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沟槽型MOS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82053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沟槽型MOS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器件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多晶硅层;氮化硅层;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衬底、第一外延层和第二外延层的衬底结构;栅介质层;第一介质层;金属电极引出端;其中,第二外延层内设有深沟槽,其下部从外向内依次为氧化层和多晶硅掺杂层,其上部从外向内依次为栅介质层和多晶硅层,第二外延层上设有源区、体区及体区接触区,源区位于第二外延层的顶部,体区位于源区下方,体区接触区位于深沟槽两侧并间隔所述源区。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沟槽型MOS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解决了现有沟槽型MOS器件因在栅氧生长工艺中晶圆背面的高浓度掺杂多晶硅中的磷往外扩散,导致器件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沟槽型MOS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沟槽型MOS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沟槽型MOS器件(TrenchMOS)晶体管是一种新型垂直结构器件,是在VDMOS(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均属于高原胞密度器件。但沟槽型MOS器件与VDMOS器件相比有许多性能优势:如更低的导通电阻、低栅漏电荷密度,从而有低的导通和开关损耗及快的开关速度;同时由于沟槽型MOS器件的沟道是垂直的,故可进一步提高其沟道密度,减小芯片尺寸。沟槽型MOS器件(TrenchMOS)作为一种重要的功率器件,在DC-DC转换、稳压器、电源管理模块、机电控制、显示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所以目前对沟槽型MOS器件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并且这种器件设计和制造工艺已经非常成熟。现有的沟槽型MOS器件广泛采用栅氧隔离的上下沟槽型结构,其中,有源多晶硅采用高浓度掺杂成N型;磷在温度大于855℃的多晶硅中的扩散速度很快,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持续增强,当在后续的栅氧生长工艺中(温度一般为1000℃),晶圆背面的高浓度掺杂多晶硅中的磷往外快速扩散致使炉管形成N型环境,同时会扩散到同管中的其它晶圆,由于晶圆正面在后续的工艺中将形成器件P型沟道,故如果此时有不稳定的N型掺杂,将导致后续的源/体结深以及外形不是器件所需要的,从而致使开启电源以及源漏极电流不可控失效。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沟槽型MOS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沟槽型MOS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沟槽型MOS器件因在栅氧生长工艺中晶圆背面的高浓度掺杂多晶硅中的磷往外扩散,导致器件失效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沟槽型MOS器件结构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1)提供一衬底结构,所述衬底结构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衬底、形成于所述衬底上表面的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外延层、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延层上表面的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外延层;2)对所述第二外延层进行光刻,以形成若干相互平行的深沟槽;3)在所述第二外延层上表面、深沟槽内表面及衬底下表面形成氧化层;4)在所述氧化层表面沉积多晶硅掺杂层,其中,所述多晶硅掺杂层填充满所述深沟槽并覆盖于所述第二外延层表面的氧化层上表面,及覆盖所述衬底表面的氧化层下表面;5)在所述多晶硅掺杂层表面形成氮化硅层,其中,所述氮化硅层覆盖所述第二外延层上方的多晶硅掺杂层上表面及所述衬底下方的多晶硅掺杂层下表面;6)去除所述第二外延层上方的氮化硅层,并对所述第二外延层上方的多晶硅掺杂层进行刻蚀,以使所述深沟槽内多晶硅掺杂层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外延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沟槽;7)去除所述第二外延层上表面及第二沟槽内表面的氧化层,并在所述第二外延层上表面及第二沟槽内表面形成栅介质层;8)在所述栅介质层上表面及氮化硅层下表面沉积多晶硅层,其中,所述多晶硅层填充满所述第二沟槽,并覆盖所述第二外延层表面的栅介质层上表面;9)刻蚀所述栅介质层上表面的多晶硅层,以使所述第二沟槽内多晶硅层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外延层的上表面;10)对所述第二外延层顶部进行第二导电类型的离子注入,形成体区,并对所述体区顶部进行第一导电类型的离子注入,形成源区,其中,所述源区位于所述体区上方;11)在所述栅介质层表面及多晶硅层表面形成第一介质层,并对所述第一介质层、源区及体区所在区域进行光刻,形成接触区域,对所述接触区域进行第二导电类型的离子注入后进行高温退火,形成体区接触区以将所述源区间隔;12)在11)所述结构上方沉积金属,并对所述金属进行光刻,形成金属电极引出端。优选地,所述衬底、第一外延层及第二外延层的掺杂浓度依次降低,其中,所述衬底为重掺杂,所述第二外延层为轻掺杂。优选地,3)在形成所述氧化层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外延层上表面及深沟槽内表面生长牺牲层,而后去除所述牺牲层的步骤。优选地,4)中多晶硅掺杂层为N型掺杂的多晶硅层,通过在沉积多晶硅的同时进行N型离子掺杂得到。优选地,6)中所述第二沟槽的深度为0.8~1.5um。优选地,9)中所述多晶硅层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外延层的上表面10~50埃。优选地,10)中先在第二外延层顶部进行第一次无掩膜掺杂注入形成体区,然后再在体区顶部进行第二次无掩膜掺杂注入形成源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沟槽型MOS器件结构,所述器件结构包括:多晶硅层;位于所述多晶硅层上表面的氮化硅层;位于所述氮化硅层上表面的衬底结构,其中,所述衬底结构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表面、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外延层,及位于所述第一外延层上表面、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外延层;位于所述第二外延层内的深沟槽,其中,所述深沟槽内表面的下部从外向内依次填充有氧化层和多晶硅掺杂层,所述深沟槽内表面的上部从外向内依次填充有栅介质层和多晶硅层;所述第二外延层上设有源区、体区及体区接触区,其中,所述源区位于所述深沟槽两侧的第二外延层的顶部,所述体区位于所述源区下方,所述体区接触区位于所述深沟槽两侧、且间隔所述源区;位于所述第二外延层上表面的栅介质层;位于所述栅介质层、及多晶硅层上表面的第一介质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及体区接触区表面的金属电极引出端。优选地,所述衬底、第一外延层及第二外延层的掺杂浓度依次降低,其中,所述衬底为重掺杂,所述第二外延层为轻掺杂。优选地,所述多晶硅掺杂层为N型掺杂的多晶硅层。优选地,所述氮化硅层的厚度为500~1000埃。优选地,所述栅介质层的厚度为200~1000埃。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沟槽型MOS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所述多晶硅掺杂层下方生长氮化硅层,通过氮化硅层抑制多晶硅掺杂层中磷在后续栅氧生长中向外扩散,从而消除对晶圆器件及炉管的N型沾污,进而保证了器件的开启电压即源漏极电流,并通过后续的高温退火,消除了引入的氮化硅层对器件结构的不良影响。附图说明图1~图1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制造所述沟槽型MOS器件的步骤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衬底2第一外延层3第二外延层4硬掩膜5深沟槽6牺牲层7氧化层8多晶硅掺杂层9氮化硅层10第二沟槽11栅介质层12多晶硅层13体区14源区15第一介质层16体区接触区17金属电极引出端1)~12)步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图1至图1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沟槽型MOS器件结构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1)提供一衬底结构,所述衬底结构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衬底1、形成于所述衬底1上表面的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外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沟槽型MOS器件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1)提供一衬底结构,所述衬底结构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衬底、形成于所述衬底上表面的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外延层、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延层上表面的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外延层;2)对所述第二外延层进行光刻,以形成若干相互平行的深沟槽;3)在所述第二外延层上表面、深沟槽内表面及衬底下表面形成氧化层;4)在所述氧化层表面沉积多晶硅掺杂层,其中,所述多晶硅掺杂层填充满所述深沟槽并覆盖于所述第二外延层表面的氧化层上表面,及覆盖所述衬底表面的氧化层下表面;5)在所述多晶硅掺杂层表面形成氮化硅层,其中,所述氮化硅层覆盖所述第二外延层上方的多晶硅掺杂层上表面及所述衬底下方的多晶硅掺杂层下表面;6)去除所述第二外延层上方的氮化硅层,并对所述第二外延层上方的多晶硅掺杂层进行刻蚀,以使所述深沟槽内多晶硅掺杂层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外延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沟槽;7)去除所述第二外延层上表面及第二沟槽内表面的氧化层,并在所述第二外延层上表面及第二沟槽内表面形成栅介质层;8)在所述栅介质层上表面及氮化硅层下表面沉积多晶硅层,其中,所述多晶硅层填充满所述第二沟槽,并覆盖所述第二外延层表面的栅介质层上表面;9)刻蚀所述栅介质层上表面的多晶硅层,以使所述第二沟槽内多晶硅层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外延层的上表面;10)对所述第二外延层顶部进行第二导电类型的离子注入,形成体区,并对所述体区顶部进行第一导电类型的离子注入,形成源区,其中,所述源区位于所述体区上方;11)在所述栅介质层表面及多晶硅层表面形成第一介质层,并对所述第一介质层、源区及体区所在区域进行光刻,形成接触区域,对所述接触区域进行第二导电类型的离子注入后进行高温退火,形成体区接触区以将所述源区间隔;12)在11)所述结构上方沉积金属,并对所述金属进行光刻,形成金属电极引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沟槽型MOS器件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1)提供一衬底结构,所述衬底结构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衬底、形成于所述衬底上表面的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外延层、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延层上表面的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外延层;2)对所述第二外延层进行光刻,以形成若干相互平行的深沟槽;3)在所述第二外延层上表面、深沟槽内表面及衬底下表面形成氧化层;4)在所述氧化层表面沉积多晶硅掺杂层,其中,所述多晶硅掺杂层填充满所述深沟槽并覆盖于所述第二外延层表面的氧化层上表面,及覆盖所述衬底表面的氧化层下表面;5)在所述多晶硅掺杂层表面形成氮化硅层,其中,所述氮化硅层覆盖所述第二外延层上方的多晶硅掺杂层上表面及所述衬底下方的多晶硅掺杂层下表面;6)去除所述第二外延层上方的氮化硅层,并对所述第二外延层上方的多晶硅掺杂层进行刻蚀,以使所述深沟槽内多晶硅掺杂层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外延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沟槽;7)去除所述第二外延层上表面及第二沟槽内表面的氧化层,并在所述第二外延层上表面及第二沟槽内表面形成栅介质层;8)在所述栅介质层上表面及氮化硅层下表面沉积多晶硅层,其中,所述多晶硅层填充满所述第二沟槽,并覆盖所述第二外延层表面的栅介质层上表面;9)刻蚀所述栅介质层上表面的多晶硅层,以使所述第二沟槽内多晶硅层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外延层的上表面;10)对所述第二外延层顶部进行第二导电类型的离子注入,形成体区,并对所述体区顶部进行第一导电类型的离子注入,形成源区,其中,所述源区位于所述体区上方;11)在所述栅介质层表面及多晶硅层表面形成第一介质层,并对所述第一介质层、源区及体区所在区域进行光刻,形成接触区域,对所述接触区域进行第二导电类型的离子注入后进行高温退火,形成体区接触区以将所述源区间隔;12)在11)所述结构上方沉积金属,并对所述金属进行光刻,形成金属电极引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槽型MOS器件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第一外延层及第二外延层的掺杂浓度依次降低,其中,所述衬底为重掺杂,所述第二外延层为轻掺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槽型MOS器件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3)在形成所述氧化层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重庆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