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332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4
本技术公开一种空气炸锅,属于食品加工装置领域,解决内锅底部热风向上流动分散不够均匀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内锅、热风组件,内锅用于放置食材,热风组件用于向内锅输送热风以加热食材,内锅的内底面设有凸起的扰流筋,扰流筋从内底面的边缘向中心延伸,内锅的内底面上位于相邻的两个扰流筋之间形成扰流面,所述扰流面从内底面的边缘向中心延伸,扰流面的高度由外向内逐渐上升,多个扰流面在内底面的中心区域汇聚。本技术主要用于提高食材加热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特别是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1、空气炸锅是已知用于烹饪食物原料的装置,例如用于烹饪蔬菜或肉类。使用这种类型的电器时,主要是通过在食材周围循环的热空气流动来提供用于加热熟化食材的热量。为了利于热空气接触置于烹饪腔中的所有食材,一些空气炸锅会在烹饪腔的底部设置空气引导构件。这些已知的空气引导构件可以引导热空气在烹饪腔中向上流动。例如cn207136763u中公开的一种空气引导构件和用于制备食物原料(即食材)的装置,并具体公开了空气引导构件(100)包括多个空气偏转臂(101),它们对称地配置并且在空气引导构件(100)的内部(ip)和外部(op)之间在水平平面(p)中延伸。这允许引导空气流向上并且更均匀地在位于空气引导的外部和内部之间。因此,食物原料可以接收具有更均匀的空气压力分布的热空气流,这使得更加均匀地烹饪食物原料。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时,由于空气引导构件(100)的内部(ip)和外部(op)之间在水平平面(p)中延伸,烹饪腔底面的热风由侧壁向中心处流动的过程中,热风流速较慢,在烹饪腔外围区域,就会有较多的热风向上流动,导致最后到达烹饪腔中心区域的热风较少,以致烹饪腔中心区域的食材受热不如烹饪腔外围部分食物,进而导致同一批食材中出现加热不均匀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解决内锅底部热风向上流动分散不够均匀的问题,提高食材加热的均匀性。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内锅、热风组件,内锅用于放置食材,热风组件用于向内锅输送热风以加热食材,内锅的内底面设有凸起的扰流筋,扰流筋从内底面的边缘向中心延伸,内锅的内底面上位于相邻的两个扰流筋之间形成扰流面,所述扰流面从内底面的边缘向中心延伸,扰流面的高度由外向内逐渐上升,多个扰流面在内底面的中心区域汇聚。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当空气炸锅启动时,加热组件向内锅输送热风,热风沿内锅的内侧壁向内锅的内底面流动,由于扰流面从内底面的边缘向中心延伸且高度由外向内逐渐上升,并在内底面的中心区域汇聚,流到内底面上的热风会沿扰流面向中心汇聚并随着扰流面到食材的高度差越来越小,热风由外向内流动的速度会加快,所以热风在由外向内流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向上流动且分散得更均匀,实现食物加热更均匀的效果,并且因为热风由外向内的流动速度逐渐加快,热风流到内锅中心区域所需的时间缩短,可以有效改善热风流向内锅中心区域温度下降的问题,也有利于获得更均匀的加热效果。

4、进一步的,所述扰流面的宽度由外向内变小。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由于加热组件向内锅输送的循环热风大部分沿内锅的内侧壁向内底面流入,且扰流面是由内锅的内侧壁向内锅中心区域延伸,因此将扰流面的宽度设计为由外向内变小,可以在内锅的内底面边缘接收并引导大量热风向内流动的同时,增加热风的流速,以便热风更快到达内锅的中心区域,让热风向上流动分散得更均匀。

5、进一步的,所述扰流面从内底面边缘向中心弯曲延伸。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由于扰流面的高度是由外向内逐渐上升的,将扰流面的走向设计为从内底面边缘向中心弯曲延伸,可令热风经由扰流面的引导从内底面边缘向内锅中心区域盘旋上升,有利于对食材进行更均匀地加热。

6、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筋具有脊线和位于脊线两侧的迎风面、背风面,扰流面位于前一扰流筋的背风面与后一扰流筋的迎风面之间。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扰流面位于前一扰流筋的背风面与后一扰流筋的迎风面之间,扰流面可以配合迎风面引导热风向内锅中心区域聚拢上升,以促进热风改变流向,可以有效改善内锅中食物均匀加热的效果,达到快速均匀加热食物的效果。

7、进一步的,所述脊线为渐开线。采用前述技术方案,当热风盘旋流动时,沿渐开线方向可以大大减少风能的损失。

8、进一步的,所述脊线水平设置;或者,所述脊线的高度由外向内逐渐上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脊线按同一水平设置可以保证每个扰流筋的迎风面可以均匀的向上引导热风流动,使得热风在整个内锅的内底面上流动更均匀;或者设计脊线的高度由外向内逐渐升高,可以配合迎风面的宽度变化规律,使让迎风面可以更好地引导热风在向中心区域流动时能均匀向上分散流动,使上方的食物获得更均匀地加热。

9、进一步的,所述迎风面的宽度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采用前述技术方案,可以让热风在向中心区域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加速,促进热风在内锅中循环,也可以提高加热效率,缩短了烹饪时间。

10、进一步的,所述迎风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背风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采用前述技术方案,设计迎风面的倾斜角度小于背风面的倾斜角度,让迎风面的坡度更缓和,更有利于热风在向中心区域流动时能均匀向上分散;如果迎风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背风面的倾斜角度,则会导致迎风面引导热风的效果减弱。

11、进一步的,所述迎风面的面积大于背风面的面积。采用前述技术方案,迎风面的面积大于背风面面积的结构,可以让扰流筋获得更好的导流效果,大面积的迎风面可改变大量热风流向,热风沿迎风面向上流动,使锅内食物获得均匀加热的效果。

12、进一步的,所有扰流筋的内端位于同一个圆上,该圆的直径为d1,内锅的内底面的内切圆直径为d2,d1/d2=0.1~0.2。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扰流筋可以更好地引导热风均匀加热食物;如果d1/d2<0.1,则会导致扰流筋内端过于接近内锅中心,导致内锅中心的扰流面过窄而减弱其引导热风流向的效果,使内锅中心区域的食物加热不足,容易出现加热不均匀的情况;如果d1/d2>0.2,则会导致扰流筋内端距离内锅中心较远,内锅中心区域的食物只能获得少量上升热风的加热,同样容易出现加热不均匀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内锅、热风组件,内锅用于放置食材,热风组件用于向内锅输送热风以加热食材,内锅的内底面设有凸起的扰流筋,扰流筋从内底面的边缘向中心延伸,内锅的内底面上位于相邻的两个扰流筋之间形成扰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面从内底面的边缘向中心延伸,扰流面的高度由外向内逐渐上升,多个扰流面在内底面的中心区域汇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面的宽度由外向内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面从内底面边缘向中心弯曲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筋具有脊线和位于脊线两侧的迎风面、背风面,扰流面位于前一扰流筋的背风面与后一扰流筋的迎风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脊线为渐开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脊线水平设置;或者,所述脊线的高度由外向内逐渐上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的宽度由外向内逐渐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背风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的面积大于背风面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有扰流筋的内端位于同一个圆上,该圆的直径为D1,内锅的内底面的内切圆直径为D2,D1/D2=0.1~0.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内锅、热风组件,内锅用于放置食材,热风组件用于向内锅输送热风以加热食材,内锅的内底面设有凸起的扰流筋,扰流筋从内底面的边缘向中心延伸,内锅的内底面上位于相邻的两个扰流筋之间形成扰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面从内底面的边缘向中心延伸,扰流面的高度由外向内逐渐上升,多个扰流面在内底面的中心区域汇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面的宽度由外向内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面从内底面边缘向中心弯曲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筋具有脊线和位于脊线两侧的迎风面、背风面,扰流面位于前一扰流筋的背风面与后一扰流筋的迎风面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刘孝碧陈龙沈萍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