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烹饪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56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7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烹饪的烹饪器具,包括机体、锅体、盖合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所述锅体和所述锅盖构成烹饪腔,烹饪腔内放置有待烹饪的固液混合食材,所述机体内设有蒸汽发生装置,锅盖上设有蒸汽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口上可拆卸的连接有蒸汽引导管,所述蒸汽引导管将蒸汽导入烹饪腔内,所述蒸汽引导管上设置蒸汽出口,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推动固液混合食材朝向远离蒸汽引导管的方向运动。利用蒸汽排出的动能翻动液体,在加热过程中持续翻滚烹饪,蒸汽通入液面以下后在部分区域形成泡泡,泡泡炸裂之后在液体中形成搅动,从而使得液面能够进行热传递,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烹饪的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烹饪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现有饭煲包括煲体和煲盖,其中煲体设置容纳腔,烹饪过程中需要将锅体放置于容纳腔中,然后将煲盖盖合在煲体实现烹饪,此方式烹饪过程中锅体位于煲体和煲盖形成的烹饪腔中,具体加热过程中,由于是锅体底部先受热,进而传导加热实现烹饪,会造成锅体温度不均匀,下部温度高,上部温度低;这样很容易使食物受热不均,出现底部糊了而上面都没熟等情况;而且烹饪结束后,需要通过煲体将整个锅体进行包覆,实现保温,结构复杂。现有技术中公开利用蒸汽辅助加热实现烹饪的方式,但是蒸汽在液面以上缓慢喷射,通过蒸汽携带的热能进行热传递,加热时间慢,不能充分利用热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快速烹饪的烹饪器具,包括蒸汽引导管,其上设置蒸汽出口,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推动固液混合食材朝向远离蒸汽引导管的方向运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烹饪的烹饪器具,包括机体、锅体、盖合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所述锅体和所述锅盖构成烹饪腔,烹饪腔内放置有待烹饪的固液混合食材,所述机体内设有蒸汽发生装置,锅盖上设有蒸汽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口上可拆卸的连接有蒸汽引导管,所述蒸汽引导管将蒸汽导入烹饪腔内,所述蒸汽引导管上设置蒸汽出口,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推动固液混合食材朝向远离蒸汽引导管的方向运动。本方案中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除了正常对液体实现热传递外,也能利用蒸汽排出的动能翻动液体,在加热过程中持续翻滚烹饪,蒸汽通入液面以下后在部分区域形成泡泡,泡泡炸裂之后在液面中形成搅动,从而使得液体能够进行热传递,效果更佳。在本技术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出口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蒸汽出口沿所述蒸汽引导管的周侧间隔分布。在本方案中,蒸汽出口沿着蒸汽引导管的周侧分布,即蒸汽出口集中设置于蒸汽引导管的管壁上,且为了更好实现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推动固液混合食材朝向远离蒸汽引导管的方向运动,将蒸汽出口间隔分布,保证了在每一个区域中由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不会受到相邻区域中蒸汽出口的影响,最大程度实现蒸汽动能的利用,以推动固液混合食材朝向远离蒸汽引导管的方向运动。在本技术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出口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蒸汽引导管的中轴线将蒸汽引导管分为两个区域,所述蒸汽出口位于中轴线一侧区域。将蒸汽出口集中于某个区域喷射而出,使得一侧区域的液面处于不断翻滚状态,导致液面处于热、冷不统一的情况,由于液面形成较大温差,液体自身进行热传递;另外喷射而出的蒸汽受到惯性进一步推动液体朝一个方向运动,进而实现翻滚烹饪。在本技术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引导管端部为封闭结构,所述蒸汽出口位于蒸汽引导管的管壁上。为了将蒸汽集中进行喷射,将蒸汽引导管端部进行封闭,使得蒸汽仅能通过蒸汽出口排出,配合蒸汽的排出速度,进一步提升翻滚烹饪的效果。在本技术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引导管与所述锅体的中轴线形成的夹角为锐角。该方案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不改变原有蒸汽出口的喷射方向,而将蒸汽引导管的结构进行改变,将排出的蒸汽通过蒸汽引导管的通道进行排出,一般地蒸汽引导管与锅体的中轴线夹角为锐角,该夹角为10-40°;若夹角小于10°,则蒸汽排出的方向距离锅体中轴线过近,不利于大范围翻动液体,从而导致液体加热时间过长,不能均匀加热;若夹角大于40°,首先蒸汽引导管足够长,才能使得蒸汽引导管端部深入液面以下,其次夹角过大,导致喷出的蒸汽碰触到内胆的腔壁,浪费热能,且不利于翻滚烹饪。在本技术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引导管上包括位于侧壁的若干消音孔及位于端部的第二蒸汽出口,消音孔与第二蒸汽出口构成蒸汽出口,且消音孔的孔径小于第二蒸汽出口。烹饪过程中,蒸汽引导管将蒸汽导入液面以下,一般蒸汽均通过位于端部的蒸汽出口排出,蒸汽出口孔径较大,由于液面以下充满液体或者固液混合物,排出的蒸汽进入液面以下后,会形成大量较大的泡沫,泡沫遇到烹饪腔压力变化即会炸裂,产生“爆破”声,影响用户体验;在蒸汽引导管上设置消音孔,引导蒸汽从消音孔排出并进入液面传递热量,由于消音孔孔径变小,则进入液面形成的泡沫较小,即使受到压力挤压产生的声音较小,达到了减少噪音的效果。在本技术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所述消音孔均匀排布,贯通设置于所述蒸汽引导管的管壁上。将消音孔均匀排布,能够平衡蒸汽流通的方向及速度,在蒸汽到达蒸汽出口的时候,大量蒸汽均通过消音孔排出,最大程度进行降噪。在本技术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所述消音孔远离所述蒸汽引导管的蒸汽出口。该方案增大了消音孔与位于端部的蒸汽出口的距离,进一步延长了蒸汽在蒸汽引导管的流通通道,一般该距离为10-20mm;方便引导大部分蒸汽从管壁周侧(消音孔)排出,排出效率较高,且有较少的蒸汽从蒸汽出口排出,即使排出,由于蒸汽量减少,其在液体内形成的泡沫相应较少在本技术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引导管的中上部的区域设置防倒吸孔,所述防倒吸孔远离所述蒸汽出口。烹饪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对液体通入蒸汽,使得液体内的压力相较于蒸汽引导管的压力大,若切断蒸汽供给,液面内的压力大于蒸汽引导管内压力,则液体会从下往蒸汽引导管内涌入,在蒸汽引导管的中上部区域设置防倒吸孔,则涌入的液体会从防倒吸孔往外排出,防止液体没有束缚从蒸汽引导管涌入蒸汽进口,对锅盖造成污染,影响用户体验。在本技术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在纵向方向,所述防倒吸孔的最低端与所述消音孔的最高端之间的距离为10-50mm。本方案中限定了上述防倒吸孔与第二蒸汽出口之间的距离关系,若防倒吸孔的最低端与所述第二蒸汽出口的最高端之间的距离小于10mm,则由于液体会从下往蒸汽引导管内涌入的同时有一个缓冲力,防倒吸孔来不及排出液体,液体依然从蒸汽引导管涌入蒸汽进口,对锅盖造成污染;若防倒吸孔的最低端与所述第二蒸汽出口的最高端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则两者距离过大,除了需要将蒸汽引导管整体长度做长,相应锅体高度需要加高外,而且液体涌入蒸汽引导管也不会超过50mm,即有没有防倒吸孔的结构对防倒吸没有影响。在本技术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烹饪时,所述防倒吸孔位于烹饪腔液面以上。若防倒吸孔位于烹饪腔液面以下,液面将防倒吸孔全部淹没,液体越过防倒吸孔涌入蒸汽引导部的上部区域,则不能实现防倒吸功能。在本技术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引导管采用硬质塑料制备而成。采用硬质塑料,方便蒸汽引流外,而且防止将蒸汽引导管插入液体碰触硬物后弯折,不利于蒸汽排出。在本技术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引导管自上而下的截面孔径一致。蒸汽流通速度较为平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包括蒸汽引导管,其上设置蒸汽出口,利用蒸汽排出的动能翻动液体,在加热过程中持续翻滚烹饪,蒸汽通入液面以下后在部分区域形成泡泡,泡泡炸裂之后在液体中形成搅动,从而使得液面能够进行热传递,效果更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烹饪的烹饪器具,包括机体、锅体、盖合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所述锅体和所述锅盖构成烹饪腔,烹饪腔内放置有待烹饪的固液混合食材,所述机体内设有蒸汽发生装置,锅盖上设有蒸汽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口上可拆卸的连接有蒸汽引导管,所述蒸汽引导管将蒸汽导入烹饪腔内,所述蒸汽引导管上设置蒸汽出口,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推动固液混合食材朝向远离蒸汽引导管的方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烹饪的烹饪器具,包括机体、锅体、盖合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所述锅体和所述锅盖构成烹饪腔,烹饪腔内放置有待烹饪的固液混合食材,所述机体内设有蒸汽发生装置,锅盖上设有蒸汽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口上可拆卸的连接有蒸汽引导管,所述蒸汽引导管将蒸汽导入烹饪腔内,所述蒸汽引导管上设置蒸汽出口,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推动固液混合食材朝向远离蒸汽引导管的方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出口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蒸汽出口沿所述蒸汽引导管的周侧间隔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出口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蒸汽引导管的中轴线将蒸汽引导管分为两个区域,所述蒸汽出口位于中轴线一侧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引导管端部为封闭结构,所述蒸汽出口位于蒸汽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陆佳程凌军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