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子建专利>正文

用于车辆的分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917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分动器。包括主轴、前输出轴、无极变速传动机构、动力机构,无极变速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组、从动轮组、V型传动带、第一压力机构、第二压力机构,主动轮组包括第一固定锥形盘和第一滑动锥形盘,从动轮组包括第二固定锥形盘和第二滑动锥形盘,第一固定锥形盘和第一滑动锥形盘通过V型传动带与对应的第二滑动锥形盘和第二固定锥形盘连接,通过第一压力机构和第二压力机构分别驱动第一滑动锥形盘和第二滑动锥形盘轴向移动来改变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与V型传动带啮合的工作半径,从而改变主轴与前输出轴之间的传动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无中央差速器,能够让汽车全时行驶并且能够在两驱和四驱之间切换,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分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
,具体是一种无中央差速器的能让汽车全时行驶并且能够在两驱和四驱之间切换的用于车辆的分动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汽车四驱的功能实现主要取决分动器的构造,分时四驱的分动器因没有中央差速器,所以不能在铺装地面行驶;全时四驱的分动器因为具备中央差速器所以能在任何路面行驶,但是不能两驱行驶,能耗高,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无中央差速器的能让汽车全时行驶并且能够在两驱和四驱之间切换的用于车辆的分动器。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车辆的分动器,包括主轴、前输出轴、无极变速传动机构、动力机构、传输机构,主轴的前端为动力输入端与动力机构连接,主轴的另一端为动力输出端通过传输机构与左后轮和右后轮之间的第一差速器连接,前输出轴通过传输机构与左前轮和右前轮之间的第二差速器连接,无极变速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组、从动轮组、V型传动带、第一压力机构、第二压力机构,主动轮组包括固定连接在主轴上的第一固定锥形盘和滑动连接在主轴上的第一滑动锥形盘,第一压力机构设置在第一滑动锥形盘外侧,用于驱动第一滑动锥形盘接近或远离第一固定锥形盘,从动轮组包括固定连接在前输出轴上的第二固定锥形盘和滑动连接在前输出轴上的第二滑动锥形盘,第二压力机构设置在第二滑动锥形盘外侧,用于驱动第二滑动锥形盘接近或远离第二固定锥形盘,第一固定锥形盘和第一滑动锥形盘通过V型传动带与对应的第二滑动锥形盘和第二固定锥形盘连接,通过第一滑动锥形盘和第二滑动锥形盘的轴向移动来改变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与V型传动带啮合的工作半径,从而改变主轴与前输出轴之间的传动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①车辆在全时四驱模式行驶时通过主动轮组与从动轮组的第一滑动锥形盘和第二滑动锥形盘做轴向移动来改变主动轮组、从动轮组的锥形盘锥面与V型传动带啮合的工作半径,从而改变主轴与前输出轴之间的传动比,主轴与前输出轴的转动不会相互影响,通过主动轮组、从动轮组两对锥型盘对V型传动带的夹紧程度,从而分配主轴与前输出轴的动力。②无中央差速器,能够让汽车全时行驶并且能够在两驱和四驱之间切换,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压力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一油泵,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滑动锥形盘连接并且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油泵连接,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液压调节阀;第二压力机构包括第二液压缸和第二油泵,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滑动锥形盘连接并且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二油泵连接,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液压调节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轴1;前输出轴2;无极变速传动机构3;主动轮组4;从动轮组5;第一固定锥形盘6;第一滑动锥形盘7;第一液压缸8;第二固定锥形盘9;第二滑动锥形盘10;第二液压缸11;V型传动带12;第一油泵13;第一管路14;第一液压调节阀15;第二油泵16;第二管路17;第二液压调节阀18;动力机构19;左后轮20;右后轮21;第一差速器22;左前轮23;右前轮24;第二差速器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参见图1,一种用于车辆的分动器,包括主轴1、前输出轴2、无极变速传动机构3、动力机构19、传输机构,主轴1与前输出轴2相距安装,主轴1的前端为动力输入端与动力机构19连接,主轴1的另一端为动力输出端通过传输机构与左后轮20和右后轮21之间的第一差速器22连接,前输出轴2通过传输机构与左前轮23和右前轮24之间的第二差速器25连接,无极变速传动机构3包括主动轮组4、从动轮组5、V型传动带12、第一压力机构、第二压力机构,主动轮组4包括固定连接在主轴1上的第一固定锥形盘6和滑动连接在主轴1上的第一滑动锥形盘7,第一压力机构设置在第一滑动锥形盘7外侧,用于驱动第一滑动锥形盘7接近或远离第一固定锥形盘6,从动轮组5包括固定连接在前输出轴2上的第二固定锥形盘9和滑动连接在前输出轴2上的第二滑动锥形盘10,第二压力机构设置在第二滑动锥形盘10外侧,用于驱动第二滑动锥形盘10接近或远离第二固定锥形盘9,第一固定锥形盘6和第一滑动锥形盘7通过V型传动带12与对应的第二滑动锥形盘10和第二固定锥形盘9连接,通过第一滑动锥形盘7和第二滑动锥形盘10的轴向移动来改变主动轮组4和从动轮组5与V型传动带12啮合的工作半径,从而改变主轴1与前输出轴2之间的传动比。第一压力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8和第一油泵13,第一液压缸8的活塞杆与第一滑动锥形盘7连接并且通过第一管路14与第一油泵13连接,第一管路14上设置有第一液压调节阀15;第二压力机构包括第二液压缸11和第二油泵16,第二液压缸11的活塞杆与第二滑动锥形盘10连接并且通过第二管路17与第二油泵16连接,第二管路17上设置有第二液压调节阀18。车辆在全时四驱模式行驶时通过主动轮组4与从动轮组5的第一滑动锥形盘7和第二滑动锥形盘10做轴向移动来改变主动轮组4、从动轮组5的锥形盘锥面与V型传动带12啮合的工作半径,从而改变主轴1与前输出轴2之间的传动比,主轴1与前输出轴2的转动不会相互影响,通过主动轮组4、从动轮组5两对锥型盘对V型传动带12的夹紧程度,从而分配主轴1与前输出轴2的动力。本专利技术无中央差速器,能够让汽车全时行驶并且能够在两驱和四驱之间切换,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分动器,包括主轴、前输出轴、无极变速传动机构、动力机构、传输机构,主轴的前端为动力输入端与动力机构连接,主轴的另一端为动力输出端通过传输机构与左后轮和右后轮之间的第一差速器连接,前输出轴通过传输机构与左前轮和右前轮之间的第二差速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无极变速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组、从动轮组、V型传动带、第一压力机构、第二压力机构,主动轮组包括固定连接在主轴上的第一固定锥形盘和滑动连接在主轴上的第一滑动锥形盘,第一压力机构设置在第一滑动锥形盘外侧,用于驱动第一滑动锥形盘接近或远离第一固定锥形盘,从动轮组包括固定连接在前输出轴上的第二固定锥形盘和滑动连接在前输出轴上的第二滑动锥形盘,第二压力机构设置在第二滑动锥形盘外侧,用于驱动第二滑动锥形盘接近或远离第二固定锥形盘,第一固定锥形盘和第一滑动锥形盘通过V型传动带与对应的第二滑动锥形盘和第二固定锥形盘连接,通过第一滑动锥形盘和第二滑动锥形盘的轴向移动来改变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与V型传动带啮合的工作半径,从而改变主轴与前输出轴之间的传动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分动器,包括主轴、前输出轴、无极变速传动机构、动力机构、传输机构,主轴的前端为动力输入端与动力机构连接,主轴的另一端为动力输出端通过传输机构与左后轮和右后轮之间的第一差速器连接,前输出轴通过传输机构与左前轮和右前轮之间的第二差速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无极变速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组、从动轮组、V型传动带、第一压力机构、第二压力机构,主动轮组包括固定连接在主轴上的第一固定锥形盘和滑动连接在主轴上的第一滑动锥形盘,第一压力机构设置在第一滑动锥形盘外侧,用于驱动第一滑动锥形盘接近或远离第一固定锥形盘,从动轮组包括固定连接在前输出轴上的第二固定锥形盘和滑动连接在前输出轴上的第二滑动锥形盘,第二压力机构设置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建
申请(专利权)人:刘子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