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摆式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833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离心摆式减振器,包括旋转板和至少一个用于吸收振动的摆锤,旋转板与摆锤通过限位构件可运动连接,每个摆锤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弧形孔,旋转板开设有与第一弧形孔对应的第二弧形孔,第二弧形孔与第一弧形孔反向对称;第一弧形孔和第二弧形孔被至少一个限位构件贯穿,限位构件可在第一弧形孔和第二弧形孔中运动从而限制摆锤的运动路径,第一弧形孔和第二弧形孔端部均设置有缓冲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二弧形孔与第一弧形孔反向对称设置的结构,在加大摆锤的摆动幅度的同时能够减小限位构件的震动,提高减振效果,通过缓冲块的设置实现在不限制摆锤运动的前提下达到低速减振的效果,并且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摆式减振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摆式减振器,属于减振领域。
技术介绍
现代发动机发展的趋势是涡轮增压或机械增压器的使用和气缸数量的降低,这会大大影响发动机动力输出的连续性,增加扭转振动。传统的弹簧阻尼器通常仅在窄的频率范围内有效,在某些特定的发动机转速下无法提供足够大的阻尼力。目前,汽车产业多安装双质量飞轮来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但此方法的减振效果稍显乏力,满足不了高要求的舒适度和低噪声,因此需要开发更高效的扭转减振器。离心摆式减振器是一种共振减振器,是靠系统的共振作用产生的反力矩来平衡干扰力矩的。在离心摆的作用下,传动系统可以实现在全转速下的某阶次激励减振。离心摆式减振器的核心技术包括路径设计和优化,但目前其研究方向还停留在结构设计和总成布置方面,关键的路径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曲率半径固定的圆弧形路径是研究最广泛的运动轨迹,但该类型的离心摆式减振器表现出很强的非线性,在摆角过大的情况下,减振器满足不了主要阶次激励的频率,同时摆锤的大幅度摆动会加剧滚子的振动,容易造成减振系统的失稳。未成熟的技术研究和无法预测的减振器吸振率大大限制了离心摆式减振器的工程应用。离心摆式减振器虽然有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摆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发动机输出轴连接的能绕轴转动的旋转板(3)和至少一个用于吸收振动的摆锤(1),所述旋转板(3)与所述摆锤(1)通过限位构件可运动连接,所述每个摆锤(1)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提供限位构件运动轨迹的第一弧形孔(11),所述旋转板(3)开设有与第一弧形孔(11)对应的用于增大摆锤(1)振幅的第二弧形孔(31),所述第二弧形孔(31)与第一弧形孔(11)反向对称;所述第一弧形孔(11)和第二弧形孔(31)被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构件贯穿,所述限位构件可在所述第一弧形孔(11)和第二弧形孔(31)中运动从而限制摆锤(1)的运动路径,所述第一弧形孔(11)和第二弧形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摆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发动机输出轴连接的能绕轴转动的旋转板(3)和至少一个用于吸收振动的摆锤(1),所述旋转板(3)与所述摆锤(1)通过限位构件可运动连接,所述每个摆锤(1)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提供限位构件运动轨迹的第一弧形孔(11),所述旋转板(3)开设有与第一弧形孔(11)对应的用于增大摆锤(1)振幅的第二弧形孔(31),所述第二弧形孔(31)与第一弧形孔(11)反向对称;所述第一弧形孔(11)和第二弧形孔(31)被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构件贯穿,所述限位构件可在所述第一弧形孔(11)和第二弧形孔(31)中运动从而限制摆锤(1)的运动路径,所述第一弧形孔(11)和第二弧形孔(31)端部均设置有用于缓冲限位构件与其产生的冲击力的缓冲块(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摆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构件为可自转的圆柱销(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摆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孔(11)的形状由摆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利利张铁山伍金水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粤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