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式移动能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16157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减振式移动能源装置,包括一内燃机及与内燃机连接的供能系统罐,所述内燃机与供能系统罐分别置于一箱体内,分别为内燃机箱体与供能系统罐箱体,所述内燃机箱体底部设置有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包括一底板,及固定于底板上的可伸缩轴,所述可伸缩轴上套设有至少两个缓冲圈,所述缓冲圈内圈直径与可伸缩轴的直径相当,使用时,所述缓冲圈叠加总高度大于所述可伸缩轴的长度。本新型通过增加减振机构,使得本能源装置可以得到很好的缓冲减振,同时,也控制了振动带来的位移,由于与地面之间通过缓冲圈隔离,也减少了一定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能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减振式移动能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现在供电能、气能及热水等各处可见,一般这些均需要通过相应的供能设备进行供应。现有的供电、供气等都采用立式的能源罐固定于需要的场所进行供能,但有时若某个地区能源罐出现故障,或临时需要进行供能,现有的设备无法快速的进行供给,给人们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于是出现了一种移动式的能源装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随时的移动,但由于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装置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工作时间长后容易导致其产生不必要的位移,同时,由于箱体直接与地面接触,自身重量也对场地造成磨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式移动能源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减振式移动能源装置,包括一内燃机及与内燃机连接的供能系统罐,所述内燃机与供能系统罐分别置于一箱体内,分别为内燃机箱体与供能系统罐箱体,所述内燃机箱体底部设置有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包括一底板,及固定于底板上的可伸缩轴,所述可伸缩轴上套设有至少两个缓冲圈,所述缓冲圈内圈直径与可伸缩轴的直径相当,使用时,所述缓冲圈叠加总高度大于所述可伸缩轴的长度。优选地,所述减振机构置于内燃机箱体的端脚底部。优选地,所述缓冲圈内表面开设有纵向缓冲槽,所述纵向缓冲槽均布于缓冲圈内表面。本技术突出效果为:通过增加减振机构,使得本能源装置可以得到很好的缓冲减振,同时,也控制了振动带来的位移,由于与地面之间通过缓冲圈隔离,也减少了一定的噪音。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燃机箱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减振式移动能源装置,与现有技术相同,均包括一内燃机及与内燃机连接的供能系统罐,所述内燃机与供能系统罐分别置于一箱体内,分别为内燃机箱体与供能系统罐箱体。如图1所示,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内燃机箱体1底部设置有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包括一底板,及固定于底板上的可伸缩轴2,所述可伸缩轴2上套设有至少两个缓冲圈3,所述缓冲圈3内圈直径与可伸缩轴2的直径相当,使用时,所述缓冲圈叠加总高度大于所述可伸缩轴的长度,所述内燃机箱体1直接与缓冲圈3接触,而不会触及可伸缩轴2。可伸缩轴2是为更好的进行缓冲圈之间的位置固定,防止在安装使用时产生不必要的位移。所述缓冲圈为弹性圈。一般所述减振机构仅仅需要置于内燃机箱体的四个端脚底部即可。为了加强减振效果,所述缓冲圈内表面开设有纵向缓冲槽,所述纵向缓冲槽均布于缓冲圈内表面。当内燃机工作时,箱体会产生一定的振动,通过减振机构可以减少箱体的振动,同时也能减少内燃机工作时箱体与地面接触带来的振动噪声。本技术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移动,能很方便的满足人们供能的需求。本技术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减振式移动能源装置,包括一内燃机及与内燃机连接的供能系统罐,所述内燃机与供能系统罐分别置于一箱体内,分别为内燃机箱体与供能系统罐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箱体底部设置有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包括一底板,及固定于底板上的可伸缩轴,所述可伸缩轴上套设有至少两个缓冲圈,所述缓冲圈内圈直径与可伸缩轴的直径相当,使用时,所述缓冲圈叠加总高度大于所述可伸缩轴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式移动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机构置于内燃机箱体的端脚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式移动能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圈内表面开设有纵向缓冲槽,所述纵向缓冲槽均布于缓冲圈内表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减振式移动能源装置,包括一内燃机及与内燃机连接的供能系统罐,所述内燃机与供能系统罐分别置于一箱体内,分别为内燃机箱体与供能系统罐箱体,所述内燃机箱体底部设置有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包括一底板,及固定于底板上的可伸缩轴,所述可伸缩轴上套设有至少两个缓冲圈,所述缓冲圈内圈直径与可伸缩轴的直径相当,使用时,所述缓冲圈叠加总高度大于所述可伸缩轴的长度。本新型通过增加减振机构,使得本能源装置可以得到很好的缓冲减振,同时,也控制了振动带来的位移,由于与地面之间通过缓冲圈隔离,也减少了一定的噪音。【IPC分类】F16F15/02, F02B77/00【公开号】CN205047735【申请号】CN201520728129【专利技术人】牛曙斌, 申志坤, 徐 明 【申请人】无锡协鑫分布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减振式移动能源装置,包括一内燃机及与内燃机连接的供能系统罐,所述内燃机与供能系统罐分别置于一箱体内,分别为内燃机箱体与供能系统罐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箱体底部设置有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包括一底板,及固定于底板上的可伸缩轴,所述可伸缩轴上套设有至少两个缓冲圈,所述缓冲圈内圈直径与可伸缩轴的直径相当,使用时,所述缓冲圈叠加总高度大于所述可伸缩轴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曙斌申志坤徐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协鑫分布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