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组合填充件,包括有空心体和模板,空心体由轻质材料成形,空心体及支撑脚固定连接于模板上,其特征在于:空心体四周及上方连体密闭仅下方敞口,空心体内形成有呈对角线或对边线分布的肋条,各肋条将空心体内部分隔为多个各自独立封闭的空腔,这样的设计,整体质量轻又节省材料,顶面强度高、抗压抗踩塌性能好,既可通过指示浮筒知道底部填充件是否全部振捣密实,使浇捣施工操作简单、快捷可靠,又可不损坏模板、降低生产成本,使现浇空心无梁楼盖结构的质量得到可靠保证,具有使用简单可靠、方便快捷,制造成本低,浇注效果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用构件的领域,特别是涉及现浇空心无梁楼盖结构轻质填充件。
技术介绍
目前,现浇空心无梁楼盖结构,由于其跨度大、天花平整可任意间隔内墙、节省工程造价、隔音、隔热、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得到了更多的推广和普及。其中置于楼板内的填充件及其抗浮配件,是该技术的关键部分。但在实际施工浇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如果用塑料泡沫等轻质材料做成实心填充件,则存在成本高的问题,或因填充件太松软容易踩至表面凹陷;2、如果用水泥类硬质材料做成空心填充件,则存在容易破损、踩坏、振坏、或太重增加楼面荷载;3、而传统的空心填充件结构上也设计不合理,其在与支脚接触部位会因脚顶部分接触面顶压至填充件壁以外的空位而造成底盖板被压坏、进而造成整个填充件损坏或塌陷。另一方面,传统填充件在浇注混凝土时,填充件底板混凝土流动路程较长、内部空气不易排出,容易造成混凝土填充不到位的现象;而混凝土振捣时填充件底部会因为漏振等原因造成混凝土不密实、过度振捣又会造成填充件上浮、填充件顶浮浆太多导致混凝土不密实、楼板会产生渗漏水等弊端。此外,现有的抗浮配件一般采用铁丝和自攻螺钉固定在模板上,1、由于混凝土振捣时浮力很大,容易产生填充件上浮移位、因铁丝绑扎不牢造成填充件上浮等现象;2、由于自攻螺钉与模板固连,模板拆除困难,而拆除时又造成模板损耗大;3、拆除模板后天花顶棚留下很多抗浮铁丝不利于施工处理,时间一长以后混凝土顶棚会看到铁丝锈蚀的痕迹;4、也有部分抗浮配件通过在模板上钻孔用铁丝或螺钉固定在模板底,则存在配件复杂、配件成本高,固定和解除需多次反复爬至布满模板支撑和斜撑的天花板下操作,操作复杂、难度大、工期长、劳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质轻又节省材料、顶面强度高、抗压抗踩塌性能好的建筑用组合填充件。另一方面,有效解决空心体和支撑脚上浮和移位,能及时显示混凝土振捣的效果,使施工人员能有效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避免填充件底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过度振捣;使浇捣施工操作简单、快捷可靠、劳动强度低,而又不损坏模板、降低生产成本,使现浇空心无梁楼盖结构的质量得到可靠保证。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建筑用组合填充件,包括有空心体和模板,空心体由轻质材料成形,空心体及支撑脚固定连接于模板上,其特征在于:空心体四周及上方连体密闭仅下方敞口,空心体内形成有呈对角线或对边线分布的肋条,各肋条将空心体内部分隔为多个各自独立封闭的空腔。进一步地,所述的各肋条在空心体顶部内壁做成加腋结构。所述的支撑脚设置在空心体下部边角的实体处。所述的空心体中央开有一贯通上下的阶梯孔,阶梯孔内安装有指示浮筒。所述空心体内的空腔,其底部均为敞口,敞口处由挡板密封。所述各支撑脚及对应的空心体内开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安装孔上下两端设有锚固件,锚固连接件穿过安装孔和模板,将空心体和各支撑脚锚固承托于模板上。所述的锚固连接件可以是绳索、铁丝、铁杆,锚固连接件通过设于安装孔上部的锚固件收紧调节,锚固件可以是硬垫片和螺栓或由铁丝弯折形成的可收紧件。所述的空心体表面粘贴一层有一定抗拉强度的材料,如以水泥类粘接材料粘贴玻璃纤维布,或以自粘胶布类材料直接粘贴。这样设计的构造,具有明显的优点:1、空心体为多空腔构造,空腔之间的肋条可使空心体顶部板状结构跨度变小,不易踩坏;空心体在支撑脚对应上部是实体,避免因脚顶部分接触面顶至空心体壁以外的空位而造成底盖板被压坏、进而造成整个填充件损坏或塌陷;为了防止顶面被踩塌,空心体在顶部的肋做成加腋结构,可使空心体顶部板状结构不易踩坏。2、通过空心体中间开孔,用以解决平面尺寸较大的填充件底板混凝土流动路程较长、内部空气不易排出的弊端,还可在中间孔的某个合理高度放置混凝土振捣控制指示浮筒,指示浮筒上浮可以知道填充件底部混凝土全部振捣密实。3、锚固连接可靠,抗振捣冲击能力好;与模板安装连接位置固定,不损坏模板,降低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锚固连接可直接在模板上方操作,而无需到模板底面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劳动强度;有效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填充件和支撑脚的上浮、移位,使现浇空心无梁楼盖结构的质量得到可靠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1空心体的仰视示意图。图4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2的B-B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的组合填充件包括有空心体I和模板2,空心体I由轻质塑料泡沫材料成形为方体形,空心体I下部四边设有四个支撑脚3,空心体I及支撑脚3固定连接于模板2上。如图4、图5所示,空心体I四周及上方连体密闭仅下方敞口,空心体I内形成有呈对角线或对边线分布的肋条12,各肋条12将空心体I内部分隔为多个各自独立封闭的空腔4。各肋条12在空心体I顶部内壁做成加腋结构11。支撑脚3设置在空心体I下部边角的实体处。从而提高空心体I顶部的抗踩压强度。此外,为了保证空心体I的整体强度、整体抗弯能力、抗表面破损能力,还可在空心体I表面粘贴一层有一定抗拉强度的材料,如以水泥类粘接材料粘贴玻璃纤维布、或以自粘胶布类材料直接粘贴。实施例二,参见图1-图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空心体I内部为多个各自分隔、独立封闭的空腔4,空腔4底部均为敞口,敞口处由挡板15密封。挡板15可采用胶合板或纤维板等板材,在与空腔4的敞口交接面以胶粘材料粘接密封。特别的设计在于,空心体I中央开有一贯通上下的阶梯孔13,上大下小的阶梯孔13内放置有指示浮筒14,指示浮筒14活动放置于阶梯孔13的大孔内。这样,当浇捣的混凝土从空心体I下方流至阶梯孔13时,空心体I与模板2之间的空气可以方便地从阶梯孔13向上排出;另一方面,随着振捣的不断进行、混凝土的不断流入,混凝土在阶梯孔13内不断上升,指示浮筒14上浮,可以通过指示浮筒14在阶梯孔13内上浮的高度来判断底部填充件是否全部振捣密实,使施工人员能在合适时间停止继续振捣,可以避免混凝土过分振捣所带来的弊端。实施例三,参见图1-图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组合填充件包括有空心体I和模板2,空心体I由轻质塑料泡沫材料成形为方体形,空心体I下部四个边角设有四个支撑脚3,空心体I内部为多个各自分隔、独立封闭的空腔4。特别的设计在于,各支撑脚3及对应的空心体I内开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5,安装孔5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锚固件,上部的锚固件为硬垫片6和铁丝弯折形成的可收紧件7,下部的锚固件为锚固铁件8,锚固连接件为绳索9。空心体I的四个边角配有从顶至底贯通的安装孔5,用以穿过绳索9,安装孔5上端顶设有硬垫片6用以支持绳索9的拉力,并由铁丝弯折形成的可收紧件7对绳索9进行收紧调节,绳索9下端穿过锚固铁件8后打结,绳结10及锚固铁件8可以直接塞过模板2,绳索9往上收紧时锚固铁件8直接扣在模板2底面,这样,锚固铁件8连同绳索9穿过安装孔5和模板2,将空心体I和各支撑脚3锚固承托于模板2上。当然,这里仅列举了 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其它等同、类同的构造均应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畴,这里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用组合填充件,包括有空心体和模板,空心体由轻质材料成形,空心体及支撑脚固定连接于模板上,其特征在于:空心体四周及上方连体密闭仅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组合填充件,包括有空心体和模板,空心体由轻质材料成形,空心体及支撑脚固定连接于模板上,其特征在于:空心体四周及上方连体密闭仅下方敞口,空心体内形成有呈对角线或对边线分布的肋条,各肋条将空心体内部分隔为多个各自独立封闭的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军,郭朋中,
申请(专利权)人:陈少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