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壁施工结构及用于该外壁施工结构的衬底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178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施工性、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优越的外壁施工结构及用于该外壁施工结构的衬底件。外壁施工结构(1)具有:结构躯体(2);配置于结构躯体的前表面的绝热材(3);配置于绝热材的前表面并由小螺钉(11)固定于结构躯体的紧固件(4);由紧固件紧固于结构躯体的外壁板(5)。在绝热材和外壁板之间形成有通气层(12)。在绝热材配置有抵接于紧固件的后表面的衬底件(6)。衬底件具有平板状的抵接板部(61)和从抵接板部向后方立设的脚部(62),在抵接板部设置有使小螺钉穿过的开口部(63)。衬底件将脚部插入绝热材,并且将抵接板部以配置于与绝热材的前表面大致同一的平面上的状态配置于绝热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壁施工结构及用于该外壁施工结构的衬底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结构躯体的前表面配置有由树脂发泡体构成的绝热材的外壁施工结构及用于该外壁施工结构的衬底件。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如图9、图10所示,有在结构躯体92的前表面921配置有由树脂发泡体构成的绝热材93的、利用所谓外绝热方法制作的外壁施工结构9(参考专利文献1)。在该外壁施工结构9中,在配置于结构躯体92的前表面921的上述绝热材93的前表面931,配置有横条板99,利用固定于该横条板99的前表面991的紧固件94来紧固外壁板95。通过上述横条板99,确保绝热材93和外壁板95之间的通气层912,确保外壁施工结构9的耐久性。但是,上述现有的外壁施工结构9,如上所述由于需要配置横条板99,所以构成部件多,在施工效率、材料成本等点上并不能说是优越的。因此,考虑了不配置横条板,而将具有用于形成通气层的衬垫部的紧固件(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直接配置在绝热材的前表面。但是,如果直接将紧固件配置于绝热材的前表面,则在利用小螺钉将紧固件固定于结构躯体时,存在绝热材变形,紧固件部分地埋入绝热材从而倾斜之患。或,存在伴随着绝热材的变形,局部应力作用于紧固件,从而紧固件变形倾斜之患。由此,存在在由紧固件紧固的外壁板上产生不平,或存在紧固强度下降之患。即,存在难以确保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之患。专利文献1:特开2005-2747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2-1297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这样现有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性、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优越的外壁施工结构及用于该外壁施工结构的衬底件。第一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壁施工结构,其具有: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绝热材,其配置于该结构躯体的前表面并由树脂发泡体构成;紧固件,其配置于该绝热材的前表面并且由小螺钉固定于上述结构躯体;外壁板,其由该紧固件紧固于上述结构躯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绝热材和上述外壁板之间形成有通气层,在上述绝热材配置有抵接于上述紧固件的后表面的衬底件,该衬底件具有与上述紧固件的后表面面接触的平板状的抵接板部、和从该抵接板部向后方立设的脚部,在上述抵接板部设置有使上述小螺钉穿过的开口部,上述衬底件将上述脚部插入上述绝热材,并且将上述抵接板部以配置于与上述绝热材的前表面大致同一的平面上的状态配置于上述绝热材。接着,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作用效果。在上述外壁施工结构中,在上述绝热材的前表面配置有上述紧固件,由该紧固件紧固外壁板。因此,不需要在绝热材和外壁板之间配置横条板等。因此,在对上述外壁施工结构进行施工时,不需要在配置外壁板之前固定横条板等,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另外,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另外,在上述外壁施工结构中,使紧固件的后表面抵接于配置在绝热材的上述衬底件。因此,在由小螺钉将配置于绝热材的前表面的紧固件固定于结构躯体时,可以防止紧固件的一部分埋入绝热材,或伴随着绝热材的变形紧固件也变形。即,通过紧固件的后表面与衬底件的抵接板部面接触,紧固件能够在抵接板部的前表面分散地接受从小螺钉接受的应力。由此,可以防止紧固件相对于绝热材的前表面即结构躯体的前表面倾斜,或紧固件变形。由此,能够确保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另外,上述衬底件具有上述脚部,并将该脚部插入绝热材。因此,在施工时,可以容易地将衬底件配置在绝热材的希望的位置,然后,使紧固件与衬底件的抵接板部面接触从而容易地进行配置。因此,施工容易,并且能够容易地防止衬底件的错位。另外,由于在上述绝热材和上述外壁板之间形成有通气层,所以可以确保外壁施工结构的耐久性。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施工性、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优越的外壁施工结构。第二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衬底件,其配置于在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的前表面配置并由发泡树脂成形体构成的绝热材,并抵接于用于将外壁板紧固于上述结构躯体的紧固件的后表面,其特征在于,具有与上述紧固件的后表面面接触的平板状的抵接板部、和从该抵接板部向后方立设的脚部,在上述抵接板部设置有开口部,并构成为:可以将上述脚部插入上述绝热材,并且将上述抵接板部配置于与上述绝热材的前表面大致同一的平面上。接着,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作用效果。上述衬底件配置于绝热材,能够使紧固件的后表面与抵接板部面接触从而配置紧固件。因此,通过使用衬底件,不需要将横条板等配置在绝热材的前表面,可将紧固件配置在绝热材的前表面,从而紧固外壁板。因此,不需要在配置外壁板之前,在绝热材的前表面固定横条板等,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另外,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另外,上述衬底件具有上述抵接板部。因此,通过将上述衬底件配置于绝热材并使其与紧固件的后表面面接触,在由小螺钉将配置于绝热材的前表面的紧固件固定于结构躯体时,可以防止紧固件的一部分埋入绝热材,或伴随着绝热材的变形紧固件也变形。即,通过紧固件的后表面与衬底件的抵接板部面接触,紧固件能够在抵接板部的前表面分散地接受从小螺钉接受的应力。由此,可以防止紧固件相对于绝热材的前表面即结构躯体的前表面倾斜,或紧固件变形。由此,能够确保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另外,上述衬底件具有上述脚部,可将该脚部插入绝热材。因此,在-->施工时,可以容易地将衬底件配置在绝热材的希望的位置,然后,使紧固件与衬底件的抵接板部面接触从而容易地进行配置。因此,施工容易,并且能够容易地防止衬底件的错位。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可以使施工性、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提高的衬底件。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外壁施工结构的垂直剖面图;图2是实施例1的外壁施工结构的水平剖面图;图3是实施例1的衬底件的立体图;图4(a)是实施例1的衬底件的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侧视图;图5是实施例1的紧固件的立体图;图6(a)是实施例2的衬底件的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侧视图;图7(a)是实施例3的衬底件的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侧视图;图8(a)是实施例4的衬底件的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侧视图;图9是现有例的外壁施工结构的垂直剖面图;图10是现有例的外壁施工结构的水平剖面图。图中,1-外壁施工结构;11-小螺钉;12-通气层;2-结构躯体;3-绝热材;4-紧固件;5-外壁板;6-衬底件;61-抵接板部;62-脚部;63-开口部。具体实施方式在上述第一专利技术及第二专利技术中,作为构成上述绝热材的树脂发泡体,例如有发泡聚苯乙烯、发泡氨基甲酸乙酯等。另外,上述结构躯体,例如可以由型钢等钢材构成,也可以由木材构成,例如可以是由型钢等钢材构成的钢框体、木制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结构躯体。另外,上述结构躯体可以在前表面配置层板等面材。另外,上述通气层具有例如12mm以上的宽度。另外,“将上述抵接板部配置于与上述绝热材的前表面大致同一的平面上的状态”是指,抵接板部和绝热材的前表面的前后距离是例如1mm以下的状态,例如,抵接板部的厚度程度的误差满足“在大致同一平面上”。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建筑物的外侧方向表示为“前”,将内侧方向为表示“后”。就衬底件等各部件而言,以施工状态为基准表示前后左右上下。接着,在上述第一专利技术中,上述衬底件优选具有多条上述脚部。此时,能够将上述衬底件稳定地固定于绝热材。因此,可有效地防止配置于前表面的紧固件的倾斜,从而使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提高。另外,上述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壁施工结构,其具有: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绝热材,其配置于该结构躯体的前表面并由树脂发泡体构成;紧固件,其配置于该绝热材的前表面并且由小螺钉固定于上述结构躯体;外壁板,其由该紧固件紧固于上述结构躯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绝热材和上述 外壁板之间形成有通气层,在上述绝热材配置有抵接于上述紧固件的后表面的衬底件,该衬底件具有与上述紧固件的后表面面接触的平板状的抵接板部、和从该抵接板部向后方立设的脚部,在上述抵接板部设置有使上述小螺钉穿过的开口部,上述 衬底件将上述脚部插入上述绝热材,并且将上述抵接板部以配置于与上述绝热材的前表面大致同一的平面上的状态配置于上述绝热材。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8-10 2005-2323241.一种外壁施工结构,其具有: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绝热材,其配置于该结构躯体的前表面并由树脂发泡体构成;紧固件,其配置于该绝热材的前表面并且由小螺钉固定于上述结构躯体;外壁板,其由该紧固件紧固于上述结构躯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绝热材和上述外壁板之间形成有通气层,在上述绝热材配置有抵接于上述紧固件的后表面的衬底件,该衬底件具有与上述紧固件的后表面面接触的平板状的抵接板部、和从该抵接板部向后方立设的脚部,在上述抵接板部设置有使上述小螺钉穿过的开口部,上述衬底件将上述脚部插入上述绝热材,并且将上述抵接板部以配置于与上述绝热材的前表面大致同一的平面上的状态配置于上述绝热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衬底件具有多条上述脚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衬底件将上述抵接板部的外形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并从该抵接板部的四个角部分别立设有上述脚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博辻康孝
申请(专利权)人:日吉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