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微型管状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14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管状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包括电机、端盖、太阳轮、行星轮、内齿圈、行星架、偏心轴、摆线轮、平衡块和输出轴,所述电机、内齿圈和端盖焊接连接,输出轴左端为外伸端,右端伸入端盖内与内齿圈活动连接,偏心轴水平置于内齿圈内,偏心轴的左端通过轴承支撑在输出轴内,右端通过轴承支撑在内齿圈内,摆线轮安装在偏心轴上,且摆线轮两侧齿数不同,并分别与内齿圈和输出轴采用针轮内齿啮合,太阳轮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沿太阳轮外周均匀布置三个行星轮,行星轮通过销轴与行星架连接,行星架安装在偏心轴右端,三个行星轮与内齿圈采用渐开线内齿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较大范围的传动比,结构紧凑、重量轻、承载能力强、噪声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管状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型管状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
技术介绍
管状减速器一般用于光学设备、医疗器械、广告旋转传动、汽车传动等,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小,传动比大、震动和噪音小。目前管状减速器通常采用的是一种多级分体式的行星齿轮传动结构,其缺点是组合不便,结构繁杂,不易安装,易损伤。而且减速器壳体内的多个行星齿轮架和行星齿轮相连时,各个构件容易在减速器壳体的空腔内产生轴向晃动,从而出现噪音严重的情况。此外,采用多级行星齿轮传动,由于减速器整体直径有限,往往最后一级的齿轮很小,导致减速器整体承载能力不强,容易过载损坏。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微型管状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从而克服现有管状减速器的缺陷,在有限的空间上,实现高效率的大速比传动,提高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强和精度,减少震动和噪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微型管状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包括电机、端盖、太阳轮、行星轮、内齿圈、行星架、偏心轴、摆线轮、平衡块和输出轴,所述电机、内齿圈和端盖焊接连接,输出轴左端为外伸端,右端伸入端盖内与内齿圈活动连接,偏心轴水平置于内齿圈内,偏心轴的左端通过轴承支撑在输出轴内,右端通过轴承支撑在内齿圈内,摆线轮过盈配合在偏心轴上,且摆线轮两侧齿数不同,并分别与内齿圈和输出轴采用针轮内齿啮合,太阳轮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沿太阳轮外周均匀布置三个行星轮,行星轮与太阳轮啮合,行星轮通过销轴与行星架连接,行星架安装在偏心轴右端,三个行星轮与内齿圈采用渐开线内齿啮合。进一步,所述输出轴的右端为圆柱体,该圆柱体右端开设阶梯孔,阶梯孔内设有针轮内齿,所述圆柱体通过轴承结构连接内齿圈。进一步,所述输出轴通过防水轴承支撑在端盖上。进一步,所述摆线轮两侧设有平衡块,平衡块安装在偏心轴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结合行星减速和摆线针轮减速的结构特点,可实现较大范围的传动比,减速器外部采用一体式焊接连接,端部装有防水轴承,与传统微型管状行星减速器相比,该减速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承载能力强、噪声低、防尘防水、适应性强、适用范围宽广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内齿圈的右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内齿圈的左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太阳轮与行星轮的位置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微型管状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包括电机10、端盖2、太阳轮11、行星轮8、内齿圈6、行星架7、偏心轴13、摆线轮5、平衡块12和输出轴1。所述电机10、内齿圈6和端盖2焊接连接为一体。所述输出轴1左端为外伸端,右端伸入端盖2内与内齿圈6活动连接,具体的讲,所述输出轴1的右端为圆柱体,该圆柱体右端开设阶梯孔,阶梯孔内设有针轮内齿,所述圆柱体通过轴承结构连接内齿圈6。所述偏心轴13水平置于内齿圈6内,偏心轴13的左端通过轴承3支撑在输出轴1上的阶梯孔内,右端通过轴承3支撑在内齿圈6内,摆线轮5过盈配合在偏心轴13上,且摆线轮5两侧齿数不同,并分别与内齿圈6和输出轴1采用针轮内齿啮合。所述太阳轮11安装在电机10输出轴上,沿太阳轮11外周均匀布置三个行星轮8,行星轮8与太阳轮11啮合,行星轮8通过销轴9与行星架7连接,行星轮11间隙配合在销轴9上,销轴9过盈配合在行星架7上,行星架7通过花键啮合连接在偏心轴13右端,三个行星轮8与内齿圈6采用渐开线内齿啮合。所述内齿圈6左端开设4级阶梯孔,右端开设与阶梯孔相通的圆柱孔,所述阶梯孔内安装输出轴1、摆线轮5偏心轴13、平衡块12和轴承3,圆柱孔内安装行星架7、太阳轮11和行星轮8。所述输出轴1通过防水轴承15支撑在端盖2上,防水轴承15外侧设有开口挡圈16,且电机10、内齿圈6和端盖2焊接连接为一体,使得减速器整体具有防尘防水功能。上述的内齿圈6左侧和输出轴1右侧的针轮内齿为普通摆线针轮传动中的针齿壳和针齿一体化设计,以便于减速器加工和装配。所述输出轴1是利用轴承结构连接内齿圈6,内齿圈6左端连接轴环开有小孔,转动输出轴1将滚珠4通过小孔装入。所述摆线轮5两侧设有平衡块12,平衡块12安装在偏心轴13上,由平衡块12对摆线轮5进行轴向定位,且平衡块12能平衡偏心轴13所带来的震动,保证减速器平稳运行。本专利技术的减速器结合了渐开线行星传动和摆线针轮传动的特点,重点设计摆线针轮传动的结构,以获得高效率的大速比减速。所述太阳轮11、行星轮8、内齿圈6和行星架7构成第一级行星减速,偏心轴13、摆线齿轮5、平衡块12、内齿圈6和输出轴1构成第二级摆线针轮减速。在第二级摆线针轮减速中,摆线轮5采用NN型结构形式,输出结构采用外齿轮输出形式。上述的内齿圈6的两侧分别设有不同齿形的内齿,右侧为渐开线内齿19,左侧为针轮内齿20,分别与第一级的减速的行星轮8和第二级减速的摆线轮5啮合。在工作时,电机10带动太阳轮11转动,太阳轮11带动三个行星轮8转动,进而通过行星架7带动偏心轴13转动,偏心轴13通过摆线轮5带动输出轴1转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管状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端盖、太阳轮、行星轮、内齿圈、行星架、偏心轴、摆线轮、平衡块和输出轴,所述电机、内齿圈和端盖焊接连接,输出轴左端为外伸端,右端伸入端盖内与内齿圈活动连接,偏心轴水平置于内齿圈内,偏心轴的左端通过轴承支撑在输出轴内,右端通过轴承支撑在内齿圈内,摆线轮过盈配合在偏心轴上,且摆线轮两侧齿数不同,并分别与内齿圈和输出轴采用针轮内齿啮合,太阳轮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沿太阳轮外周均匀布置三个行星轮,行星轮与太阳轮啮合,行星轮通过销轴与行星架连接,行星架安装在偏心轴右端,三个行星轮与内齿圈采用渐开线内齿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管状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端盖、太阳轮、行星轮、内齿圈、行星架、偏心轴、摆线轮、平衡块和输出轴,所述电机、内齿圈和端盖焊接连接,输出轴左端为外伸端,右端伸入端盖内与内齿圈活动连接,偏心轴水平置于内齿圈内,偏心轴的左端通过轴承支撑在输出轴内,右端通过轴承支撑在内齿圈内,摆线轮过盈配合在偏心轴上,且摆线轮两侧齿数不同,并分别与内齿圈和输出轴采用针轮内齿啮合,太阳轮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沿太阳轮外周均匀布置三个行星轮,行星轮与太阳轮啮合,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兵奎郑正鼎陈永洪李仕轩孟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