳定可靠,从而使汽车车门更具有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一卡孔,所述连接架的底板上设有一卡扣座,所述卡扣座卡设于所述卡孔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距离远离所述弹性连接部逐渐增小。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一收容槽,所述第一夹持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收容槽连通,所述第一夹持部从所述开口处插入到所述收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厚度与所述收容槽的深度保持一致。进一步地,所述侧板面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一焊接坡口,所述焊接坡口位于所述侧板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与所述底板相抵靠面均设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相应位置上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对。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厚度小于任意一个所述侧板的厚度。本技术还进一步包括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汽车车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汽车车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夹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查阅图1至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汽车车门结构示意图。包括内饰板10、内开锁20及连接架30。内饰板10上设有一安装孔11,内开锁20设于所述内饰板10的内侧,所述内开锁20的门把手21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1内。内开锁20包括一支撑板22,内饰板10通过若干连接架30与支撑板22连接。连接架30包括夹板31、底板32及形成于底板32相邻三侧边的三个侧板33。侧板33与底板32相接处截面呈弧形。且底板32的厚度小于任意一个侧板33的厚度,经过减薄处理,避免制作成型时出现缩痕,影响安装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侧板33面向底板32的一侧设有一焊接坡口34,焊接坡口34位于侧板33的顶部,与内饰板10相邻处,用于与内饰板10焊接固定,加固内饰板10与连接架30的稳定性。夹板31夹持于底板32上,夹板31用于增加底板32的厚度,增加其坚固性。夹板31包括第一夹持部311、第二夹持部312及连接在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2之间的弹性连接部313,第一夹持部311抵靠在支撑板22上,第二夹持部312抵靠在底板32上。且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312的距离远离弹性连接部313逐渐增小,使夹板31更稳固的夹持于底板32上。更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2与底板32相抵靠面均设有橡胶垫片314,橡胶垫片314相应位置上设有第四安装孔,第四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相对。橡胶垫片314因具有可压缩性且摩擦力更大,使夹板31更稳定的夹持在底板32上。支撑板2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底板32上设有第二安装孔322,第二安装孔322与第一安装孔相对,第一夹持部311及第二夹持部312在相应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三安装孔315,第三安装孔315与第二安装孔322相对,支撑板22通过固定螺柱与连接架30连接,从而实现与内饰板10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底板32上设有一收容槽323,第一夹持部311收容于收容槽323内,并且第一夹持部311的厚度与收容槽323的深度保持一致,使底板32大致保持为一个平面。且底板32的一侧设有一开口324,开口324与收容槽323连通,第一夹持部311从开口324处插入到收容槽323内。当连接架30放于支撑板22上时,连接架30与支撑板22刚好贴合。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2上设有一卡孔(图中未标示),连接架30的底板32底部设有一卡扣座35,卡扣座35卡设于卡孔内。卡扣座35使内饰板10与内开锁20更稳定连接。综上,内饰板10与内开锁的支撑板22之间设有一连接架30,连接架30的底板32上设有夹板31,因底板32经过减薄防缩痕处理,夹板31加固底板的厚度与稳定性,内开锁20通过螺柱与连接架30连接,从而实现与内饰板10的连接,使内开锁20与内饰板10的连接更稳定可靠,且连接架30还设有一卡扣座35,内开锁20的支撑板22上对应开有开孔,连接架30与支撑板22再经过卡扣连接,从而使内开锁20与内饰板10的连接更固定。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汽车车门,以及车身、底盘、轮胎等部件。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门,包括内饰板及内开锁,所述内饰板上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内开锁设于所述内饰板的内侧,所述内开锁的门把手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开锁包括一支撑板,所述内饰板通过若干连接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连接架包括夹板、底板及形成于所述底板相邻三侧边的三个侧板,所述夹板夹持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夹板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弹性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抵靠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夹持部抵靠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在相应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门,包括内饰板及内开锁,所述内饰板上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内开锁设于所述内饰板的内侧,所述内开锁的门把手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开锁包括一支撑板,所述内饰板通过若干连接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连接架包括夹板、底板及形成于所述底板相邻三侧边的三个侧板,所述夹板夹持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夹板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弹性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抵靠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夹持部抵靠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在相应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一卡孔,所述连接架的底板上设有一卡扣座,所述卡扣座卡设于所述卡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光夫何伟力谌林魏平杨正刚邵雪明吴志凯万佳刘亭亭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