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摆轮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14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速设备。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星摆轮减速机,该减速机应具有承载能力大、传动平稳、使用可靠的特点。技术方案是:行星摆轮减速机,包括壳体、可转动地同轴布置在壳体两端的输入轴与输出轴、设置在壳体内部用于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依次传递动力的一级传动机构与二级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传动机构包括与输出轴同轴固定的支撑架、可转动地定位在支撑架中并且均匀布置在输入轴四周的若干传动轴、固定在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以及固定在传动轴上并与主动齿轮啮合的被动齿轮;所述二级传动机构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壳体内壁上的若干滚针、固定在传动轴上的偏心轴承、安装在所有偏心轴承上并与滚针啮合的若干摆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星摆轮减速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速设备,具体是一种行星摆轮减速机。
技术介绍
摆轮减速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传动设备,其工作原理是输入轴先通过偏心轴承驱动摆轮运动,再通过摆轮与针齿圈啮合获得较低的输出转速。但是随着工业能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现有摆轮减速机已发展至较高水平,在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出现突破较为困难,整体性能也难以继续提升,承载能力和速比已无法满足用户进一步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行星摆轮减速机,该减速机应具有承载能力大、传动平稳、使用可靠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行星摆轮减速机,包括壳体、可转动地同轴布置在壳体两端的输入轴与输出轴、设置在壳体内部用于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依次传递动力的一级传动机构与二级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传动机构包括与输出轴同轴固定的支撑架、可转动地定位在支撑架中并且均匀布置在输入轴四周的若干传动轴、固定在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以及固定在传动轴上并与主动齿轮啮合的被动齿轮;所述二级传动机构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壳体内壁上的若干滚针、固定在传动轴上的偏心轴承、安装在所有偏心轴承上并与滚针啮合的若干摆轮;所述摆轮上制有若干用于连接偏心轴承并围绕摆轮中心均匀分布的若干轴孔;所述每个偏心轴承同时连接所有摆轮的对应轴孔,每个摆轮的轴孔分别连接所有偏心轴承。所述支撑架包括左支撑板、右支撑板以及垂直固定在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之间的支撑杆;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定位在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上。所述摆轮设置在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之间;所述摆轮上还制有若干便于支撑杆穿插的让位孔。所述滚针上设有滚套。所述传动轴的数量为两条,摆轮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摆轮上设有相对于摆轮中心对称布置的两个轴孔。所述传动轴的数量为三条,摆轮的数量为三个,每个摆轮上设有围绕摆轮中心均匀分布的三个轴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内部设有两个串联的传动机构,一级传动机构用于初次减速,二级传动机构配备有由多个偏心轴承同时驱动的摆轮进行二次减速,不仅能获得更大的减速比,而且还进一步提升了承载能力以及输出扭矩,速度越低时承载能力越强,可以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包括壳体与支撑架)。图3是图2中输出轴、支撑架与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2的俯视方向,包括壳体与支撑架)。图5是图4中输出轴与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之。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摆轮与偏心轴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摆轮与左壳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摆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摆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所示,行星摆轮减速机,包括壳体、输入轴1、输出轴2、一级传动机构与二级传动机构。如图6所示,所述壳体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左壳体9-1、中壳体9-2、右壳体9-3。所述壳体上还可加装法兰座9-5(图1所示)或底座9-6(图11所示),以满足减速机的立式安装需求与卧式安装需求。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同轴布置并且可转动地定位在壳体两端。所述一级传动机构与二级传动机构设置在壳体内部,一级传动机构先对动力进行初次减速,二级传动机构再对动力进行二次减速后向外输出。所述一级传动机构中:支撑架可转动地定位在壳体内部,支撑架的转动轴线与输入轴及输出轴的转动轴线同轴;支撑架包括左支撑板6-1、右支撑板6-2以及垂直固定在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之间的两条支撑杆6-3,输入轴通过第一轴承8-1可转动地定位在右壳体上并且伸入支撑架中,左支撑板与左壳体之间设有第二轴承8-2,输出轴伸入左壳体中并与左支撑板固定,右支撑板与中壳体之间设有第三轴承8-3;两条平行于输入轴的传动轴3通过第四轴承8-4可转动地定位在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之间,这两条传动轴相对于输入轴对称布置;所述输入轴上设有主动齿轮3-1,传动轴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被动齿轮3-2。所述二级传动机构中:左壳体内壁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滚针4并且滚针上设有滚套4-1;所述传动轴上设有偏心轴承3-3(每个偏心轴承包括两个错位布置的偏心套),两个偏心轴承的偏心方向保持一致;两个与滚针啮合的摆轮5设置在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之间,每个摆轮上制有两个轴孔5-1与两个让位孔5-2,轴孔与让位孔围绕摆轮中心均匀分布且间隔排列,两个轴孔相对于摆轮中心对称布置,两个让位孔也相对于摆轮中心对称布置;所述摆轮的中心还可设置工艺孔(图中省略);所述每条传动轴同时穿过两个摆轮的轴孔,每个偏心轴承的两个偏心套分别安装在两个摆轮的轴孔中(偏心套与轴孔之间设有滚子),每个摆轮的两个轴孔分别安装在两个偏心轴承的对应偏心套上,每条支撑杆同时穿过两个摆轮的让位孔;所述两个摆轮之间设有间隔环5-3,起到定距以及避免两摆轮发生干涉的作用;所述支撑架与左壳体之间设有支撑环6-4,可以避免滚针发生轴向移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外部动力传递给输入轴,输入轴通过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带动两条传动轴自转,传动轴转动时通过偏心轴承带动两个摆轮运动,摆轮再通过传动轴推动支撑架转动实现动力输出。本专利技术中,每个摆轮均由两条传动轴同时驱动,并且摆轮与传动轴在自转的同时还以输入轴为中心进行公转。为满足不同的输入形式,本专利技术可以直接装配电机后出厂,主要采用电机直连输入或标准型B5电机9-4输入(图1所示)的装配方式。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带有三轴孔的摆轮(如图10所示),该摆轮上设有三个围绕摆轮中心均匀分布的轴孔5-1,并且,该摆轮需要配备三条均匀布置在输入轴四周的传动轴,摆轮上还需设置三个让位孔5-2以及三条穿过让位孔的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行星摆轮减速机,包括壳体、可转动地同轴布置在壳体两端的输入轴(1)与输出轴(2)、设置在壳体内部用于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依次传递动力的一级传动机构与二级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传动机构包括与输出轴同轴固定的支撑架、可转动地定位在支撑架中并且均匀布置在输入轴四周的若干传动轴(3)、固定在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3‑1)以及固定在传动轴上并与主动齿轮啮合的被动齿轮(3‑2);所述二级传动机构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壳体内壁上的若干滚针(4)、固定在传动轴上的偏心轴承(3‑3)、安装在所有偏心轴承上并与滚针啮合的若干摆轮(5);所述摆轮上制有若干用于连接偏心轴承并围绕摆轮中心均匀分布的若干轴孔(5‑1);所述每个偏心轴承同时连接所有摆轮的对应轴孔,每个摆轮的轴孔分别连接所有偏心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1.行星摆轮减速机,包括壳体、可转动地同轴布置在壳体两端的输入轴(1)与输出轴(2)、设置在壳体内部用于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依次传递动力的一级传动机构与二级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传动机构包括与输出轴同轴固定的支撑架、可转动地定位在支撑架中并且均匀布置在输入轴四周的若干传动轴(3)、固定在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3-1)以及固定在传动轴上并与主动齿轮啮合的被动齿轮(3-2);所述二级传动机构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壳体内壁上的若干滚针(4)、固定在传动轴上的偏心轴承(3-3)、安装在所有偏心轴承上并与滚针啮合的若干摆轮(5);所述摆轮上制有若干用于连接偏心轴承并围绕摆轮中心均匀分布的若干轴孔(5-1);所述每个偏心轴承同时连接所有摆轮的对应轴孔,每个摆轮的轴孔分别连接所有偏心轴承。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星河传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