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式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1111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式井盖,它包括盖座和盖体,盖座的内壁形成台阶结构,台阶结构至少包括一级台阶及二级台阶,盖体与一级台阶之间设有减振装置;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套及套在减振套外的上减振盖及下减振盖,减振套中空形成连接孔并且外壁向外延伸形成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将减振套固定在盖体底部,上减振盖被压固在上限位部与盖体之间;上限位部与下限位部之间设有能够轴向伸缩的第一减振体,下减振盖被压固在第一减振体与下限位部之间;下减振盖以其周边支撑而使得减振套悬离第一台阶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增强盖体与盖座之间的减振性能,有效缓解车辆行驶经过时的冲击力,降低盖体与盖座之间的碰撞噪声。(*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式井盖
本技术涉及一种井盖,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式井盖。
技术介绍
井盖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主要用于遮蔽各类管道设置在地面上的开口,为了保证道路行人车辆的正常通行,在这些开口处需要盖上具有一定强度的井盖进行封闭;现有的井盖主要由铸铁制成,一般包括固定在开口处的盖座和链接在盖座上用于封闭开口的盖体;当车辆行驶经过井盖时,盖体由于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而容易发生跳动,盖体与盖座之间往往会发出较大的碰撞声,这种噪声不仅影响附近民众的生产生活,而且使驾驶员产生较大顾虑而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就需要一种减振式井盖,增强盖体与盖座之间的减振性能,有效缓解车辆行驶经过时的冲击力,降低盖体与盖座之间的碰撞噪声,以免影响附近民众的生产生活,并且保证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式井盖,增强盖体与盖座之间的减振性能,有效缓解车辆行驶经过时的冲击力,降低盖体与盖座之间的碰撞噪声,以免影响附近民众的生产生活,并且保证行车安全。 本技术的减振式井盖,它包括盖座和盖体,所述盖座的内壁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至少包括与盖体底部相对的一级台阶及用于放置盖体的二级台阶,所述盖体与一级台阶之间设有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套及套在所述减振套外的上减振盖及下减振盖,所述减振套中空形成连接孔并且外壁向外延伸形成用于阻挡上减振盖的上限位部和用于阻挡下减振盖的下限位部;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将减振套固定在盖体底部,所述上减振盖被压固在上限位部与盖体之间;所述上限位部与下限位部之间设有能够轴向伸缩的第一减振体,所述下减振盖被压固在第一减振体与下限位部之间;所述下减振盖以其周边支撑而使得减振套悬离第一台阶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盖体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与所述二级台阶相配合的台肩结构,台肩搭在二级台阶上,并且在台肩与二级台阶之间设有“L”形减振垫。 进一步,所述上减振盖与下减振盖之间设有第二减振体。 进一步,所述上减振盖与下减振盖均呈倒碗形。 进一步,所述第一减振体为压簧。 进一步,所述第二减振体为弹性橡胶块。 [0011 ] 进一步,所述连接孔为螺孔,所述连接件为紧固螺栓。 进一步,所述盖体呈圆饼状,并且至少设置三个沿所述盖体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减振装置。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减振式井盖,通过增设减振装置能够有效增强盖体与盖座之间的减振性能,当车辆行驶经过时,冲击力从盖体传到减振装置,第一减振体通过伸缩形变而消减振动,有效缓解了车辆行驶经过时的冲击力,降低盖体与盖座之间的碰撞噪声,以免影响附近民众的生产生活,并且保证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处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减振式井盖,它包括盖座I和盖体2,所述盖座I的内壁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至少包括与盖体2底部相对的一级台阶11及用于放置盖体2的二级台阶12,所述盖体2与一级台阶11之间设有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套31及套在所述减振套31外的上减振盖32及下减振盖33,所述减振套31中空形成连接孔并且外壁向外延伸形成用于阻挡上减振盖32的上限位部311和用于阻挡下减振盖33的下限位部312 ;连接件34穿过所述连接孔将减振套31固定在盖体2底部,所述上减振盖32被压固在上限位部311与盖体2之间;所述上限位部311与下限位部312之间设有能够轴向伸缩的第一减振体35,所述下减振盖33被压固在第一减振体35与下限位部312之间;所述下减振盖33以其周边支撑而使得减振套31悬离第一台阶的表面;通过增设减振装置能够有效增强盖体2与盖座I之间的减振性能,当车辆行驶经过时,冲击力从盖体2传到减振装置,第一减振体35通过伸缩形变而消减振动,有效缓解了车辆行驶经过时的冲击力,降低盖体2与盖座I之间的碰撞噪声,以免影响附近民众的生产生活,并且保证行车安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为螺孔,所述连接件34为紧固螺栓;连接方便且稳固;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2呈圆饼状,并且至少设置三个沿所述盖体2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减振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2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与所述二级台阶12相配合的台肩结构,台肩搭在二级台阶12上,并且在台肩与而级台阶12之间设有“L”形减振垫4 ;台肩可视为倒立的台阶,既利于使盖体2与盖座I之间保持必要的间隙以便与揭开盖体2,也利于盖体2的固定;减振垫4可为弹性橡胶,“L”形结构有利于横向和纵向的减振。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减振盖32与下减振盖33之间设有第二减振体36,所述上减振盖32与下减振盖33均呈倒碗形,所述第一减振体35为压簧,所述第二减振体36为弹性橡胶块;碗形结构使上减振盖32与下减振盖33具有减振性质,提高本井盖的防振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式井盖,它包括盖座和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的内壁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至少包括与盖体底部相对的一级台阶及用于放置盖体的二级台阶,所述盖体与一级台阶之间设有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套及套在所述减振套外的上减振盖及下减振盖,所述减振套中空形成连接孔并且外壁向外延伸形成用于阻挡上减振盖的上限位部和用于阻挡下减振盖的下限位部;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将减振套固定在盖体底部,所述上减振盖被压固在上限位部与盖体之间;所述上限位部与下限位部之间设有能够轴向伸缩的第一减振体,所述下减振盖被压固在第一减振体与下限位部之间;所述下减振盖以其周边支撑而使得减振套悬离第一台阶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式井盖,它包括盖座和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的内壁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至少包括与盖体底部相对的一级台阶及用于放置盖体的二级台阶,所述盖体与一级台阶之间设有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套及套在所述减振套外的上减振盖及下减振盖,所述减振套中空形成连接孔并且外壁向外延伸形成用于阻挡上减振盖的上限位部和用于阻挡下减振盖的下限位部;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将减振套固定在盖体底部,所述上减振盖被压固在上限位部与盖体之间;所述上限位部与下限位部之间设有能够轴向伸缩的第一减振体,所述下减振盖被压固在第一减振体与下限位部之间;所述下减振盖以其周边支撑而使得减振套悬离第一台阶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式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静邹兵刘广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