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4901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方法,包括:设置楼盖支模体系、弹线、钢筋绑扎、薄壁箱体模壳安装、薄壁箱体模壳防侧移措施、防漏浆措施、薄壁箱体模壳抗浮措施、实施预留预埋管线的常规安装、柱头钢筋的常规处理、柱帽钢筋的常规配置后进行混凝土的浇捣、常规养护、拆模、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结构质量验收;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了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砼底模板防漏浆、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模盒抗侧移、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砼抗浮等技术措施,使施工方法能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方法,具体是指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施工 方法。
技术介绍
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是一种由薄壁箱体模壳和梁组合形成的楼 盖,是近几年在建筑中推广的一种新型楼盖结构形式,这种新型结构形式能 减轻楼面结构的自重和降低层高。薄壁箱体模壳采用场外预制,现场安装, 施工过程中有效地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和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周转材料的使 用量和縮短了施工工期,符合绿色施工技术标准要求。但在实际施工中,普 遍存在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砼底模板漏浆、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 土楼盖模盒发生侧移、薄壁箱体模盒浮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薄壁 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施工方法,它在现有施工方法基础上,进一步设置 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砼底模板防漏浆、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 盖模盒抗侧移、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砼抗浮等技术措施,使施工方 法能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1、 设置楼盖支模体系按照薄壁箱体模壳在楼面摆放布置图要求,首先 进行暗梁底模、侧模的安装,再进行楼盖底模的安装,底模满铺;2、 弹线按设计薄壁箱体模壳在楼面摆放布置图要求在底模上放出暗梁 边线,然后根据暗梁净跨度和薄壁箱体模壳尺寸放出肋梁中心控制线,预留 预埋设施均划线定位;3、 钢筋绑扎先进行暗梁钢筋绑扎,在安装专业管线盒定位后进行肋向 钢筋绑扎,在薄壁箱体模壳安装就位、预埋管线布线完毕后绑扎楼面面层钢 筋;4、 薄壁箱体模壳安装按照薄壁箱体模壳在楼面摆放布置图,放置薄壁 箱体模壳,并使薄壁箱体模壳之间及薄壁箱体模壳与暗梁、墙、柱之间的间 距符合设计的要求,薄壁箱体模壳与梁钢筋、柱钢筋和肋梁钢筋的净间距满 足钢筋保护层要求,与预留孔洞的净间距^40mm;框架梁与柱的周边部位采 用相应的异形配套产品,对于不便于安放薄壁箱体模壳的位置按设计配筋并 浇捣同标号混凝土;5、 薄壁箱体模壳防侧移措施薄壁箱体模壳安放的同时,在薄壁箱体模 壳之间的肋梁中设置横向安放"H"型钢筋(可用4)14钢筋做成),以防止在 浇捣混凝土的过程中薄壁箱体模壳发生侧移,从而保证薄壁箱体之间肋梁的 宽度,每相邻两薄壁箱体之间均放置"H"型短钢筋两只(参见图l至3);6、 防漏浆措施薄壁箱体模壳安放之后,用宽度不小于50mm的单面胶 层粘贴在每相邻两个薄壁箱体模壳底部拼接部位的表面上,以封闭其拼接缝 隙,防止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薄壁箱体模壳底板拼接部位出现漏浆现象(参 见图l、图2);7、 薄壁箱体模壳抗浮措施在薄壁箱体模壳与楼板面层钢筋之间,按每行薄壁箱体模壳加设一根抗浮钢筋(可用小14钢筋),将抗浮钢筋分别与框架 梁、肋梁钢筋绑扎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以防止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薄壁箱体模壳的浮动(参见图l、图2);8、 实施预留预埋管线的常规安装、柱头钢筋的常规处理、柱帽钢筋的常 规配置后,进行混凝土的浇捣;浇捣后的混凝土表面初凝后和终凝前各进行 一次抹压,以消除混凝土表面塑性收縮裂缝;9、 常规养护、拆模;10、 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结构质量验收。 所述质量验收应遵照下述标准a.箱体薄壁箱体模壳进场要求严格按照薄壁箱体模壳的主要尺寸规格 进行验收,箱体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4. 1要求。同时要求随批出具本批出 厂合格证,形成"薄壁箱体模壳进场验收记录",作为质量追溯的依据。表14. <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b.材料水泥、钢筋、卵石、砂、混凝土等材料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设计要求进行验 收。C.检验批薄壁箱体模壳的安装应参与模板安装检验批和模板分项工程的验收,不参加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验收。d.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结构作为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组成部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lGB50204-2002和设计要求进行验收。目前,针对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的施工,国家还没有形成施工 验收标准和规范,我们经过多年的现场施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 一套能满足工程质量的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的施工方法,并编制出 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施工工法,己通过湖南省建设厅组织的评审, 形成了省级施工工法。由以上可知,本专利技术为,它是在 现有施工方法基础上,进一步设置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砼底模板防 漏浆、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模盒抗侧移、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 楼盖砼抗浮等技术措施,使施工方法能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图1是薄壁箱体模壳抗浮及防侧移节点平面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图3是所述防侧移的"H"型钢筋的主视图;图4是薄壁箱体模壳的外形图。在图中1、 5—框架梁钢筋, 4—H型钢筋, 8—木方, ll一面层钢筋,2—薄壁箱体模壳, 6—框架柱, 9一单面胶层, 12—肋梁钢筋,3—抗浮钢筋, 7—箱体底板, 10—底模, 13—侧壁。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至3,可以包括 1、薄壁箱体模壳成品的保护1)目前使用得多的一种薄壁箱体模壳是以超高强无机胶结料为主要原 料,附以纤维增强,复合制成的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空心构件,由专业厂家加 工。薄壁箱体模壳外观如下薄壁箱体模壳主要型号的长宽尺寸规格为900mmX900mm、 600mmX900mm、300腿X900mm及600mmX600mm、 300mmX600mm、 300mmX 500mm。2 )按施工图要求并通过计算绘制出薄壁箱体模壳在楼面摆放布置图, 然后根据布置中的规格及数量订购薄壁箱体模壳。3) 薄壁箱体模壳的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洁净。未作表面硬化处理 的堆场,其基层应压实,表面应铺设厚度不少于50mm洁净砂子。4) 薄壁箱体模壳应按规格型号分类平卧叠层堆放,薄壁箱体在施工现 场的叠放层数的符合下表的规定,应有明显警示禁止人员攀爬、踩踏标志。薄壁箱体模壳现场叠放允许高度<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9</column></row><table>2、 设置楼盖支模体系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要求计算搭设满堂支模架体系。按照薄壁箱体模壳在楼面摆 放布置图要求,首先进行暗梁底模、侧模的安装,再进行楼盖底模的安装, 底模满铺。模板采用12厚双面覆膜竹胶合板,模板表面平整光洁、色泽均匀、 厚薄一致,胶合板的表面覆膜质量》120g/m2。采用碗扣式满堂红脚手架,立 杆间距1200。应按设计要求起拱,无设计要求时应按跨度的2-3%。起拱。3、 弹线按设计薄壁箱体模壳在楼面摆放布置图要求在底模上放出暗梁边线,然后根据暗梁净跨度和薄壁箱体模壳尺寸放出肋梁中心控制线,预留 预埋设施均应划线定位。4、 钢筋绑扎暗梁钢筋绑扎完毕后,在安装专业管线盒定位后进行肋向 钢筋绑扎,在薄壁箱体模壳安装就位、预埋管线布线完毕后绑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为:a.设置楼盖支模体系:按照薄壁箱体模壳在楼面摆放布置图要求,首先进行暗梁底模、侧模的安装,再进行楼盖底模的安装,底模满铺;b.弹线:按设计薄壁箱体模壳在楼面摆放布置 图要求在底模上放出暗梁边线,然后根据暗梁净跨度和薄壁箱体模壳尺寸放出肋梁中心控制线,预留预埋设施均划线定位;c.钢筋绑扎:先进行暗梁钢筋绑扎,在安装专业管线盒定位后进行肋向钢筋绑扎,在薄壁箱体模壳安装就位、预埋管线布线完毕后绑扎楼面 面层钢筋;d.薄壁箱体模壳安装:按照薄壁箱体模壳在楼面摆放布置图,放置薄壁箱体模壳,并使薄壁箱体模壳之间及薄壁箱体模壳与暗梁、墙、柱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的要求,薄壁箱体模壳与梁钢筋、柱钢筋和肋梁钢筋的净间距满足钢筋保护层要求,与预留孔 洞的净间距≥40mm;e.薄壁箱体模壳防侧移措施:薄壁箱体模壳安放的同时,在薄壁箱体模壳之间的肋梁中设置横向安放“H”型短钢筋,每相邻两薄壁箱体之间均放置“H”型短钢筋两只;f.防漏浆措施:薄壁箱体模壳安放之后,用宽度不小于 50mm的单面胶层粘贴在每相邻两个薄壁箱体模壳底部拼接部位的表面上,以封闭其拼接缝隙;g.薄壁箱体模壳抗浮措施:在薄壁箱体模壳与楼板面层钢筋之间,按每行薄壁箱体模壳加设一根φ14的抗浮钢筋,将抗浮钢筋分别与框架梁、肋梁钢筋绑扎在一起 ,形成一个整体,以防止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薄壁箱体模壳的浮动;h.实施预留预埋管线的常规安装、柱头钢筋的常规处理、柱帽钢筋的常规配置后,进行混凝土的浇捣;i.常规养护、拆模;j.薄壁箱体模壳现浇混凝土楼盖结构质量验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君放周海兵胡新民罗银燕向方谭小星宋振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