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空心楼盖薄壁管内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390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浮空心楼盖薄壁管内模,包括内模管,内模管的两端分别装前、后端盖,前、后端盖下部均设置安装支架,支架下部设置安装钢筋的凹槽,凹槽呈圆弧形,内模管直径为17cm,前后端盖的厚度均为15mm,支架上设有捆扎钢筋的铁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可以与钢筋直接连接,定位准确,能准确地保证内模的位置和纵肋的宽度即横向成行、竖向成列,同时通过铁丝对钢筋进行固定,抗浮效果优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空薄壁管内模。
技术介绍
近年来跨度较大的教学楼、办公楼、商场、宾馆、医院、图书馆、地下停车库等工程广泛应用空心楼盖体系,但传统GBF等薄壁管由于结构等原因,施工工艺复杂、抗浮施工程序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工作性能好的抗浮空心楼盖薄壁管内模。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抗浮空心楼盖薄壁管内模,包括内模管,内模管的两端分别装前、后端盖,其特征是:前、后端盖下部均设置安装支架,支架下部设置安装钢筋的凹槽,凹槽呈圆弧形,内模管直径为17cm,前后端盖的厚度均为15mm,支架上设有捆扎钢筋的铁丝。本技术结构合理,可以与钢筋直接连接,定位准确,能准确地保证内模的位置和纵肋的宽度即横向成 行、竖向成列,同时通过铁丝对钢筋进行固定,抗浮效果优异。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抗浮空心楼盖薄壁管内模,包括内模管1,内模管的两端分别装前、后端盖2、3,前、后端盖下部分别设置前、后安装支架4、5,前、后支架下部分别设置安装钢筋的凹槽6、7,凹槽6、7呈圆弧形,内模管直径为17cm,前后端盖的厚度均为15mm,支架上设有捆扎钢筋的铁丝8。权利要求1.一种抗浮空心楼盖薄壁管内模,包括内模管,内模管的两端分别装前、后端盖,其特征是:前、后端盖下部均设置安装支架,支架下部设置安装钢筋的凹槽,凹槽呈圆弧形,内模管直径为17cm, 前后端盖的厚度均为15mm,支架上设有捆扎钢筋的铁丝。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浮空心楼盖薄壁管内模,包括内模管,内模管的两端分别装前、后端盖,前、后端盖下部均设置安装支架,支架下部设置安装钢筋的凹槽,凹槽呈圆弧形,内模管直径为17cm,前后端盖的厚度均为15mm,支架上设有捆扎钢筋的铁丝。本技术结构合理,可以与钢筋直接连接,定位准确,能准确地保证内模的位置和纵肋的宽度即横向成行、竖向成列,同时通过铁丝对钢筋进行固定,抗浮效果优异。文档编号E04B5/36GK203097044SQ201320071118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7日专利技术者冯惠青, 成军, 丁文云, 张红, 曹留峰 申请人:振华集团(昆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浮空心楼盖薄壁管内模,包括内模管,内模管的两端分别装前、后端盖,其特征是:前、后端盖下部均设置安装支架,支架下部设置安装钢筋的凹槽,凹槽呈圆弧形,内模管直径为17cm,前后端盖的厚度均为15mm,支架上设有捆扎钢筋的铁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惠青成军丁文云张红曹留峰
申请(专利权)人:振华集团昆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