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及蒸汽饭煲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6565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7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及蒸汽饭煲,包括从烹饪器具上方向烹饪器具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连通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以及蒸汽排出口,所述蒸汽排出口环绕蒸汽进入口设置,所述蒸汽排出口与蒸汽进入口之间间隔的距离小于50mm。实现了蒸汽导入和排出烹饪器具,并借助蒸汽直接加热食物进行烹饪,烹饪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及蒸汽饭煲
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及蒸汽饭煲。
技术介绍
现有饭煲实现煮饭、煲粥功能,一般采用在内胆的外部加热,如底部加热(发热盘、电磁加热)或四周加热(IH电磁加热),内胆吸收热量并传递给内部的水和米饭,直至将饭煮熟。上述加热方式受热部位集中在内胆和米饭的接触位置,使得加热时胆内不同区域的米饭受热不均,底部受热大于顶部,内胆周边处受热大于内胆中心处,最终影响米饭口感。现有技术中有出现向饭煲内通入蒸汽的结构,然而其加热效果差,多用于米饭煮熟后的保湿保温用,难以仅采用蒸汽进行烹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实现了蒸汽导入和排出烹饪器具,并借助蒸汽直接加热食物进行烹饪,烹饪效果好。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蒸汽饭煲,应用有上述蒸汽进出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以下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包括从烹饪器具上方向烹饪器具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连通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以及蒸汽排出口,所述蒸汽排出口环绕蒸汽进入口设置,所述蒸汽排出口与蒸汽进入口之间间隔的距离小于50mm。烹饪器具内装填有食物,通过进气通道向烹饪器具提供蒸汽,蒸汽再从蒸汽进入口进入烹饪器具内,实现蒸汽加热,多余的蒸汽则从蒸汽排出口排出。其中,由于蒸汽排出口环绕蒸汽进入口设置,因此从蒸汽进入口喷射入的蒸汽先向下接触食物,后向四周扩散,再向上扩散,最后从蒸汽排出口排出,从而使蒸汽在烹饪器具内形成对流,提高烹饪效果,实现仅借助蒸汽即可直接加热食物进行烹饪。所述蒸汽排出口与蒸汽进入口之间间隔的距离小于50mm,在该距离下,蒸汽在向蒸汽排出口移动的过程中,部分蒸汽由于惯性,加之喷入蒸汽的气流扰动,部分蒸汽将绕过蒸汽排出口而移动向蒸汽进入口,最终随进入的蒸汽一起参与再对流循环,提高了热效率。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排出口以蒸汽进入口为中心呈间断或者不间断的圆环状而环绕蒸汽进入口设置。使得蒸汽排出口各处距离蒸汽进入口一致,以使蒸汽在锅内完成对流时,能够在蒸汽进入口四周的蒸汽排出口均匀的流出,防止蒸汽乱窜,而破坏对流。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排出口为分隔开的多个小孔,各小孔环绕蒸汽进入口设置。由于蒸汽导入后向四周扩散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锅内各处蒸汽温度将有所差别,通过将蒸汽排出口设为分隔开的多个小孔,使得在同一压力下每个小孔的出气量有限,那么扩散有较多蒸汽的一侧其蒸汽将向另外一侧扩散,从而使蒸汽尽可能在各处均匀,使锅内各处温度趋于一致,以提高烹饪效果。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进入口设置在蒸汽进出装置位于烹饪器具的中轴线上。使得从蒸汽进入口处喷射进来的蒸汽距离烹饪器具边缘的距离一致而不偏离,使烹饪器具内各处蒸汽量趋于一致,避免局部温度过高,以保证温度的一致性。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排出口与蒸汽进入口之间间隔的距离处于2-40mm。在该距离下,从蒸汽进入口喷射入的蒸汽对蒸汽排出口处蒸汽的影响明显,可更加有效的带动部分即将从蒸汽排出口出去的蒸汽继续回到烹饪器具内进行再对流循环。而距离小于2mm时,一方面制造较为困难,另一方面,进入的蒸汽和排出的蒸汽之间的距离过短,容易产生影响较大的紊流,而影响蒸汽的进入。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进出装置还设置将蒸汽导出的出气通道,所述蒸汽排出口和出气通道连通。通过出气通道来将蒸汽导出至指定位置,以待回收,或者从不会影响使用者的位置排出。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进出装置包括盖合烹饪器具的盖体和盖体上设有的蒸汽阀,蒸汽阀上开设所述进气通道、蒸汽进入口和蒸汽排出口。将盖体和蒸汽阀结合作为蒸汽进出装置,使得蒸汽进出装置能够和烹饪器具一起移动。另外,通过蒸汽阀来形成所述进气通道、蒸汽进入口和蒸汽排出口,在盖体结构发生改变时或者蒸汽阀结构发生改变时,只需改变蒸汽阀或者盖体发生变化中的一个,而另一个无需变化,降低了研发成本,再者蒸汽阀的设置可增加其通用性。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阀上还开设将蒸汽导出的出气通道,所述蒸汽排出口和出气通道连通。蒸汽阀设置出气通道,通过蒸汽阀将蒸汽导出至指定位置,以待与回收设备对接,或者从不会影响使用者的位置排出。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进出装置设有蒸汽进入接口和蒸汽排出接口,所述蒸汽排出接口以蒸汽进入接口为中心而环绕布置。蒸汽进出装置通过设有蒸汽进入接口以与蒸汽发生装置的管道对接,通过蒸汽排出接口以与蒸汽回收装置的管道对接。其中,蒸汽排出接口以蒸汽进入接口为中心而环绕布置,使得接口具有万向接头功能,以利于蒸汽进出装置一起与蒸汽回收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的管道的对接。以下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蒸汽饭煲。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蒸汽饭煲,包括煲体、烹饪器具和如上所述的蒸汽进出装置,煲体设有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为蒸汽进出装置提供蒸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蒸汽进出装置实施例一和烹饪器具的结构剖视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蒸汽进出装置实施例一和烹饪器具的结构剖视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蒸汽进出装置实施例一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蒸汽进出装置实施例二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蒸汽进出装置实施例三和烹饪器具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蒸汽进出装置实施例四和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蒸汽进出装置实施例四和烹饪器具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蒸汽进出装置实施例四蒸汽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蒸汽饭煲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蒸汽饭煲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烹饪器具10,中轴线101,蒸汽进出装置20,煲体30,接头301,蒸汽进入管道302,进气通道1,蒸汽进入口2,蒸汽排出口3,隔条31,小孔32,盖体4,出气通道5,蒸汽阀6,蒸汽进入接口61,蒸汽排出接口62,内阀壳体63,外阀壳体64,连接部6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至图3,其为本技术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实施例一的图示。一种烹饪器具10用蒸汽进出装置20,包括从烹饪器具10上方向烹饪器具10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1和连通进气通道1的蒸汽进入口2,以及蒸汽排出口3,所述蒸汽排出口3环绕蒸汽进入口2设置。其中,本实施例蒸汽进出装置20包括在盖合烹饪器具10的盖体4和盖体4上直接开设的所述蒸汽进入口2和蒸汽排出口3;而进气通道1可与盖体4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安装于盖体4。烹饪器具10用于装填食物,一般为锅具,锅具可以为单层锅具,也可以为包含内层、中空层和外层的保温锅具,或者由保温外锅和内锅组成的组合锅具,等等。进气通道1用于与蒸汽发生装置(图中未示出)连通,以将蒸汽导入,导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烹饪器具上方向烹饪器具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连通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以及蒸汽排出口,所述蒸汽排出口环绕蒸汽进入口设置,所述蒸汽排出口与蒸汽进入口之间间隔的距离小于5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烹饪器具上方向烹饪器具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连通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以及蒸汽排出口,所述蒸汽排出口环绕蒸汽进入口设置,所述蒸汽排出口与蒸汽进入口之间间隔的距离小于50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排出口以蒸汽进入口为中心呈间断或者不间断的圆环状而环绕蒸汽进入口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排出口为分隔开的多个小孔,各小孔环绕蒸汽进入口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入口设置在蒸汽进出装置位于烹饪器具的中轴线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排出口与蒸汽进入口之间间隔的距离为2-40mm。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于凌振邱雄杰马艳龙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