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565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7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盖合于锅体的敞口处,其特征在于:锅盖上设有向锅体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将锅体内蒸汽排出的出气通道,所述锅体包括内锅和保温外锅,所述内锅与外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锅的内部空间与该间隙连通,进气通道朝内锅的内部空间设置而通入蒸汽,所述间隙的宽度大小为2‑50mm。实现了蒸汽的导入导出,且蒸汽加热效果好,可实现蒸汽烹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技术介绍
现有饭煲实现煮饭、煲粥功能,一般采用在内胆的外部加热,如底部加热(发热盘、电磁加热)或四周加热(IH电磁加热),内胆吸收热量并传递给内部的水和米饭,直至将饭煮熟。上述加热方式受热部位集中在内胆和米饭的接触位置,使得加热时胆内不同区域的米饭受热不均,底部受热大于顶部,内胆周边处受热大于内胆中心处,最终影响米饭口感。现有技术中有出现向饭煲内通入蒸汽的结构,然而其加热效果差,多用于米饭煮熟后的保湿保温用,难以仅采用蒸汽进行烹饪。因而,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实现了蒸汽的导入导出,且蒸汽加热效果好,可实现蒸汽烹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蒸汽饭煲,应用有上述烹饪器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盖合于锅体的敞口处,其特征在于:锅盖上设有向锅体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将锅体内蒸汽排出的出气通道,所述锅体包括内锅和保温外锅,所述内锅与外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锅的内部空间与该间隙连通,进气通道朝内锅的内部空间设置而通入蒸汽,所述间隙的宽度大小为2-50mm。内锅用于装填食物。在锅盖上设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实现锅体内蒸汽的导入和导出,其中进气通道朝内锅的内部空间设置而通入蒸汽,使蒸汽先直接接触食物而达到最佳的加热效果。另外,内锅与外锅之间具有间隙,内锅的内部空间与该间隙连通,使得通入内锅内的蒸汽会溢出内锅而通入到该间隙中,在间隙内也充满蒸汽,使内锅侧壁也被加热,从而提高加热效果。再者,具有保温性能的外锅可防止热量向外散发,提高了蒸汽热量的利用率,同时还保证了内锅侧向的温度不流失,提高了烹饪效果。其中,该间隙宽度大小为2-50mm,在该间隙下,侧向加热效果较好,当间隙过小时,锅盖上的蒸汽凝结而滴落的水易将该间隙装填过多,而大大降低间隙内蒸汽量而影响加热效果,当间隙过大时,整个烹饪器具的体积过大,空间利用率低,且大于50mm时,侧向加热效果所需蒸汽量趋于饱和,继续增加蒸汽对加热效果提升的影响小。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盖合于所述外锅,内锅与锅盖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间隙的连通通道。将锅盖直接盖合于外锅上,而使锅盖和内锅之间直接形成连通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间隙的连通通道,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用户使用和清洗时也方便。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位于内锅的中轴线上。使得进入的蒸汽距离内锅边缘的距离一致而不偏离,使内锅内各处蒸汽量趋于一致,避免局部温度过高,以保证温度的一致性。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气通道的蒸汽排出口环绕所述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布置。因此,从蒸汽进入口喷射入的蒸汽先向下接触食物,后向四周扩散,再向上扩散,部分进入所述间隙,部分从蒸汽排出口排出,使蒸汽在内锅形成对流,提高烹饪效果。另外,蒸汽在向蒸汽排出口移动的过程中,部分蒸汽由于惯性,加之喷入蒸汽的气流扰动,部分蒸汽将绕过蒸汽排出口而移动向蒸汽进入口,最终随进入的蒸汽一起参与再对流循环,提高了热效率。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和出气通道的蒸汽排出口之间间隔的距离为2-30mm。在该距离下,从蒸汽进入口喷射入的蒸汽对蒸汽排出口处蒸汽的影响明显,可更加有效的带动部分即将从蒸汽排出口出去的蒸汽继续回到烹饪器具内进行再对流循环。而距离小于2mm时,一方面制造较为困难,另一方面,进入的蒸汽和排出的蒸汽之间的距离过短,容易产生影响较大的紊流,而影响蒸汽的进入,而距离大于30mm时,将即将从蒸汽排出口出去的部分蒸汽继续带回到烹饪器具内的效果较差。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包括盖本体,所述盖本体上开设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直接在盖本体上开设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简化了锅盖结构,可与盖本体一体成型。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包括盖本体和盖本体上可拆卸设有的蒸汽阀,蒸汽阀开设有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将盖本体和蒸汽阀结合形成锅盖,通过蒸汽阀来形成所述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因此,在盖本体结构发生改变时或者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结构发生改变时,只需改变盖本体和蒸汽阀发生变化中的一个,无需改变另外一个,降低了研发成本,同时通过蒸汽阀增加通用性。再者,在烹饪过程的食物少部分会粘黏在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上,在清洗过程中,蒸汽阀能够被拆卸下而单独进行清洗,解决了难清洗的问题。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阀设有蒸汽进入接口和蒸汽排出接口,所述蒸汽进入接口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蒸汽排出接口和出气通道连通,所述蒸汽排出接口以蒸汽进入接口为中心而环绕布置。蒸汽阀通过设有蒸汽进入接口以与外部蒸汽发生装置的管道对接,通过蒸汽排出接口以与外部蒸汽回收装置的管道对接。其中,蒸汽排出接口以蒸汽进入接口为中心而环绕布置,使得接口具有万向接头功能,以利于蒸汽阀一起与蒸汽回收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的管道接头的对接。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阀至少部分位置凸出盖本体上方而作为提手用。将进出气功能和锅盖提手功能合二为一,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另外,还避免了设置提手时,提手对蒸汽阀和外部构件的对接在空间上的影响。以下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蒸汽饭煲。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蒸汽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和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煲体设有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与进气通道连通用于为烹饪器具提供蒸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烹饪器具实施例一蒸汽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烹饪器具实施例二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蒸汽饭煲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蒸汽饭煲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锅体10,间隙101,连通通道102,锅盖20,盖本体201,安装孔202,煲体30,蒸汽接头301,蒸汽进入管道302,烹饪器具40,进气通道1,蒸汽进入口11,出气通道2,蒸汽排出口21,内锅3,中轴线X,内部空间31,锅沿32,外锅4,蒸汽阀5,上阀体51,下部511,卡块512,下阀体52,上部521,卡槽522,进入口523,蒸汽进入接口53,蒸汽排出接口5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的实施例。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至图4,其为本技术一种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图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和锅盖20,锅盖20盖合于锅体10的敞口处,锅盖20上设有向锅体10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1和将锅体10内蒸汽排出的出气通道2,所述锅体10包括内锅3和保温外锅4,所述内锅3与外锅4之间具有间隙101,所述内锅3的内部空间31与该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盖合于锅体的敞口处,其特征在于:锅盖上设有向锅体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将锅体内蒸汽排出的出气通道,所述锅体包括内锅和保温外锅,所述内锅与外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锅的内部空间与该间隙连通,进气通道朝内锅的内部空间设置而通入蒸汽,所述间隙的宽度大小为2‑5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盖合于锅体的敞口处,其特征在于:锅盖上设有向锅体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将锅体内蒸汽排出的出气通道,所述锅体包括内锅和保温外锅,所述内锅与外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锅的内部空间与该间隙连通,进气通道朝内锅的内部空间设置而通入蒸汽,所述间隙的宽度大小为2-50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盖合于所述外锅,内锅与锅盖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间隙的连通通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位于内锅的中轴线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的蒸汽排出口环绕所述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布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和出气通道的蒸汽排出口之间间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马艳龙于凌振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